其他

国学基本要籍400种(非常值得收藏)

2017-05-26 商务印书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 习近平


今年是商务印书馆120年。成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穿越三个世纪、两个甲子,有太多的好书影响了几代人。


这其中就有被认定为当时世界上在编的最大规模丛书:《万有文库》。


从战火中走来的《万有文库》,在20世纪40年代初,被装成40多箱、雇用20头驮骡从河北送往延安,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赞赏。


《纽约时报》评价《万有文库》“为苦难的中国提供书本,而不是子弹”……“在界定和传播知识上最具野心的努力。”


更有机构因购置《万有文库》而建了新的图书馆,约有1000余所。



《万有文库》“以整个的普通图书馆用书贡献于社会”,一套由多种丛书组成的综合性大丛书,共收书1710种,共出版4000册。


文库一经出版,便广受欢迎,到抗战爆发前,第一集售出约8000套,第二集售出约6000套,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万有文库》第一辑,收《国学基本丛书》100种;1934年,又出版《万有文库》第2辑,收《国学基本丛书》300种。上述400种国学基本要籍书目,是根据以下13种国学入门书目开列的,它们是:

(1)龙启瑞《经籍举要》

(2)张之洞《书目问答》

(3)胡适《最低限度国学书目》

(4)梁启超《国学入门书目》

(5)李笠《国学用书撰要》

(6)陈钟凡《治国学书目》

(7)支伟成《国学用书类述》

(8)章太炎《中学国文书目》

(9)徐敬修《国学常识》

(10)傅屯良《中学适用之文学研究法》

(11)沈信卿《国文自修书辑要》

(12)汤济沧《中小学国学书目》

(13)吴虞《中国文学选读书目》


我们依照文库的书目,进行了多版本的整理。


无论是老版本还是新版本,无论是专题论著还是经典文集,都闪现着跨越时空的价值,非常值得收藏。


        

目录类

1.《崇文总目》(宋)王尧臣

2.《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 

3.《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书目录,第一部以“解题”为书名的目录,私人藏书目录在数量、质量方面同时超越官修目录,该书是其转折点。


陈振孙平生好藏书,累积藏书5万余卷,他将对典籍整理研究的心得,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形式,历20年撰成私家藏书目录《直斋书录解题》56卷,今本二十二卷。在考证古籍存佚、辨识古籍真伪和校勘古籍异同等方面均起过重要作用。




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永瑢、纪昀主编

大型解题书目,是中国古典目录学方法的集大成者。

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汇编成此书,二百卷。收录古籍计一万零二百八十九种,为便于翻检,次年另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





5.《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清)阮元 

6.《清代禁书总目》

7.《郑堂读书志》(清)周中孚 

8.《书目问答》(清)张之洞

采用以“丛书”和经史子集四部并列的“五分法”。张之洞认为丛书“其中经史子集皆有,势难隶于四部,故别为类”。张之洞所设立的“五分法”后来被实际运用在近代和现代的古籍编目工作中。




9.《经籍举要》(清)龙启瑞 

10.《伪经考》康有为 

11.《阅藏知津》(明)智旭

12.《道藏目录详注》(明)白云霁

13.《翁注困学纪闻》(宋)王应麟撰;(清)翁元圻注 

14.《古书辨伪四种》(明)宋濂等

15.《日知录》(清)顾炎武

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抗清志士顾炎武所著的《日知录》,是其积三十余年心力编次而成的,旨在资治,“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凡经义、吏治、财赋、史地、后事、艺文等,皆探其原委,考正得失,论据精详,文理通达,确是一部名山绝业之作。






16.《十驾斋养新录》(清)钱大昕

17.《读书杂志》(清)王念孙

18.《经义述闻》(清)王引之

在训诂和校勘上的卓越成就使它在中国语言学史和清代学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部从经学、小学和校勘学角度研究《周易》、《尚书》、《诗经》等中国古代经典的著作。




19.《东塾读书记》(清)陈灃 

20.《古书疑义举例》(清)俞樾撰;刘师培补



诸子类

21.《诸子平议》(清)俞樾 

22.《经学通论》(清)皮锡瑞

23.《中国古代哲学史》胡适

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4.《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25.《周易姚氏学》(清)姚配中

26.《四书章句集注四种》(宋)朱熹 

27.《论语正义》(清)刘宝楠

28.《孔子家语》(清)陈士珂疏证

儒学第一书,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物、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29.《孟子正义》(清)焦循

30.《荀子集解》(清)王先谦

荀子吸收了墨家“非命”观的部分理论,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天论》)的观点。他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要求人们发挥自己的主观意志参与到大自然的运行之中,并相应地改造、利用它。




推荐阅读:《荀子》


31.《孔丛子》(秦)孔鲋撰(宋)宋咸注 

32.《新语》(汉)陆贾撰;(清)宋翔凤校 

33.《贾子新书》(汉)贾谊撰;(清)卢文弨校

34.《论衡》(汉)王充 

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



35.《新序》(汉)刘向撰;(明)何良俊校 

36.《说苑》(汉)刘向撰;(明)何良俊校 

37.《潜夫论》(汉)王符撰;(清)汪继培校 

38.《申鉴》(汉)荀悦撰;(清)钱培名校 

39.《春秋繁露》(汉)董仲舒 

40.《中论》(魏)徐干撰;(清)钱培名校 

41.《中说》(隋)王通撰;(宋)阮逸注 

42.《宋元学案》(清)黄宗羲

了解和研究宋元时代汉族学术思想史的必读参考书,书中全面而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的学派源流,介绍了各派的学说思想并略加论断,收录范围广,着作选录多,史料考证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宗派门户之见,注意到各家宗旨。


43.《周子通书》(宋)周敦颐撰;(清)李光地注 

44.《张子全书》(宋)张载撰;(宋)朱熹注 

45.《二程遗书》(宋)程景撰;(宋)程颐注 

46.《象山语录》(宋)陆九渊

陆九渊,中国古代易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象山语录》在言谈之间涉及到广泛的内容,除了心学体系自身的概念、方法外,还包括为学的渊源、任务等,既是心学建构的体现,也是心学观点的运用。

 


47.《朱子语录》(清)张伯行 

48.《近思录》(宋)朱熹撰;(清)江永注

南宋朱熹、吕祖谦二人精选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的语录而成的一部理学入门书,又是学习《四书》的阶梯。在儒学思想传播和宋明理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经典地位。


49.《松阳讲义》(清)陆陇其 

50.《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 

51.《汉学商兑》(清)方东树 

52.《颜氏学记》(清)戴望

53.《孝经义疏补》(清)阮福 

54.《汉学师承记》(清)江藩

55.《宋学渊源记》(清)江藩

56.《明儒学案》(清)黄宗羲

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著作,开创了史学上的学案体史书体裁。

中国古代史学中比较著名的史书体裁是《春秋》《左传》开创的编年体裁、《史记》《汉书》开创的纪传体裁、《通典》开创的典制体裁和《通鉴纪事本末》开创的纪事本末体裁。《明儒学案》是继上述几种史书体裁之后又一种重要的史书体裁,适应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思想繁荣的需要。



57.《王文成公全书》(明)王守仁

58.《清学案小识》(清)唐鉴

59.《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

我国首部系统总结清代学术思想史的著作。全书涉及哲学、经学、史学、考古学、地理学、金石学、文献学、佛学、美术、诗歌、历法、数学、水利等学术领域,而贯之以时代思潮兴盛转承的主线,可谓气势磅礴,思路明晰,有如一气呵成,被后世研究者称为“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珍品”。






60.《老子本义》(清)魏源

61.《庄子集注》(清)王先谦 

62.《关尹子》(周)尹喜 

63.《文子缵义》(元)杜道坚 

64.《抱朴子》(晋)葛洪撰;(清)严可均校 

65.《列子》(周)列御寇撰;(后魏)张湛注 


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本于黄老、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神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66.《墨子间诂》(清)孙诒让

孙诒让写《墨子间诂》把《墨子》校注推向高峰,在这之前,《墨子》长期以来“传诵既少,注释亦稀,乐台旧本,久绝流传,阙文错简,无可校正,古言古字更不可晓”。

《墨子》一书在中国长期备受冷落,但书中保留有大量科学知识,如:力学、几何、光学,到了清朝中叶才开始有大量的学者考据。



推荐阅读:《墨子今注今译》


67.《大方广佛华严经》(唐)实义难陀译;(唐)澄观疏钞 

68.《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唐)般密谛译;(明)真鉴疏 

69.《大乘起信论》马鸣造;圆英讲义

70.《尹文子》(周)尹文撰;(清)钱熙祚校 

71.《晏子春秋》(周)晏婴撰;(清)孙星衍等校 

72.《慎子》(周)慎到撰,(清)钱熙祚校 

73.《鹖冠子》(宋)陆佃注 

74.《公孙龙子》(周)公孙龙撰;(宋)谢希深注 

75.《鬼谷子》(梁)陶宏景注 

76.《吕氏春秋》题(秦)吕不韦撰;(清)毕沅校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77.《淮南鸿列集解》(汉)刘安撰;(汉)刘文典集解

78.《颜氏家训注》(清)赵曦明注 

79.《白虎通义》(汉)班固撰;(汉)陈立疏证

80.《通志略》(宋)郑樵

81.《西汉会要》(宋)徐天麟 

82.《东汉会要》(宋)徐天麟 

83.《唐会要》(宋)王溥 

84.《五代会要》(宋)王溥 

85.《宋朝事实》(宋)李攸 

86.《明会典》(明)徐溥等 

87.《清会典》(清)昆冈

88.《周礼正义》(清)孙诒让

夙为经学史家推为有清一代经学殿军之作,受到学术界普遍推崇。广博浩繁,长达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孙诒让一生用力最久最深的著作。


89.《礼记集解》(清)孙希旦

90.《韩非子集解》(周)韩非撰;(清)王先慎集解

91.《商君书》(秦)商鞅撰;(清)严万里校 

92.《盐铁论》(汉)桓宽撰;(明)涂桢校 

93.《明夷待访录》(清)黄宗羲 

94.《折狱龟鉴》(宋)郑克 

95.《唐律疏义》(唐)长孙无忌

96.《唐明律合编》(清)薛允升 

97.《管子校正》(清)戴望校

98.《孙子十家注》(周)孙武撰;(清)孙星衍校 

99.《纪效新书》(明)戚继光 



音韵类

100.《童蒙训》(宋)吕本中 

101.《人谱》(明)刘宗周 

102.《仪礼正义》(清)胡培翚

103.《尔雅义疏》(清)郝懿行

注释、研究《尔雅》的训诂学著作。是清代学者郝懿行(1755-1833)为《尔雅》所作的注本。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给《尔雅义疏》以极高评价:“郝疏晚出,遂有驾邢轶邵之势,今之治《尔雅》者,殆无不以为启辟门户之书。”



推荐阅读:《尔雅注证》



104.《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是徐锴《说文系传》以後的首部《说文》注释书,在清代数以百计的《说文解字》研究大军之中,段氏之作能够一枝独秀,的确有其过人之处。这部划时代的巨著耗费了段氏毕生的心血,创见颇多,在学界影响深远,反响巨大,王念孙评价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105.《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 

106.《说文释例》(清)王筠 

107.《说文句读》(清)王筠 

108.《说文古籀补》(清)吴大

109.《广雅疏证》(清)王念孙 

清人研究古代训诂的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广雅疏证》乃是王念孙借《广雅》一书以畅述其音韵、文字、训诂之学识的集大成之作,更是清代语言学史上成就较高的小学要籍。




110.《释名疏证补》(清)江声,(清)王先谦 

111.《匡谬正俗》(唐)颜师古 

112.《经传释词》(清)王引之

113.《助字辨略》(清)刘淇

114.《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等

清代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



115.《马氏文通》(清)马建忠

中国关于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这本著作开建了中国的语法学。该书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把西方的语法学成功地引进中国,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第一块基石。

116.《广韵》(清)陈彭年

117.《集韵》(宋)丁度等撰;(清)方成珪正考

118.《音学五书》(清)顾炎武 

119.《古今韵略》(清)邵长蘅

120.《音韵阐微》(清)康熙敕撰 

121.《方言疏证》(清)戴震 

122.《续方言》(清)杭世骏;(清)程际成补正



实用类

123.《算经十书》(清)戴震校

124.《四元玉鉴细草》(元)朱世杰 

125.《数理精蕴》(清)康熙敕撰 

126.《新仪象法要》(宋)苏颂 

127.《中西经星同异考》(清)梅文鼎 

128.《长术辑要》(清)汪曰桢 

129.《夏小正疏义》(清)洪震煊 

130.《广群芳谱》(清)汪灏等 

131.《离骚草木疏》(宋)吴仁杰 

132.《植物名实图考》(清)吴其濬 

明清之后,中国本土的植物学逐渐开始向科学研究的方向发展,这一重要阶段开始的标志便是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的出现。这一时期植物学逐步走向独立,不再是本草学的附属。


133.《闽中海错疏》(明)屠本畯

134.《蠕范》(清)李元 

135.《黄帝内经素问注》(唐)王冰注

136.《灵枢经》

137.《脉经》(晋)王叔和 

138.《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清)张绍荣重订



139.《齐民要术》(后魏)贾思勰

140.《农书》 (元)王桢 

141.《农政全书》(明)徐光启

142.《饮膳正要》(元)忽思慧 

143.《考工记》(清)戴震注 

144.《天工开物》(明)宋应星

145.《陶说》(清)朱琰 

146.《河工器具图说》(清)麟庆

147.《营造法式》(宋)李诫 

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营造法式》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北宋统治者的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所使用的方法,使我们能在实物遗存较少的情况下,对当时的建筑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48.《珊瑚纲》(明)汪珂玉 

149.《图绘宝鉴》(清)夏文彦

150.《画学心印》(清)秦祖永 

151.《艺舟双楫》(清)包世臣

152.《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

153.《书法正传》冯武 

154.《寰宇访碑记》(清)孙星衍等 

155.《金石学》(清)李富孙 

156.《金石索》(清)冯云鹏等

157.《语石》(清)叶昌炽 

158.《乐律全书》(清)朱载堉

159.《律吕正义》(清)圣祖,高宗敕撰



文集类

160.《文心雕龙》(梁)刘勰

161.《文章缘起》(梁)任昉

162.《文则》(宋)陈骙

163.《修辞鉴衡》 (元)王构 

164.《诗品》(梁)钟嵘

古代汉民族的第一部诗论专著,南朝梁钟嵘撰。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165.《诗式》(唐)皎然 

166.《全唐诗话》(宋)尤袤 

167.《五代诗话》(清)郑方坤 

168.《苕溪渔隐从话》(宋)胡仔 

169.《诗人玉屑》(宋)魏庆之 

170.《唐诗纪事》(宋)计有功 

171.《宋诗纪事》(清)厉鹗 

172.《元诗纪事》(清)陈衍 

173.《明诗纪事》(清)陈田

174.《文选》(梁)萧统 

175.《古文苑》(宋)章樵 

176.《续古文苑》(清)孙星衍 

177.《唐文粹》(宋)姚铉撰;(清)郭麝补遗 

178.《宋文鉴》(宋)吕祖谦 

179.《元文类》(元)苏天爵 

180.《明文在》(清)薛熙 

181.《涵芬楼古今文钞简编》吴增祺

共100册,选上古至清同治、光绪间各体文章,包括部分韵文,但不及诸经、正史,近9000篇。书前有严复序。


182.《毛诗注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 

《诗经》是周代至春秋时代诗歌的总集,由汉代毛亨作传的称为《毛诗》,汉代郑玄曾加以笺注。到了唐代,孔颖达又为之作疏,称为《毛诗正义》或《毛诗注疏》,後人将之列为《十三经注疏》之一。

183.《诗毛氏传疏》(清)陈奂

184.《古诗源》(清)沈德潜

185.《玉台新咏》(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 

186.《乐府诗集》(宋)郭茂倩 

187.《唐百家诗选》(宋)王安石 

188.《唐诗别裁》(清)沈德潜

189.《宋诗别裁》(清)张景星

190.《宋诗钞》(清)吴之振,(清)吕留良编;李宣龚校补 

191.《元诗别裁》(清)张景星

192.《明诗别裁》(清)沈德潜

193.《清诗别裁》(清)沈德潜

194.《湖海诗传》(清)王昶 

195.《楚辞》(汉)王逸注 

196.《屈原赋注》(清)戴震注

197.《词源》(宋)张炎 

198.《唐五代词选》(清)成肇麟

199.《宋六十名家词》(明)毛晋

200.《词律》(清)万树等 

201.《词苑丛谈》(清)徐釚

202.《明词综》(清)王昶 

203.《漱玉词》(宋)李清照 

204.《断肠词》(宋)朱淑真 

205.《草窗词》(宋)周密 

206.《白云词》(宋)张炎 

207.《松雪斋词》(元)赵孟頫 

208.《乌丝词》(清)陈维崧 

209.《延露词》(清)彭孙遹 

210.《弹指词》(清)顾贞观 

211.《珂雪词》(清)曹贞吉 

212.《饮水词 侧帽词》(清)纳兰性德 

213.《樊榭山房词》(清)厉鹗 

214.《茗柯词》(清)张惠言 

215.《金梁梦月词》(清)周之琦 

216.《元曲选》(明)臧晋叔校

217.《曲谱》(清)圣祖敕撰 

218.《曲话》(清)梁廷枬

219.《太平乐府》(元)杨朝英 

220.《阳春白雪》(元)杨朝英 

221.《桃花扇》(清)孔尚任

222.《牡丹亭》(明)汤显祖

《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倾注了自己毕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诠释了他的“至情说”。


223.《剧说》(清)焦循 

224.《琵琶记》(元)高明 

225.《长生殿》(清)洪昇 

226.《董解元弦索西厢》 

227.《四六丛话》(清)孙梅 

228.《骈体文钞》(清)李兆洛 

229.《楹联丛话》(清)梁章钜 

230.《墓铭例》(清)王行乾,梁玉绳 

231.《陆宣公奏议》(唐)陆贽 

232.《林文忠公政书》(清)林则徐 

233.《历代名人书札》吴曾祺 

234.《世说新语》(宋)刘义庆撰;刘孝标注 

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235.《唐语林》(宋)王谠 

236.《梦溪笔谈》(宋)沈括 

237.《容斋五笔》(宋)洪迈 

238.《物理小识》(明)方以智 

239.《庸庵笔记》(清)薛福成

240.《旧小说》吴曾祺 

241.《穆天子传》(晋)郭璞注 

242.《搜神记》(晋)干宝 

243.《京本通俗小说》

244.《大宋宣和遗事》

245.《一百二十回的水浒》(明)施耐庵 

《水浒传》,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推荐阅读:《水浒传》



246.《西游记》(明)吴承恩


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推荐阅读:《西游记》

247.《石头记》(清)曹霑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推荐阅读:《红楼梦》

248.《镜花缘》(清)李汝珍 

249.《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250.《蔡中郎文集》(汉)蔡邕撰;(清)陆心源校 

251.《嵇中散集》(魏)嵇康撰;(明)黄省曾校刻

252.《曹集诠评》(魏)曹植撰;(汉)丁晏诠评

253.《陶靖节集》(晋)陶潜

254.《谢康乐集》(宋)谢灵运撰 ;王士贤校 

255.《鲍氏集》(宋)鲍照 

256.《谢宣城集》(齐)谢脁 

257.《江文通集》(梁)江淹 

258.《徐孝穆集》(陈)徐陵撰;(清)吴兆宜笺注 

259.《庾子山集》(北周)庾信撰,(清)倪璠集注

260.《白香山集》(唐)白居易

261.《李太白集》(唐)李白

最早由唐代李阳冰编成《草堂集》10卷,现已散佚。


推荐阅读:《李白诗选》


262.《杜少陵集详注》(唐)杜甫撰;(清)仇兆鳌详注 

263.《王子安集》(唐)王勃

《王子安集》是唐代诗人王勃的诗集。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唐朝初年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批评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其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264.《骆宾王文集》(唐)骆宾王 

265.《韩昌黎集》(唐)韩愈

266.《柳河东集》(唐)柳宗元

267.《张燕公集》(唐)张说 

268.《曲江集》(唐)张九龄 

269.《王右丞集》(唐)王维撰;(清)赵殿成注 

270.《高常侍集》(唐)高适 

271.《岑嘉州集》(唐)岑参 

272.《孟襄阳集》(唐)孟浩然 

273.《韦苏州集》(唐)韦应物 

274.《刘宾客文集》(唐)刘禹锡 

275.《张司业集》(唐)张籍 

276.《孟东野集》(唐)孟郊 

277.《长江集》(唐)贾岛 

278.《昌谷集》(唐)李贺 

279.《李义山集》(唐)李商隐撰;(清)冯浩注

诗人李商隐以途中见闻,展现了甘露事变后灾难深重、民不聊生的社会实况,并追溯唐王朝治乱盛衰的历史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指出祸乱的根源。 

280.《温飞卿集》(唐)温庭筠撰;(明)曾益注;(清)顾予咸补 

281.《骑省集》(即《徐公文集》)(宋)徐铉 

282.《小畜集》(宋)王禹偁

283.《林和靖诗集》(宋)林逋 

284.《范文正公集》(宋)范仲淹 

285.《传家集》(宋)司马光

286.《王临川集》(宋)王安石

287.《苏东坡集》(宋)苏轼

288.《欧阳永叔集》(宋)欧阳修

289.《陆放翁集》(宋)陆游 

290.《元丰类稿》(宋)曾巩 

291.《嘉佑集》(宋)苏询 

292.《栾城集》(宋)苏辙 

293.《山谷内外集》(宋)黄庭坚 

294.《淮海集》(宋)秦观 

295.《后山集》(宋)陈师道 

296.《石湖居士诗集》(宋)范成大 

297.《西山文集》(宋)真德秀 

298.《白石道人诗集》(宋)姜夔 

299.《文山先生集》(宋)文天祥 

300.《元遗山诗文集》(金)元好问 

301.《湛然居士文集》(元)耶律楚材 

302.《道园学古录》(元)虞集 

303.《铁崖古乐府》(元)杨维桢 

304.《宋学士全集》(明)宋濂 

305.《诚意伯文集》(明)刘基 

306.《高青邱诗集》(明)高启 

307.《逊志斋集》(明)方孝孺 

308.《升庵集》(明)杨慎 

309.《张太岳集》(明)张居正 

310.《震川集》(明)归有光 

311.《钱牧斋诗钞》(清)钱谦益 

312.《吴梅村诗集》(清)吴伟业

313.《亭林诗文集》(清)顾炎武 

314.《壮悔堂集》(清)侯方域 

315.《曝书亭集》(清)朱彝尊 

316.《西河文集》(清)毛奇龄 

317.《渔洋山人精华录》(清)王士祯撰 惠栋注 

318.《敬业堂诗集》(清)查慎行 

319.《方望溪先生全集》(清)方苞 

320.《鲒埼亭集》(清)全祖望 

321.《潜研堂文集》(清)钱大昕

钱大昕生前所手定,也是他一生治学的结晶,和《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等共同构成钱氏学术大厦。

钱大昕是清代著名的汉学大师,或言道德,或言经术,或言史学,或言天文,或言地理,或言文字音韵,或言金石时文,无不擅场。其中,又主要以史学和音韵学成就最为卓著,对後世沾惠尤巨。

322.《瓯北诗钞》(清)赵翼 

323.《惜抱轩诗文集》(清)姚鼐

324.《洪北江集》(清)洪亮吉

325.《戴东原集》(清)戴震

326.《大云山房文稿》(清)恽敬 

327.《两当轩诗钞》(清)黄景仁 

328.《孙渊如诗文集》(清)孙星衍 

329.《定庵全集》(清)龚自珍 

330.《曾文正公诗文集》(清)曾国藩 

331.《人境庐诗钞》(清)黄遵宪



历史地理类 


332.《山海经》(晋)郭璞注;(清)郝懿行重疏

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33.《水经注》(后魏)郦道元

334.《元和郡县志》(唐)李吉甫

335.《元丰九域志》(宋)王存等 

336.《舆地广记》(宋)欧阳忞 

337.《诸蕃志》(宋)赵汝适 

338.《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 

339.《四书释地》(清)阎若璩 

340.《十六国疆域志》(清)洪亮吉 

341.《括地志》(清)孙星衍辑 

342.《蒙古游牧记》(清)张穆 

342.《卫藏图识》(清)盛绳祖、何秋涛 

344.《行水金鉴》(清)傅泽洪 

345.《续行水金鉴》(清)黎世序 

346.《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清)李兆洛

347.《大唐西游记》(唐)玄奘

348.《佛国记》(宋)法显 

349.《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宋)徐兢 

350.《长春真人西游记》(元)李志常

351.《瀛涯胜览》(明)马欢 

352.《徐霞客游记》(清)徐弘祖

353.《人表考》(清)梁玉绳 

354.《高士传》(晋)皇甫谧 

355.《烈女传补注》(清)王照圆 

356.《畴人传》(清)阮元 

357.《历代画史汇传》(清)彭蕴璨 

358.《历代统记表》(清)段承基 

359.《历代史表》(清)万斯同 

360.《二十一史四谱》(清)沈炳震 

361.《历代帝王年表》(清)齐召南撰;阮福续 

362.《历代名人年谱》(清)吴荣光

363.《考信录》(清)崔述 

364.《文史通义》(清)章学诚

365.《历代建元考》(清)钟渊映 

366.《历代纪元编》(清)李兆洛

367.《竹书纪年》(梁)沈约撰;(清)洪熙煊校 

368.《春秋公羊传注疏》(周)公羊高撰;(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369.《春秋谷梁传注疏》(周)谷梁赤撰;(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370.《汉纪》(汉)荀悦 

371.《后汉纪》(晋)袁宏 

372.《通鉴纪事本末》(宋)袁枢

373.《宋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

374.《元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

375.《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

376.《尚书大传定本》(汉)伏胜述;(清)陈寿祺辑注 ;王闿运补注 

377.《尚书今古文注疏》(清)孙星衍

378.《春秋左传诂》(清)洪亮吉

379.《绎史》(清)马骕 

380.《国语》(三国吴)韦昭注

381.《战国策》(元)吴师道校注

382.《史记》(汉)司马迁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83.《汉书》(清)王先谦补注 

384.《后汉书》(清)王先谦集解 

385.《三国志》(南朝宋)裴松之注 

386.《逸周书集训校释》(清)朱右曾校 

387.《越绝书》(汉)袁康;(清)钱培名校 

388.《吴越春秋》(汉)赵晔撰(元)徐天祜注 

389.《十六国春秋》(北魏)崔鸿 

390.《华阳国志》(晋)常璩撰;(清)顾广垠校 

391.《契丹国志》(宋)叶隆礼 

392.《大金国志》(金)宇文懋昭 

393.《九国志》(宋)路振撰(宋)张唐英补 

394.《蜀鉴》(宋)郭允蹈 

395.《明季北略》(清)计六奇 

396.《明季南略》(清)计六奇 

397.《明季稗史》

398.《史通通释》(清)浦起龙

399.《读通鉴论》(清)王夫之 

400.《宋论》(清)王夫之 


猜你喜欢: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