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部关于友谊的人生指南

2017-07-26 徐奕春 商务印书馆

“友谊是不朽的诸神赐予我们的最好、最令人愉悦的东西,是最合乎我们天性的东西,因而也是最崇高的东西。

友谊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种绚丽的色彩。所以,我们不但应当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而且还应当知道如何建立和珍惜真挚的友谊。西塞罗的《论友谊》,可以说就是一部关于友谊问题的人生指南,它可以使我们在处理友谊问题时变得更加理智,并且更好地享受友谊所带来的快乐。”


西塞罗

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前43年)是古罗马最有才华的政治家之一,他不仅当过执政官、元老院元老、总督,而且也是当时最伟大的演说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小西塞罗在看书 (Vincenzo Foppa, 1464年)

他的哲学贡献主要在于:对古希腊的各派哲学进行通俗的解释,不仅成功地将它们传播给了其同时代人,而且对后代人也产生久远的影响。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几乎只是通过他才了解古希腊丰富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各派哲学思想。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起,希腊哲学已逐渐进入伦理学时期。当时人们越来越注重现实的社会生活,对希腊哲学最初的那种纯理论(亦即一般的形而上学理论)的兴趣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处世哲学(亦即伦理学),它成了当时各学派经常讨论的基本问题。因此在西塞罗的哲学思想中伦理学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绝大多数哲学著作都是讨论善的本质,以及社会生活的道德准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义务等问题。

他认为,世界万物,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种自然过程严格地为自然法则的必然性所决定,并且都以自然手段来达到一定的目的。这种至高无上的力量是什么呢?他称之为“神”或“自然”,也就是有些哲学家叫做“逻各斯”的那种最高的理性。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支配着整个宇宙和人类。它用一条无形的纽带把人与人联结成一个巨大的整体。它赋予人以理智,并指导人的行动。所以,每个人的生命与“自然”息息相通,都是由“自然”法则的必然性决定的。

道德是人在内心与“自然”保持一致的力量。因此,在西塞罗看来,凡是符合“自然”的生活都是善的,反之都是恶的。这也就是说,善就是依照“自然”而生活。西塞罗把这一普遍原则应用于各种特殊情形,评价人们行为的善恶、优劣、宜与不宜、当与不当、应该做与不应该做。而且,他还结合罗马社会的具体实际,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强调义务同国家和公民的关系,强调服从国家法律。因此他的伦理学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西塞罗发表谴责喀提林的演说(Cesare Maccari, 1882–1888年)

《论友谊》,又称《莱利乌斯》,写于公元前44年,是《论老年》的姊妹篇,是“作为一个最亲密的朋友给他的朋友的一件礼物”。同《论老年》一样,《论友谊》也是一篇对话体论著。这次,西塞罗是假借盖乌斯·莱利乌斯之口来论述友谊,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在所有的友谊中盖乌斯·莱利乌斯与普布利乌斯·西庇阿之间的友谊是最值得称道的。

友谊是古代大哲学家们的一个重要论题。例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爱比克泰德、塞内加等都在他们的著作中谈到过友谊。在近代初期,蒙田和培根也都各自就这个话题写过专门的文章。

西塞罗的《论友谊》是一篇比较系统地论述友谊的著作。在这篇著作中,西塞罗对友谊的性质、起源、好处、择友的标准,友谊所应遵循的规则,以及友谊与美德、年龄、性格、爱好等的关系作了精辟的阐述。

西塞罗之死 (15世纪)

《论友谊》,又称《莱利乌斯》,写于公元前44年,是《论老年》的姊妹篇,是“作为一个最亲密的朋友给他的朋友的一件礼物”。同《论老年》一样,《论友谊》也是一篇对话体论著。这次,西塞罗是假借盖乌斯·莱利乌斯之口来论述友谊,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在所有的友谊中盖乌斯·莱利乌斯与普布利乌斯·西庇阿之间的友谊是最值得称道的。

友谊是古代大哲学家们的一个重要论题。例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爱比克泰德、塞内加等都在他们的著作中谈到过友谊。在近代初期,蒙田和培根也都各自就这个话题写过专门的文章。

西塞罗的《论友谊》是一篇比较系统地论述友谊的著作。在这篇著作中,西塞罗对友谊的性质、起源、好处、择友的标准,友谊所应遵循的规则,以及友谊与美德、年龄、性格、爱好等的关系作了精辟的阐述。

他认为,友谊是不朽的诸神赐予我们的最好、最令人愉悦的东西,是最合乎我们天性的东西,因而也是最崇高的东西。友谊就其本性来说,容不得半点虚假,因为它是出于一种本性的冲动,是朋友之间的一种亲善和挚爱。由于“友谊只存在于好人之间”,所以德行是友谊的基础,也是友谊的孕育和保护者,如果没有德行,友谊就不可能存在。

西塞罗还认为,友谊有数不尽的好处,它“既能使成功增光添彩,也能通过分忧解愁减轻失败的苦恼”。但是,虽然我们能从友谊中得到许多物质上的好处,如果友谊是靠物质上的好处维系的话,那么,物质上的好处的任何改变都会使友谊解体。所以,真正的友谊并不是为了索取或得到回报,而是出自一种心灵的倾向,即某种天生的爱的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西塞罗还为友谊制定了一条规则,那就是:勿要求朋友做坏事,若朋友要你做坏事,你也不要去做。……这些教诲,在今天看来,无疑仍然是正确的。

该文中的一些闪光的思想后来被许多哲学家或思想家所引用或发挥,譬如,培根的《论友谊》一文中有些著名的观点和精彩的论述就可以追溯到西塞罗。

友谊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种绚丽的色彩。所以,我们不但应当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而且还应当知道如何建立和珍惜真挚的友谊。西塞罗的《论友谊》,可以说就是一部关于友谊问题的人生指南,它可以使我们在处理友谊问题时变得更加理智,并且更好地享受友谊所带来的快乐。

【节选自西塞罗《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中文本序】

精彩段落试读

【友谊的本质】

美德的显示自然为具有同样品质的心灵所吸引,它是友谊的开端。

美德,它既创造友谊又保持友谊。兴趣的一致、坚贞、忠诚皆取决于它。当美德显露头角,放出自己的光芒,并且看到另一个人身上也放出同样的光芒,她们就交相辉映,相互吸引;于是从中迸发出一种激情,你可以把它叫作“爱”,或者你愿意的话,也可以把它叫作“友谊”。爱就是对于你所爱的人的那种依恋之情,它既不受贫乏的驱使,也不是为了得到某些好处。

友谊只能存在于好人之间。我说的“好人”是指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的行为和生活无疑是高尚、清白、公正和慷慨的;他们不贪婪、不淫荡、不粗暴;他们有勇气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因此,我们把友谊定义为:对有关人和神的一切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并且相互之间有一种亲善和挚爱。

友谊是出于一种本性的冲动,而不是出于一种求助的愿望:出自一种心灵的倾向(这种倾向与某种天生的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出自对于可能获得的物质上的好处的一种精打细算。正像我们慷慨行善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感恩,我们不是把行善看成是一种投资,而是遵循一种慷慨豪爽的天性;同样,我们把友谊看作值得企求的东西,也不是因为希冀日后能得到回报才对它感兴趣,而是坚信:它所能给与我们的东西自始至终包含在情感本身之中。

每个人之所以爱自己,并不是因为这种爱可以得到某种回报,而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爱是独立于其他任何事情之外的。但是如果这种感情不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那么就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朋友,因为真正的朋友就是另一个自我。

15世纪初的《论友谊》手抄本

【友谊与情感】

我们在感情上喜爱自己的同胞甚于喜爱外国人,喜爱自己的亲戚甚于喜爱陌生人,因为对于自己的同胞和亲戚,我们自然会产生一种友谊,尽管这种友谊缺少些永久的成分。因此,友谊胜过亲戚的关系,因为亲戚没有感情依然是亲戚,而友谊没有感情了就不成其为友谊了。

爱慕和喜欢都是出自一种自发的情感(一指出正直的存在,就会产生这种情感)。当人们一旦有了这种爱慕之心,他们当然会试图依附于他们所爱慕的对象,而且会越来越接近于他。他们的目的是:他们可以在同一个层次上平等地互敬互爱,并且更乐意于为对方效劳而不求回报;他们之间应当有这种崇高的竞争。这样,双方都会以诚相待。

 “假如一个人能升到天 52 26451 52 13773 0 0 6078 0 0:00:04 0:00:02 0:00:02 6078,清楚地看到宇宙的自然秩序和天体的美景,那奇异的景观并不会使他感到愉悦,因为他必须要找到一个人向他述说他所见到的壮景,才会感到愉快。”因此,人的本性的确是厌恶孤独,总是喜欢寻求扶持,而我们在最亲密的朋友那里就能得到那种最顺遂的扶持。

【友谊的规则】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当等到人的性格业已成形且达到一定年龄之后,才决定友谊方面的事情只有那种成熟的友谊才是永恒不变的。

正确的规则是:择友必须谨慎,如果我们觉得这个人将来我们也许要恨他,就决不能和他交朋友。而且按照西庇阿的说法,即使我们交错了朋友,我们也得保持下去,切不可伺机绝交。

多米尼哥·基尔兰达约壁画中的Decius, Scipio和Cicero

我们可以制定这样一条友谊的规则:勿要求朋友做坏事;若朋友要你做坏事,你也不要去做。因为“为了友谊”这个托词是一个不名誉的托词,是决不会得到原谅的。

我们只要求朋友做好事,而且也只为朋友做好事。但是,我们也不要等人家要求了才去做;永远要热心主动地去做,不要迟疑。

大多数人是不讲理的,更不用说谦诚了,他们要求朋友去做他们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希冀从朋友那里得到他们自己不肯给予的东西。正当的途径是:首先自己做一个好人,然后再去找和自己品质相仿的人做朋友。正是在这种人之间,我们所说的那种稳固的友谊才能得到保证;也就是说,在那种情况下,由于爱慕而结合在一起的人们,首先知道控制住那些奴役他人的感情,其次喜欢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朋友,彼此倾心相助,决不要求对方去做任何有悖于美德和公正的事情,并且不仅相互关心和爱慕,而且还相互敬重。“自然”给与我们的友谊是美德的侍女,而不是罪恶的同谋:因为美德不能在孤单的情况下达到最高的目标,它只有在与他人的联合和同伴关系中才能做到这一点。

友谊的另一条有益的规则是: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分寸的善意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

关于友谊,我还想提一个忠告。你们必须接受这样一种观点:美德是第一位的(没有美德就不可能有友谊);但是除了美德之外(而且仅次于美德),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是友谊。

西塞罗发现阿基米德之墓 (Benjamin West, 1797年)

【友谊的考验】

我们选择朋友应该选择那种坚定、稳健、忠贞不移的人。

具有这种品质的人不多,而且,不经过考验,很难做出判断。然而,人们只有在友谊实际存在期间才能进行这种考验;所以友谊常常先于判断,不可能有一种事先的考验。如果我们小心谨慎,我们就能像驾驭马车一样制驭自己感情的冲动。对于友谊,我们也应当如此;我们应该通过一种尝试性的友谊来检验朋友的品性。

虽然恩尼乌斯有一句话说得不错:“危难时刻见真友。”但是,绝大多数人却以这两种方式暴露出他们的不可信赖和易变的品性:自己得意时看不起朋友;或朋友有难时就抛弃朋友。因此,谁要是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表现一种坚定不移、忠贞不变的友谊,我们就应当把他看作是世界上最了起的那类人之一,几乎可以说是“超人”。

朋友间的交往是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出现各种猜疑和不快必然是常有的事,对此,聪明的人有时会避而不提,有时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时会宽容为怀。但是当你朋友的利益和你自己的忠诚危在旦夕时,就不应当回避那种可能会出现的不快。比如说,朋友之间常常需要劝告,甚至责备。只要它们是出自好意,都应当欣然接受。

但是,如果直言的结果是招致忌恨,从而破坏友谊,那么,它就会给人们带来麻烦;但实际上顺从给人们带来的麻烦则更大,因为姑息朋友的错误会使朋友无所顾忌地走向毁灭。但是,最该受责备的是那种拒纳直言而最终却为奉承所害的人。因此,在这一点上自始至终需要小心谨慎。我们劝告时不应当太尖刻,责备时不应当使用侮辱性的语言。

此外还有一件怪事,那就是:有些人受了劝告之后,不恼恨他所应该恼恨的事,反而非常恼恨他所不应该恼恨的事。他们对自己的过错一点不恼恨,而对朋友的责备却非常恼恨。其实应当相反,他们应当恨自己的过错,并乐于改正错误。

因此,如果提出劝告和接受劝告(前者爽直,但不尖刻;后者耐心,且不恼恨)真的是特别适合于真正的友谊,那么,同样真实的是,对友谊破坏性最大的莫过于阿谀奉承和谄媚。在任何情况下虚伪都是不好的,因为它会使我们辨不清真假。但是它对于友谊比对于其他任何东西更加有害,因为它能完全摧毁真诚,而要是没有真诚,友谊也就虚有其名了。因为从本质上说,友谊就是将两颗心灵融为一体,所以,如果两颗心灵虽然聚集在一起,但不是单纯的和一致的,而是易变的和复杂的,那么,怎么可能产生真正的友谊呢?

【友谊如是】

在我们的友谊里,不但有对社会问题的一致看法,有对私人事务的彼此商量,而且还有消磨闲暇时无忧无虑的欢乐。就我所知,甚至在最细小的事情上我也从来没有得罪过他;我也从来没有听见他说过一句我不希望他说的话。我们住在同一座房子里,同桌吃饭,过同样的生活;我们不但在海外服役期间在一起,而且在外出旅行和乡间度假时也总是在一起。至于我们在闲暇时常常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一起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这还用得着说吗?

西塞罗与弟弟昆图斯及友人阿提库斯在阿尔皮诺(Richard Wilson, 1771—1775年)

如果对这些往事的回忆也随着他的去世而消逝,那么,失去一个在生活中与我如此亲密的伴侣,这种悲痛我可能会忍受不了。但是这些往事并没有消逝,它们在我的记忆中越来越清晰。

【节选自西塞罗《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

[古罗马] 西塞罗 著
徐奕春 译
商务印书馆1998年12
月出版







点击“阅读原文”

可在微店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