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横《台湾通史》: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虚盈

2018-03-24 商务印书馆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200种之第13种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一纸《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台湾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国可灭,而史不可灭”。一批台湾爱国文化志士为保存民族传统和文化、宣扬民族精神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他们当中,《台湾通史》的作者、著名的史学家连横就是最杰出的代表。


1914年37岁的连横。(资料图)



连横,字武公,号雅堂,又号剑花,清光绪四年正月十六日(1878年2月17日)诞生在福建省台湾府台南县(今台南市)宁南坊马兵营的一个商人家庭。他1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用2两银子买了一部余文仪的《续修台湾府志》给他,并且对他说:“女(汝)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事。”他“受而诵之,颇病其疏,故自玄黄以来,发誓述作,冀补旧志之缺”同上,下册,第693页。。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在台湾人民掀起反对割让台湾斗争的高潮中,一部分台湾士绅创建了“台湾民主国”。


和台湾已有的几种旧方志比较,《台湾通史》的学术价值在于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宣扬中华民族在开发台湾和抵御外族侵略斗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台湾以往的方志,都是为了宣扬封建统治者的“德政”编撰的。而连横却在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公开亮出旗帜,为保存民族传统、宣扬民族精神而修史。他在《台湾通史·自序》中说;“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虚盈,均于是乎在。故凡文化之国,未有不重其史者。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然则台湾无史,岂非台人之痛欤?……横不敏,昭告神明,发誓述作,兢兢业业,莫敢自遑。遂以十稔之间,撰成《台湾通史》。……洪维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为子孙万年之业者,其功伟矣。追怀先德,眷顾前途,若涉深渊,弥自儆惕,乌乎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连横:《台湾通史》上册,第7—8页。书中对汉族人民开发台湾坚忍不拔精神的赞美之词比比皆是。例如:卷三十五“勇士”中,“台湾为海上荒岛,我先民之来相宅者,皆抱坚毅之气,怀必死之心,故能辟地千里,以长育子姓。”同上,下册,第701页。卷三十一“台东拓殖”中,“(台东)当荒昧之时,天气瘴毒,野兽猖獗,生番出没。而我先民如陈文、赖科、吴全辈,入其地,辟其土,利用其物产,勇往不屈,险阻备尝,用能以成今日之富庶,其功业岂可泯哉”同上,第566页。等。对台湾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事迹和大无畏的精神,书中也进行了大量的记叙和颂扬。特别是对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反日军占领的斗争记载尤详,全书三十六卷,即有两卷专载此事。这在当时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这完全有可能为日本殖民当局所不容。故连横在抗日义士吴汤兴、徐骧、姜绍祖、林昆冈等人的传后理直气壮地声明:“夫史者天下之公器,笔削之权,虽操自我,而褒贬之旨,必本于公。”同上,第724页。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史德。


二、肯定了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开创台湾基业的历史功勋。在《台湾通史》之前,旧方志都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把郑成功视为 46 32453 46 14940 0 0 2161 0 0:00:15 0:00:06 0:00:09 3391“海寇”和“逆贼”。连横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翻案,他不但在《建国纪》和《列传一》中专门记载了郑氏政权和人物的事迹,而且在全书有关各卷中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颂扬郑氏在台开创之功的机会。他说:“吾观旧志,每蔑延平大义,而诸臣姓名,且无有道者,乌乎,天下伤心之事,孰甚于此。”连横:《台湾通史》下册,第513、518页。“吾撰通史,吾甚望为之表彰也。”当时,史学界对郑成功的研究还不够重视,可以说,《台湾通史》在重新评价郑成功方面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书中宣扬的郑成功“使台湾复为中国有”同上,上册,第18页。的英雄业绩,也鼓舞了一代为民族解放而奋战的爱国志士。


三、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连横在《台湾通史》的“凡例”中说:“前人作史多详礼、乐、兵、刑。而于民生之丰啬,民德之隆污,每置缺如。夫国以民为本,无民何以立国,故此书各志,自乡治以下尤多民事。”同上,第9页。书中不但随处可见连横对先民艰难缔造台湾历史活动的颂扬,而且他对民间习俗、信仰和一些小人物的事迹也记载得十分详细。他对人民群众反抗封疆统治阶级的斗争给予极大的同情和热情的赞扬,这在当时的历史学家中是不多见的。在《台湾通史》60篇传记中,就有11篇是专门为农民起义领袖人物而写的,占总篇数的六分之一强。在卷三十《朱一贵》传中,他说:“中国史家原无定见,成则王而败则寇,汉高、唐太亦自幸尔,彼岂能贤于陈涉、李密哉?然则一贵特不幸尔。追翻前案,直笔昭彰,公道在人,千秋不泯。”同上,下册,第546页。同卷“吴球、刘却”传中,他说:“吴球、刘却以编户之细民,抱宗邦之隐痛,奋身而起,前后就屠,人笑其愚,我钦其勇。”连横:《台湾通史》下册,第539页。连横当时虽然还没有掌握阶级斗争的理论,但他对阶级压迫是引起人民反抗斗争的根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总是把同情给予被压迫的人民群众一边。在卷三十一“林爽文”传中,他指出:“夫台湾之变,非民自变也,盖有激之而变也。……善乎郑兼才之言曰:‘林爽文之变,实激之使起’,则此后张丙之变,戴潮春之变,又孰非激之使起哉?而论者乃辄谓台人好乱,何其傎也!”同上,第576页。


四、重视经济活动在历史中的地位。《台湾通史》志二十四,其中有一半是专门写经济活动或与经济活动有关的。除了一般志书中常有的篇目外,连横还自己设计了一些新的篇目,如《工艺志》。他说:“秦汉以来,史家相望,而不为工艺作志,余甚憾之。”他认为,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发明创造,只是由于“不能由而效之,以发皇光大,而且贱之为器”,才造成了器亡而道不存,同上,第450页。以致在整个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的可悲局面。所以,他记载历史上的经济活动,不但在于述古,而且更在于激励后人的建设。例如:他在介绍先民对台东的开发之后说:“今列其行事,举其壮志,亦足以为后生之策励也。”同上,第566页。在介绍台湾物产时说:“是篇所载,多属天然之物……非所以博异怀奇也,经之营之,用启我后。”同上,第483页。在《工艺志》中也说:“开物成务,则有俟于后之君子。”同上,第450页。


五、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连横在撰写《台湾通史》时,参考了大量的正史、方志,接触了清史馆中有关台湾的档案史料,又极力搜罗私家的记载和传闻,进行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予以考证。所以,书中所反映的史实,大多是翔实可信的。例如,他写“林爽文”传,不但参考了载有大量谕旨、奏疏的《钦定平定台湾方略》和赵瓯北的《皇朝武功纪盛》等书,而且博采他书及故老传闻而参酌之,以求征实。他认为:“盖作史者不得纯从官书,亦不得偏信野乘,必于二者之中考其真伪,而后能得其平也。”连横:《雅言》,台湾文献丛刊本,第57页。他还很重视寓于笔记、传闻中的史料,曾说:“台湾开辟未久,故事颇多,余撰《台湾通史》,极力搜罗,以成此书。”同上,第22页。也正是由于书中记载的史实较为可信和具有一些其他史书上不易见到的资料,《台湾通史》直至今天仍为人们所喜欢引用。



上册目录

自序
凡例
卷一 开辟纪(起隋大业元年终于明永历十五年)
卷二 建国纪(起明永历十五年终于三十七年)
卷三 经营纪(起清康熙二十二年终于光绪二十年)
卷四 独立纪(起清光绪二十一年终于是年九月)
卷五 疆域志
卷六 职官志
卷七 户役志
卷八 田赋志
卷九 度支志
卷十 典礼志
卷十一 教育志
卷十二 刑法志
卷十三 军备志
卷十四 外交志
卷十五 抚垦志
卷十六 城池志



下册目录
卷十七 关征志
卷十八 榷卖志
卷十九 邮传志
卷二十 粮运志
卷二十一 乡治志
卷二十二 宗教志
卷二十三 风俗志
卷二十四 艺文志
卷二十五 商务志
卷二十六 工艺志
卷二十七 农业志
卷二十八 虞衡志
卷二十九 列传
颜思齐、郑芝龙
宁靖王
诸臣
诸老
陈永华
林圯、林凤
刘国轩
卷三十 列传二
施琅
吴球、刘却
朱一贵
欧阳凯
蓝廷珍
杨文魁、殷化行、阮蔡文、王郡
卷三十一 列传三
王世杰
吴凤
施世榜、杨志申、吴洛、张振万
林成祖、胡焯猷、张必荣、郭元汾
台东拓殖
吴福生、黄教
林爽文
孙景燧
福康安
杨廷理
郑其仁、李安善
陈周全、高夔
卷三十二 列传四
海寇
王得禄
谢金銮、郑兼才
吴沙
姜秀銮、周邦正
许尚、杨良斌
姚莹、徐宗斡
张丙
方振声
李石、林恭
郑勒先
郭光侯、施九缎
卷三十三 列传五
戴潮春
林文察
丁曰健
林奠国
林占梅
罗冠英、陈澄清
沈葆桢
袁闻柝
刘铭传
刘墩
林平侯
卷三十四 列传六
(一)循吏
(二)流寓
(三)乡贤
(四)文苑
卷三十五 列传七
(一)孝义
(二)勇士
(三)货殖
(四)列女
卷三十六 列传八
邱逢甲
吴汤兴、徐骧、姜绍祖、林昆冈
吴彭年
唐景崧、刘永福
后序
连雅堂先生家传
连横先生学术年表
连横与《台湾通史》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猜你喜欢: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