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伐山嘉惠,代代相传
国家领导人与《辞源》
周恩来与《辞源》
陈云与《辞源》
汪道涵与《辞源》
汪道涵曾任上海市市长。海峡两岸的“汪辜会谈”,影响深远。1968年,毛泽东发出“五七”指示,国务院各部委分别在各地建立了“五七干校”,外经部的干校设在河南省的罗山县。汪道涵于1969年离开北京,跟随外经部的一批干部来到罗山。这一年他54岁。虽然干校的劳动并不轻松,但使汪道涵得到了静心读书的机会。在三年时间里,他系统地读完了《二十四史》,他还读了不少其他历史、文学和经济方面的书籍,有时甚至以翻阅《辞源》为乐。他后来提起这个时期时说:“这三年是我平生读书最多的时候。”
茅盾谈《辞源》
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事业常开风气之先,《辞源》又是一例。
叶圣陶谈《辞源》
沈从文谈《辞源》
王力谈《辞源》
季羡林谈《辞源》
王蒙谈《辞源》
何九盈
母亲给我买《辞源》
在我藏书不多的书柜中,一套蓝布封面的《辞源》立在显眼的位置上。那是多年前,母亲用纺棉积攒的钱给我购买的。那些日子里,母亲夜夜纺棉到鸡叫,为我买下这套书。母亲说:“娘没读书,可知道读书人想的是书。”这以后的岁月中,这套蓝布封面的《辞源》一直伴随着我。(陈同年)
几乎无一日不翻看《辞源》
我少时即喜读民间故事、传奇小说,随年龄增长,涉猎渐广。诸如《今古奇观》《西游记》《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尤喜读之。书中生字颇多,全靠向《辞源》请教,不仅晓其音并求知其意。以故,几乎无一日不翻看《辞源》,始终不离,屈指已50年矣。她是教给我读书学习的恩师,也是我患难与共的良友。(李仲琳)
《辞源》引出的“图书馆”
拥有6 万多册藏书的侯惠斌人称“江苏农民藏书第一人”。在回忆自己的藏书之路时,他说,初中时他非常希望拥有一套《辞源》,为此省下了200 顿午饭的菜金,买下了《辞源》,这套《辞源》打开了他通向文史知识的大门,开启了一段长达40 多年的购书藏书史。(侯惠斌)
一本《辞源》培养三代人
市民于先生家中有一本已有70 多年历史的《辞源》,他说:“我家这本《辞源》还是我太爷留下的,这些年里,靠她的陪伴,我家三代人里出了好几位老师。”(于先生)
《辞源》见证海峡情
我家的书柜中,有一本《辞源》,是我三爷爷的。新中国成立前夕,三爷爷去了台湾,留下了这本《辞源》,此后再无消息。90 年代初,随着海峡两岸的交流往来,三爷爷与我们联系上了。他也一直惦记着亲人,问起所留物品的情况,当得知只剩下了这本《辞源》之后,不胜唏嘘。(傅强)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在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选购您心仪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