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城·青』乡村振兴好青年丨王志达: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青春聊城 2022-03-17
青春聊城青年力量 赤子情怀



为鼓励青年扎根基层、返乡创业,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行等单位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重点做好“选、育、管、用”四篇文章,为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注入了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持。今年以来已公示省级“好青年”8名,评选市级“好青年”138名、县级“好青年”363名、乡镇级“好青年”5503名。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
这位“好青年”的风采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走进位于阳谷县汽车站北邻的阳谷县状元红文化家具有限公司,一件件传统与时尚交融的红木家具,屏风,壁画,高档工艺品错落有致的摆放在展厅里,让人赏心悦目。1987年出生于阳谷木雕艺术世家的王志达,秉承“据德、游艺、弘文”的家训,自幼跟随父亲研究学习传统文化,学习木雕制作技艺,立志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清华进修

投身“木雕”



王志达在清华大学美院研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09年大学毕业,凭借着过硬的学历、过硬的素质、过硬的本领,在北京创业发展顺风顺水。2010年,看到“阳谷木雕”奄奄一息,后继无人的困境,王志达毅然放弃在北京发展的机会,决定回乡将木雕产业做大做强。


凭借着一份执着、两把斧头、三对刻刀,王志达将传统木雕工艺与明清经典家具相互融合,不断地创新发展,在家居市场中拼出一片天地。


“我们把崇文尚艺,薄利厚德作为经营理念,主要是想传承非遗文化,让传统手工艺薪火相传,让中式生活家居之美进入千家万户”,王志达的初心是他前进的不竭动力。




千磨万击

本领高强



初见王志达,精神奕奕但却双鬓白发,很难想象一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经历了什么磨练,才会有岁月痕迹的提前“光顾”。王志达办公室里有一个精美的“山巅老人品茶”的木雕作品,犹有桃花源的意境。


这块木头本是农户弃之不要的腐木,在王志达手中却是一块宝贝,经过两周的日夜打磨才展现出木雕魅力。而此类作品,办公室内比比皆是。“这都是当年练习木雕技艺的时候留下来的,有些已经送人了”,王志达介绍说。


2019年8月,王志达参加全国家具手工木雕职业技能比赛,获得了优秀选手奖。“当时的天气很热,那么长时间坐在那里不能动,现在想一想,我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王志达回忆着。除了作品过硬,王志达在企业运转、市场开拓、产品研发、队伍组织中也是倾尽心力,舍去了青年稚气,收获了行业赞誉。




成绩优异

实至名归



作为非遗传承人,自创业以来,凭借着对工作的热情和善于创新的态度,王志达不忘初心,在传承中不断发扬传统、创新产品。王志达为狮子楼旅游城复制300余件宋式家具,填补了宋代家具研究的空白;为济南空军蓝天宾馆室内木雕装潢,把中式装潢与西式装潢充分结合,展现出文化交融的艺术效果。


十年来,王志达带领公司陆续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厂房、改进工艺、赋能生产线、严把质量关,先后建设了展厅、车间、人才公寓、文化中心、美术馆等,提供了70余个工作岗位,培训了上万名非遗爱好者。


因成绩优异,王志达先后被选为聊城市政协委员,阳谷县政协常委、阳谷县工商联副主席、聊城市首届非遗杰出传承人、聊城市好青年等。


“新时代好青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将牢记使命,持续创造价值,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在奋斗的历程中,王志达正在用手中的刻刀雕刻出属于自己的青春音符。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
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

我们将始终坚持
高标准选、多路径育
拓渠道管、助大局用
发现培养一批
品德好、能力强、作风硬的
乡村“好青年”
在助力全市脱贫攻坚和
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
奉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