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从鲁迅的粉丝,成为了阳江版的鲁迅

2018-01-21 阳江日报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昨日下午,在阳江日报社举行的廖绍其先生作品研讨会上,来自我市文学界和评论界的50余名作家、评论家对廖老作品深入探讨、各抒己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36jm7mr9&width=500&height=375&auto=0

廖绍其是阳江日报社资深记者、编辑,是省作协会员、广东鲁迅学会理事、中国书协会员、广东书协理事和阳江市鲁迅学会名誉主席。多年来,廖绍其勤奋耕耘,在报刊发表众多杂文、评论和鲁迅研究文章,有不少作品在全国和全省报纸副刊作品评比中获奖,著有杂文集《河东河西》《冷血热血》和《风声雨声》。其杂文针砭时弊,冷峻幽默,知识渊博,深受读者的喜爱。

廖绍其作品节选

●文章摘自《河东河西》。最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重申对领导活动报道工作的规范,其中一条就是禁用“亲自”二字。而这是廖绍其30年前的作品,对领导干部的浮夸之风讽刺入里,放在今天看来,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章摘自《冷血热血》。廖绍其是鲁迅的粉丝,也通过多年的笔耕把自己炼成一个阳江版的“鲁迅”。社会舆论对鲁迅的认识,一直以正弦波的状态在重复着,热了又冷,冷了又热。廖老对鲁迅作品以及其精神的阐释,却从未脱离现实,一直在与最热点的社会当下结合,当然是新鲜热辣、滋味十足。


   得知研讨会举行,

  广州文化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

《岭南文库》丛书执行副主编岑桑

广东鲁迅研究学会郑心伶

上海鲁迅纪念馆李浩

等人发来书面发言材料

●岑桑:读《河东河西》,我已深感作者殚见洽闻,视野开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可贵的是强烈的爱憎感情和凌厉的思想锋芒。再读《冷血热血》,这种感觉就更加鲜明了。我边读边为之赞叹:好一腔激越的情怀,好一副忧愤的笔墨!那都是芸芸众生的心声!


●郑心伶:廖公的《河东河西》《冷血热血》《风声雨声》,串联读起来,可以说是他人生中的“三部曲”。加上躬身耕耘“诗、书、文”的三大成就,又有多少人可比


●李浩:老廖是老新闻工作者,他很明了舆论对社会的功用。看他的杂文,针砭时弊,但都是有理有据,并符合社会发展的正常要求。正因为他能够坚持自己立场,坚持文化理想,作品才不偏激、不盲从。


与会者发言

“冷眼看世界,热血铸文章。”市作协副主席陈计会在研讨会上说,廖绍其以敏锐的笔触,揭开事件的层层面纱,还原事情的真相,还公民一个知情权。读他的文章,不仅读到令人拍案的杂文,还读到一位知识分子炽热的心。

阳江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黄仁兴说,胸中有深邃的知识海洋,才能写出锦绣文章。廖绍其的作品谈古论今、囊括万千,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酷爱历史,但是不囿于纸堆,引经据典是为现实问题追根溯源。通读他的作品,不仅为故事所吸引,也为作者的睿智、雄辩有据、扎实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折服。

市作协主席林迎指出,廖绍其的作品处处联系实际,充满历史、文化的厚度,特别是在杂文的创作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当前,纪念建市30周年以及创文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阳江文化氛围空前高涨。希望通过召开本次研讨会,营造浓厚的氛围,激励更多的文艺爱好者创作出更多精品。


林迎廖绍其作品的点评:

辩证古今,深刻的思想性

讽刺幽默,浓浓的杂文味

言之有物,独特的形象性

满怀真诚,冷峻中的温情


  廖绍其先生长期在报社工作,信息渠道多,有利于他密切接触社会,贴近群众,深入生活。而他本身又是一个善学多思者,倚重历史却“不囿于史事,他博览群书,广为涉猎,拥有属于他自己的广阔的知识天地,他的大量文章显得底气十足,娓娓道来,游刃有余”(岺桑语);的确,廖绍其杂文的观点鲜明且言之有据,辛辣尖锐又隐现温情之风格,使读者如沐“鲁迅风”,读后爱不释手!

研讨会当天,廖绍其也来到了研讨会现场。他说,杂文应该具备文学性、思想性、战斗性,紧密联系现实,针砭时弊。他多年坚持写作揭露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希望社会更进步,人们活得更有尊严。廖绍其还建议年轻人涉猎更多领域,更广泛地开展阅读,关心现实关注生活,勤练笔,多思考;同时也期望杂文能够繁荣起来,激浊扬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挥作用。


与会者认为,

绍其先生既是细致的观察者,

又是敏锐的发现者,

更是深邃的思考者。

他的系列杂文集《河东河西》《冷血热血》《风声雨声》涵盖面甚广,既有对历史人物、世界大事及各种文化现象的取材,又致力述写市井小民的喜怒哀乐和人间百态,长于思辨又富于哲理,览之不胜欣喜。

这些文字,既浸润他的热血,又有他的思辨,更体现他的文人情怀和赤子之心。生活中的绍其先生,悲天悯人而又真诚地热爱着世界。

很难想象,一个迟钝而麻木的人,会用心观察生活;

很难想象,一个对祖国和家园没有热忱的人,能用情去反思历史。

读绍其先生的大作,无时无处不感受到他的沸腾之血、犀利之眼、哲思之脑。文章是有生命的,他的每一个字符都因跳跃着时代脉搏而生机勃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倘胸中没有深邃的知识海洋,断不能以如椽之笔行云流水般书写出如此锦绣文章。中国读书人向来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字里行间能看出,绍其先生酷爱历史但又不囿于故纸堆,他读史、写史、论史乃是为现实问题追根溯源,进而调一剂良药,“希望社会进步,大家更好过些而已。”


作为鲁迅的“粉丝”,绍其先生的杂文有棱角、有锋芒、有辣味,正如他所言;“它的存在价值、恰如动物中的琢木鸟,倘要歌功颂德、娱乐升平,自有喜鹊和黄莺在。”既有微观剖析,也不乏宏大叙事,绍其先生的文章总能给人惊喜。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书中所提之事,久远的已千秋邈矣,但作者的反思却散发出手术刀式的寒光,直刺社会症结所在。读绍其先生之文,常感到有一股浓浓的辛辣味萦绕其中,作者见解独到、语言犀利:一段笑话、一个典故、一句警语,每每发人深思,嬉笑之余感受到讽刺与幽默的力量。这一切,固然离不开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思想修养,但更重要的,还赖于作者久蓄于胸的一腔正气,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和人类文明萦怀于心的高度责任感。

练达人情、雄辩有据是杂文作者的硬功夫。


无论是《河东河西》《冷血热血》还是《风声雨声》,其中的历史风云、社会变迁、民间疾苦……在绍其先生的笔下都是娓娓道来、鲜活而耀眼。


“不囿于史事,他博览群书,广为涉猎,拥有属于他自己的广阔的知识天地,他的大量文章显得底气十足,娓娓道来,游刃有余”正如岑桑先生所言,绍其先生的杂文题材宽广、思想深刻、语言辛辣、关切现实,文风令人耳目一新,内涵却又历久弥坚。

绍其先生文如其人,淡泊名利,正如他在《我的双休日》中所言,除了把时间“如数交付给读和写之外,平时所着意的,就是“思索一下自身以外的事情,而把‘权’和‘位’那些劳什子掼到一边。自然与社会,前进与倒退,也许是思维之中的永恒主题,而思想自由的权利,是任何专制力量所无法扼杀的。”这是一位笔耕不辍四十余年的知识分子最赤诚、最动人的肺腑之言。也正因为绍其先生有如此人生态度,他的头脑,便更多了一分睿智、一分自由,他的文字,也更多了一分深刻、一分洒脱。


来源 | 阳江日报

编辑 | 何朋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