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身居民楼,这栋特殊建筑里的故事值得阳江人铭记……

阳江日报 阳江日报 2021-09-23


县前市11号
毗邻繁华的南恩路和书声琅琅的江城一
中共阳江县支部旧址——文昌宫
坐落于此

市井和书卷
在这里奇妙地交织融合
勾勒出一个地道的“老阳江”生活样本
人们忙碌而平和地生活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与今日之安静祥和的生活气息不同
回溯96年前
这里曾是大革命时期
阳江革命斗争的“风暴中心”
被烙下深深的红色印迹

1924年至1927年,一场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似洪流般席卷中华大地,阳江的革命也随着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发展起来。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文昌宫为“根据地”,带领阳江人民搞工运、搞农运、搞学运,谱写荡气回肠的时代和英雄赞歌。



1红色追寻——文昌宫

文昌宫建于道光15年(1835年),原是一座砖石木结构的庙宇式建筑。1925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驻阳江办事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阳江支部、中共阳江县支部、阳江县农民协会及阳江县妇女解放协会在这里办公。

岁月侵蚀

文昌宫原来的庙宇建筑

已经不存在了

2001年阳江市人民政府对其原址重修

它成为了革命历史展览馆


白墙绿瓦的两层建筑

藏身居民楼之间,朴而庄重



它仿佛一道门

推开便是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时时告诫人们

今日幸福生活之得来不易


进入文昌宫,一楼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连环画,环绕一圈细细品读,让人仿佛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老电影,“复活”了阳江从1923年6月到解放胜利的那段历史。

沿着古朴的楼梯进入二楼,铮铮十六烈士的狱中诗作与遗书,讲述着英烈“先天下之忧而忧,且为多数人之幸福而死”的伟大革命情怀和崇高精神境界,可歌可泣,催人泪下。



2中共阳江县支部成立于此据记载,大革命时期,阳江地区一直处于混战状态,土匪猖獗、军阀势力割据,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1925年至1926年初,敖昌骙、谭作舟等共产党员,受组织派遣到阳江县从事革命活动。
伟大的革命实践,需要伟大的思想指引。敖昌骙、谭作舟等中共党员来到阳江后,便紧锣密鼓地开展建党工作,于1926年3月初建立中共阳江县支部,并推动国民党阳江县党部的成立。



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阳江的工运、农运蓬勃发展。

在城市,自1925年12月阳江第一个工会——理发工会成立后不久,酒米、民船、铁器等工会相继成立。到1926年秋,全县共有工会会员4000多人,还建立了县总工会。

在共产党的推动下,工会组织工人开展增资斗争、罢工斗争,开展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群众运动。



在农村,1925年夏秋间成立了阳江第一个农会——雅韶乡农会,至1926年11月,全县共建立乡农会80多个,会员达12000人。

部分区、乡还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全县农军拥有枪支800余支。这一时期,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深深撼动数千年的封建统治。



3“铮铮十六烈士” 狱中著遗书


1924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4月15日,阳江的反动派进行“清党”,30多名中共党员、国民党左派和工农运动骨干被逮捕、被杀害,其中敖昌骙、谭作舟等16人被押解广州囚禁,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


他们于1928年9月5日就义于红花岗,被誉为“阳江铮铮十六烈士”。




“狱卒唤吾名,从容就酷刑,
人生谁不死,我当享遐龄。”

敖昌骙就义前曾在狱中写下诗四首,痛斥反动派的罪恶,抒发为革命而奋斗的革命情怀; 就义前年仅21岁的陈必灿,在狱中撕下衣服前襟写下遗书给父母。字里行间,有“不能话别于父母之前”的痛心遗憾,更有“虽死实为不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些诗作、家信、遗书等皆完整地呈现在文昌宫二楼,细细品读,让人仿佛与英烈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他们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勇于牺牲、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给予后来者强大的精神力量,继续砥砺前行。


4历史的力量

学史明礼、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作为一个离阳江人生活最近的革命遗址,文昌宫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文昌宫是阳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阳江市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阳江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阳江市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每个工作日9:00——17:00免费向公众开放。


一代一代的阳江人走进这里,在历史变迁中感悟生活之美好,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一批一批的新党员来到这里,对着党旗庄重宣读入党誓言;与文昌宫一墙之隔的江城区第一小学,把这里当成“第二课堂”,孩子们在红色遗址直接触摸历史,涵养品格。

疫情期间,文昌宫更是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的网课取材地。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那段悲壮而充满荣光的历史,因为文昌宫而继续鲜活于阳江人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英烈们的故事仍在口口相传。



摆放在文昌宫门口的留言本
沟通着历史与未来
写满了又换
换了一本又一本
正如那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注:本文部分材料来自阳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共阳江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阳江市革命史迹选编》


往期推荐


7分钟车程变30分钟!市区这条主干道施工还要多久?


漫绘阳江党史故事|那年三月,中共阳江县支部秘密成立了!




记者 | 周雅

视频、图片 | 李凯

编辑 | 周雅

审核 | 黄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