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2年前,在这里建立了县级人民政权,迎接阳江解放!

阳江日报 2023-12-29


从阳西县塘口镇马山村

梅花地自然村的

马山山脚下沿着台阶向上

青山掩映中的

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亭

渐渐展露真容


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亭入口。


阳光透过云缝洒落下来

为纪念亭两侧的青松

披上一层耀眼的“纱衣”

那样的光芒仿佛穿透了时光

让人回到了

那段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


周围绿树掩映。


解放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留下光辉的战斗史。“澎湃队”无畏艰难险阻,坚持敌后武装斗争;漠南独立大队扩充队伍,不断分化瓦解敌军;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在阳西塘口梅花地宣布成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耳边,仿佛还回响着激烈的枪炮声;眼前,好像还弥漫着战斗的浓浓硝烟。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

带着那抹历史印记


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亭

在阳光下静静伫立

向后人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成为人们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

信仰高地



坚持敌后武装斗争

发展武装力量



1946年6月,按照国共两党达成的关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北撤协议,广东人民武装部分人员北撤,不能北撤的人员继续坚持大城市、交通要道的斗争活动以及山区的武装斗争。


同年7月,两阳武装工作委员会(简称“两阳武工委”)成立,由马平、曹广、姚立尹、陈庚、陈枫5人组成,代号依次为“风”“雪”“夜”“归”“人”。



全国内战全面爆发后,为解决兵力、物力和财力的问题,国民党广东省当局在其正规军北调的同时,依靠地方反动政权和保安部队,加紧推行“征兵、征粮、征税”(简称“三征”),对人民群众百般敲诈勒索和镇压,致使民不聊生,群众纷纷起来反抗。

两阳武工委根据上级指示,领导群众进行反“三征”和减租减息斗争,打击地方反动武装,进而发展和壮大人民武装,广泛建立山区游击据点,为“大搞”武装斗争作准备。其中,梅花地村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成为游击根据地之一。



来自凤头计自然村的村民林良德,讲述了家中长辈中口口相传的一段战争往事,颇具传奇色彩。

那时候,一名游击队员在战斗中受伤,被送往梅花地的村民家中养伤,敌军突然向房屋包抄过来。放哨的游击队员急忙进屋报信,在村民的帮助下,战士们揭开屋顶的瓦片秘密离开,只有伤员无法行走,眼看就要暴露。

情急之下,村民一家将他转移到放置柴火的偏房内,用一个个竹筐盖起来,最后成功躲过一劫。“幸好那间堆放杂物的房子很暗,敌人随便检查了一下就走了,真是走了大运。”林良德感慨道。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在国民党统治区开辟战场。根据中共香港分局的指示,两阳地区以反“三征”为主要内容的武装斗争蓬勃发展。


同年10月,姚立尹领导的队伍在漠南缴获敌人步枪几十支,参加武装斗争的青壮年农民、学生共三四十人,于11月底宣布成立“澎湃队”,先后智取西平乡公所、奇袭石门乡公所,逐渐扩编为拥有上百人枪的漠南独立大队,在反击强敌的轮番“清剿”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建立县级人民政权

迎接阳江解放



1948年10月,根据中共香港分局的指示,中共广南分委(后改为“中共粤中分委”)在第一次干部扩大会议《决议》中,初步确定了关于建政工作的方针、步骤。12月,随着对敌斗争的不断胜利,中共粤中分委批准建立县级人民政权。


1949年2月,中共阳江县委、广东人民解放军广阳支队第八团和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在梅花地宣布成立,姚立尹成为阳江县第一任县长。6月,国民党正规军一个整编团——六十二军一五四师四六一团奉命进驻阳江,纠结大批地方反动武装,重新建立据点,控制主要村镇,对广湛公路沿线游击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围剿”人民武装主力。



“大‘扫荡’时期,各地的斗争都很艰难,大家苦中作乐,一些有趣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站在马山山脚下,马山村党支部书记黄梅英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尖顶山峰表示,山尖岭的半山腰处有一块很大的石头,被村民们誉为“神仙石”。大家只要逃到山上去,躲在石头旁,就能避开敌军的追捕,仿佛被神仙施了“一叶障目”的法术。


面对强敌,阳江党组织领导各地人民武装,兵分三路展开了一场艰苦的反“扫荡”斗争。其中,姚立尹率八团第一连和电白独立连西征,把大批敌人吸引到茂名的大轿顶山。

战士们顶着烈日,忍着饥渴,凭借坚强的意志抗击数倍于己的敌人。西征军队日夜行军,爬山涉水,不少指战员脚趾糜烂,行走时像针扎一样痛。他们转战300余里,战斗10余次,成功转移了敌人的进攻目标。8月下旬,六十二军一五四师四六一团撤走,敌人的“扫荡”兵力大减。



那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广东地区国民党残敌。10月26日,阳江围歼战结束,南下大军在阳江党组织、人民武装和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一举歼灭国民党军刘安琪兵团等4万余人。


阳江解放,党政机关进入阳江县城,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改称为阳江县人民政府。



铭刻红色印记

传承革命精神



1988年初,阳江设市分县,梅花地为阳西县辖区。1999年2月,在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50周年时,阳西县政府在梅花地村后面的马山山顶上建成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亭,后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6月,纪念亭被中共阳江市委、阳江市人民政府定为党史教育基地,2013年6月被中共阳江市委组织部、中共阳江市委党史研究室定为阳江市党员教育基地。



岁月流逝,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亭的参观区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寥寥的两块石碑发展成为集颂梅篇、操守篇、自律篇和缅怀篇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入口处,一座巨型的梅花雕塑耸立,上面刻有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两侧相伴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陈毅、郭沫若的咏梅诗句,既对应了梅花地的地名,也提醒党员干部要以梅花自勉,保持高洁的品质。山顶中央,纪念亭两侧上书“金戈铁马开辟工农世界  英雄热血换取人民政权”,读来让人热血沸腾。石碑上151个革命英烈的名字熠熠生辉,一个名字就是一段光耀千秋的历史篇章。石碑前整齐地摆放着花圈和鲜花,人们在微风中默哀、鞠躬,向革命烈士致以崇高敬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今年4月9日,市交通运输协会党支部的成员们来到纪念亭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声声誓言响彻上空。“希望大家都能铭记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力量,在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书记莫少雄表示。


纪念亭四周的石碑上,以石刻连环画的形式,生动地记录了8个发生在漠南战斗期间的革命小故事,吸引前来参观的人驻足观看。

满山绿树葱茏,静静矗立的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亭,松柏环绕的革命烈士英名录,安然静卧的两卷大理石书,都在静谧中重现昔日那一段段历史,革命先辈们无畏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在这里凝聚,影响和感召着后来人。


采访感言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 精神因传承而不朽


青松翠柏世常在,革命英魂照心间。


拾阶而上,重走革命遗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拨开昔日的烟尘,英雄的足迹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红色的印记在记忆深处依然鲜活。


行走在苍松翠柏之间,我凝望着石碑上一个个名字,想起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想起革命英烈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英勇壮举,心中感慨万千。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燃起了理想之光,那样的光芒照亮了革命先辈们脚下的道路,也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正奋力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奋进的力量,以昂扬姿态开启新征程。





往期推荐


阳江市区体育馆露天篮球场升级改造,晚上7时后收费开放


从"丑拒"到"真香"!听陈桥生扒扒唐前岭南文化的"摆渡人"




来源 | 阳江日报(王静)

采写支持 | 中共阳西县委党史研究室

摄影 | 李向东

编辑 | 潘静思

审核 | 黄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