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在这里建立了县级人民政权,迎接阳江解放!
从阳西县塘口镇马山村
梅花地自然村的
马山山脚下沿着台阶向上
青山掩映中的
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亭
渐渐展露真容
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亭入口。
阳光透过云缝洒落下来
为纪念亭两侧的青松
披上一层耀眼的“纱衣”
那样的光芒仿佛穿透了时光
让人回到了
那段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
周围绿树掩映。
解放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留下光辉的战斗史。“澎湃队”无畏艰难险阻,坚持敌后武装斗争;漠南独立大队扩充队伍,不断分化瓦解敌军;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在阳西塘口梅花地宣布成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耳边,仿佛还回响着激烈的枪炮声;眼前,好像还弥漫着战斗的浓浓硝烟。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
带着那抹历史印记
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亭
在阳光下静静伫立
向后人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成为人们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
信仰高地
发展武装力量
1946年6月,按照国共两党达成的关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北撤协议,广东人民武装部分人员北撤,不能北撤的人员继续坚持大城市、交通要道的斗争活动以及山区的武装斗争。
同年7月,两阳武装工作委员会(简称“两阳武工委”)成立,由马平、曹广、姚立尹、陈庚、陈枫5人组成,代号依次为“风”“雪”“夜”“归”“人”。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在国民党统治区开辟战场。根据中共香港分局的指示,两阳地区以反“三征”为主要内容的武装斗争蓬勃发展。
同年10月,姚立尹领导的队伍在漠南缴获敌人步枪几十支,参加武装斗争的青壮年农民、学生共三四十人,于11月底宣布成立“澎湃队”,先后智取西平乡公所、奇袭石门乡公所,逐渐扩编为拥有上百人枪的漠南独立大队,在反击强敌的轮番“清剿”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迎接阳江解放
1948年10月,根据中共香港分局的指示,中共广南分委(后改为“中共粤中分委”)在第一次干部扩大会议《决议》中,初步确定了关于建政工作的方针、步骤。12月,随着对敌斗争的不断胜利,中共粤中分委批准建立县级人民政权。
1949年2月,中共阳江县委、广东人民解放军广阳支队第八团和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在梅花地宣布成立,姚立尹成为阳江县第一任县长。6月,国民党正规军一个整编团——六十二军一五四师四六一团奉命进驻阳江,纠结大批地方反动武装,重新建立据点,控制主要村镇,对广湛公路沿线游击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围剿”人民武装主力。
那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广东地区国民党残敌。10月26日,阳江围歼战结束,南下大军在阳江党组织、人民武装和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一举歼灭国民党军刘安琪兵团等4万余人。
阳江解放,党政机关进入阳江县城,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改称为阳江县人民政府。
传承革命精神
1988年初,阳江设市分县,梅花地为阳西县辖区。1999年2月,在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50周年时,阳西县政府在梅花地村后面的马山山顶上建成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亭,后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6月,纪念亭被中共阳江市委、阳江市人民政府定为党史教育基地,2013年6月被中共阳江市委组织部、中共阳江市委党史研究室定为阳江市党员教育基地。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 精神因传承而不朽
青松翠柏世常在,革命英魂照心间。
拾阶而上,重走革命遗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拨开昔日的烟尘,英雄的足迹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红色的印记在记忆深处依然鲜活。
行走在苍松翠柏之间,我凝望着石碑上一个个名字,想起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想起革命英烈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英勇壮举,心中感慨万千。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燃起了理想之光,那样的光芒照亮了革命先辈们脚下的道路,也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正奋力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奋进的力量,以昂扬姿态开启新征程。
阳江市区体育馆露天篮球场升级改造,晚上7时后收费开放
从"丑拒"到"真香"!听陈桥生扒扒唐前岭南文化的"摆渡人"
来源 | 阳江日报(王静)
采写支持 | 中共阳西县委党史研究室
摄影 | 李向东
编辑 | 潘静思
审核 | 黄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