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匠人 | 田承泰:1280℃柴烧孕育绝美茶器

2017-01-19 吴少菊 茶道传媒

点击上方“海峡茶道”订阅公众号

要记得《海峡茶道》杂志更名《茶道》了哦!



手艺人名片>>>


  田承泰,著名柴烧大师,1952年生于台湾。1996年成立有泥斋工作室,2007年从三芝移居苗栗南庄建造有泥窑,远离尘嚣,与妻子陈羽莲开始潜心创作柴烧作品。


匠心语录>>>


  “只要不满意就回窑再炼,前提是要舍得,也就是不迷恋作品的现状,才能再超越。超越自己,也超越作品。好玩的是藏家也跟着你在玩超越,会有期待跟着你一同呼吸的感觉,创作至此已无憾。”

                                      ——田承泰



六年摸索,从不敢说放弃


  进入陶艺领域的当下,田承泰可以说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只是最早开店经营民艺品的时候,经手过一些老陶器,十分欣赏与喜爱。其中有些破损的物件,便自己动手进行修复,这一来二去的,便对陶艺产生了兴趣。


  夫妻俩的民艺品店后来经营不善,田承泰突发奇想对妻子提起,要不改做陶吧?“给我六年的时间,我会把这个陶艺做得非常好。”他给妻子承诺。

灰釉作品


  下定决心的田承泰,想着应该要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切入陶艺,他想到了灰釉,因为木灰是最天然的。虽不懂釉药,但可以从她熟悉的木头下手。


  当时的台湾,几乎没有人做灰釉,因为木灰极其不稳定,且所处环境对木灰的烧制也有着诸多限制,加上利用木灰作为釉的原料之过程十分繁杂——“把木头烧成灰,还需要筛、洗,因为它含有强碱,光洗就要洗九次以上,洗干净之后再晒干。”这一系列下来,十分费事。当时的田承泰还面临着无人可请教的境况,便只能自己一步一步地慢慢摸索。


  那时,他在三芝的家,靠近海边,冬季带来的东北季风又湿又冷,在家里用生铁炉烧木头取暖除湿,是他们过冬的方式,“每天从一睁眼烧到睡前”。而这些灰,正好是田承泰的试釉来源。

田承泰与妻子陈羽莲


  在这摸索的六年时间里,田承泰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家里生计,全靠妻子一人的小店扛着。幸而,不负六年的咬牙苦撑,田承泰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欢迎。


     这之后,田承泰继续灰釉研究创作有十多年的时间。而灰釉完全取决于木头,木头来源不稳定的隐忧也随着从事时间的延长益发明显。田承泰想着,也许是时候“转换跑道”了。



1280度,

火焰与落灰留下痕迹


  传统柴烧,便是田承泰选择的第二次征程。

田承泰非常爱喝茶,这在他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且占据了极大的部分。也因此,他致力于研究怎么烧制出对茶是加分且体贴茶人的茶道具。


  开始的时候,他也尝试着在别人的柴烧窑里烧制作品,但出来的结果都不是他想要的。直到偶然间见到一位简铭炤老师的柴烧作品,他才终于看到他所想要的柴烧质量。简老师的柴烧习自日本备前烧,它的特色在于不上釉、不绘彩,完全靠火焰或技巧来制作。


  因着爽快答应教授经验的简老师,田承泰与妻子去其窑场认真学了一年。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温度、湿度、风力、压力等方方面面对柴烧的影响。

田承泰在苗栗南庄的有泥窑与工作室。

夏日有流萤飞舞,山居时光是真正地远离尘嚣。


  一年之后,田承泰和妻子离开三芝,回到了他的故土——苗栗南庄,找了个远离都市的山里,建起了一座山居木屋。还买了一块地,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窑场与工作室——“有泥窑”。


  窑终于建成,开始烧窑。五天四夜的烧窑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严阵以待。田承泰与妻子不眠不休地守在窑场,持续不断地投柴烧制。一窑的作品,通常需要准备五千公斤的大小木头。窑里的温度最高会到达1280度,窑外头投柴的夫妻俩,早已是汗流浃背。

呈現1280度的火紅作品


     而完全没有上釉的陶土胚体,经由这许久的柴火高温焠炼与自然落灰,在出窑之后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的肌理、火痕及多层次的丰富色泽。别人所追求的难得的窑变,在田承泰这里却是可控、可期的。

田承泰偶尔也从工作室附近的茶园自己采制冲饮。

达摩题材,是田承泰柴烧作品的偏爱,他将其打造的圆融且逗趣。


  当然,这成功的背后,其实是田承泰的“敢于失败”所带来的。为追求丰富的层次及对作品的严格把关,他常会选择将作品回窑。


  一些从早年一路支持到现在的藏家,对田承泰而言,“已经是一辈子比家人还亲的朋友了。”他说,“所有的努力与成长,他们都看在眼里,让我觉得很感恩。”


编辑|初空(文_吴少菊 图_受访者提供)

更多精彩阅读:

茶时光 | 想躲进茶园深处的农家小院,喝杯茶守候时光

观茶 | 意大利人说,茶文化是伟大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

开年第一倒!茶界星巴克关门,只因走错这五步

茶语 | 茶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茶空间 | 在300年的古宅里,喝杯“书香”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