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岩茶高手养成记 | 岩茶也有“功夫”(下)

2017-03-29 陈勇光 茶道传媒

点击上方海峡茶道,一起探索茶的世界


你心心念念了一周的岩茶功夫下篇,

来!接!招!

上次的秘籍要诀是:

萎凋、做青、炒青

这三道工序,

大家还记得吗?

小编就不给大家复习了,

毕竟,

高深的功夫,

意会可是远大于言传的哦!



揉捻

一股壮汉的气息扑面而来,果然是壮汉做的事情!

(揉捻)


武夷岩茶的手工揉捻,真是件体力法,也算是壮汉才做的事情。炒青好了,随着炒青师傅一声喊,揉捻茶工就要紧张上阵了。



一般在揉捻台上用武夷山特有的竹枥进行揉捻,竹枥的底部棱骨凸出,系极薄的竹篾数片叠成,利于揉捻。揉茶工站稳了,双脚叉开,在半睡半醒之间,顺势用力。


揉捻不是简单地揉动,不能把茶叶揉烂,既要用力又忌蛮力。



茶汁要溢出,感觉粘手了,才会有茶味,岩茶的成形也是这时候形成的。


揉时茶叶刚刚出锅,茶叶就在左右掌交替中顺势揉动,手心极烫,不经历一番磨砺,不会有茶味。


揉捻时脚需站稳,上身随揉捻动作前后摇动,极有韵律节奏,这时候若放一点强劲的音乐更能提神。


揉后解块抖松,再行复炒,复炒有蒸热的作用,以进一步散发青气,表现茶香。复炒时锅温略低,时间约30秒。但你也不能轻易尝试,老茶师翻叶的动作都那么娴熟优美,一般人做不到。


手工双炒双揉形成岩茶独特的外形,所谓“蜻蜓头”、“蛙皮状”就这样子慢慢形成。



初焙、复焙

闭上双眼,嗅嗅空气里浓厚的味道,果然走水出甜香。


初焙也称“走水焙”,手工制茶时,初焙需要将茶叶焙至七成干。几个焙窠的炭火温度从高到低,焙茶则流水作业。此环节在于干燥水分,并使茶中糖分的香甜更好表现出来。


焙茶人需要提前三四个小时打焙焙茶,现在人大多改用机器烘干,初焙用炭火做得极少了。


在焙间,看得到焙笼、焙筛、焙篦、软篓、茶筑、地历、谷斗、平面木四角架、焙铲、焙刀、抹灰刀、灰瓢、火钳等,这也称得上十八般武器吧。



选择硬木炭、果木炭均可,也适合不同的品种。埋炭是一番苦功夫,炭火升起时,满室火星如同烟花升空,焙间顿时热起来。


烧炭的师傅脱掉上衣,脖子上围着毛巾随时准备擦干汗水,颗粒大的汗密密沁出,裤子亦湿透。


初焙只需十多分钟,其时翻动茶叶二三次,炭火顶上稍稍盖点灰,亦不见火焰,以高温锁住茶香,此时达到七成干。


之后扇簸,去片末,并将茶索摊晾五六小时,此为晾索的工艺。晾索现在用得很少了,多是因为程序复杂的缘故,但晾索可以使茶叶更油润不至出现不清爽的闷味,也利于后熟。晾索后再交给茶工挑拣剔选。


此后进入复焙程序,复焙的温度就低了些,正所谓“低温慢焙”,传统工艺中的复焙有时候还垫上毛纸,使某些特定的小品种不吸火香。复焙约两个小时,焙至足干,然后进入“吃火”工序,又称“燉火”,此时需半盖焙、全盖焙,以提高茶味醇度与熟化。以往还有纸团包茶,包后再补火一次的传统,这是避免长途运输团包吸潮而做的措施。



将初制好的茶装入茶箱内,放于干燥的室内,此为初制的全过程。林馥泉先生曾在书中写到,民国时制茶的庄主多是闽南人、潮汕人,岩茶受他们的影响也很深,人们的喜好也影响了岩茶的焙火程度。


据陈郁榕老师介绍,建国后,等茶季结束了,初制好的武夷岩茶会按行政区划统一调往建瓯茶厂按茶叶质量归堆、拼配、焙火。




现在,依靠制茶机械,岩茶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会将初制阶段含水率约为6%的毛茶存储到过了梅雨季节再行拣剔、拼配及焙火等精制工序。 



具体来说,现在的精制是在毛茶审评归堆后进行,目前大部分茶厂多先分别拣出梗片,然后进行筛分和风选。最后分口付拣,拣剔,匀堆,焙火。匀堆既有相同品种的拼配,又有不同品种的拼配,比如肉桂和肉桂拼,肉桂和水仙拼成商品大红袍等。精制阶段的焙火本可以一次到位,但也有人选择二到三次或更多次数的焙火。



陈德华先生认为茶叶从焙干到吃火,可以一次性完成,基本上能一步到位焙成产品投放市场。


刘宝顺先生就特别推崇精制时一次焙到位,他说,一次能焙到位何必要分几次来焙呢?一次焙火这才是工艺成熟的表现,也会减少茶末的产生。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焙火风格,总之,并不是焙越多次越好。



也有人认为可以多次文火慢炖。制手工岩茶的破水先生相信,焙多焙少说到底就是一个度的把握,看其是否合于自然之道,关键看出来的结果如何。他认为细的标准,首先滋味同时要保留香和水,其次有没有焙透耐不耐存放问题(有蛤蟆背但不能有炭火味)。他喜欢以多次文火慢炖,认为这就像萎凋双晒双晾、走水焙时焙到7成左右要晾索平衡叶片叶脉含水量一个道理。



不同的品种与品质特征也决定了焙火的方式,这就是适焙性的问题。


很多人对高品质的岩茶是轻火还是足火弄不清楚。需要注意的是,高焙火的茶与足焙火的茶是不同的概念。潮汕地区依旧有喝高焙火茶的传统,这些茶大多品质不高,只喝一个火香与甜水,缺少茶汤应有的稠度与醇厚。而许多高端茶其实依旧做足火,好茶耐焙,足火茶为很多老茶客喜爱,香沉水底,汤水厚稠,其韵味强,久储也不易返青。目前市场上高端茶的主流为中足火,而北方市场或新市场多以中轻火为主。



关于蛤蟆背,不管电焙还是炭焙,焙得到位,都可。







编辑 | 灿烂    

观茶| 又被抢沙发!“茶道”究竟是谁的?

茶博士 | 这里有份来自一线的最新情报

习茶 | 猜不透,品不尽,学不完

茶语 | 我是一棵来自南方的嘉树

岩茶高手养成记 | 岩茶也有“功夫”(上)

大观 | 如何带着“诗意”去远方?

节气·春分 | 一杯春,一杯绿

岩茶高手养成记 | 你好,我叫武夷岩茶!

我的梦想是世界和平......

大观 | 采茶都能这么嗨?

茶空间 | 如果没有远方,你还有诗

茶事 | 昨天,5位大咖就谈了3个词!

大观 | 你美得千篇一律,我丑得独一无二

解密百亿白茶市场!5位大咖齐上阵!

女神节 | 穿越回去,看看古代茶女神!

新刊 | 古诗词告诉你“何为好茶”

大观 | 细数历代贡茶,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节气·惊蛰 | 不是他们喊醒了茶,是茶唤醒了你

大观 | “听”东溪窑,“中国大航海时代”的故事都在这 

闽茶海丝行 | 现在来“数一数”西欧站!

茶时光 | 阳春三月撷嫩黄

闽茶海丝行|真没想到,下午茶竟会变成这样!

闽茶海丝行|闽茶走进西班牙,以茶觅商促合作

闽茶海丝行| 闽茶西欧之旅,15家茶企在英国签4.86亿合同

习茶 | 茶汤中的气韵之美

茶时光 |从“瓷”出发,感悟茶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