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香港《經濟導報》創刊七十週年座談會在京舉行——專家學者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建言獻策

2016-12-19 莊宇輝、李萍 香港经济导报社


作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財經雜誌,在創刊七十週年之際,香港《經濟導報》12月18日在京舉行創刊七十週年座談會,來自國內著名的專家學者,相聚一堂,聚焦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的方向路徑,為中國經濟發展和香港繁榮穩定建言獻策,暢所欲言。



▲座談會現場



 

深圳報業集團社長、經濟導報社社長陳寅在座談會上致辭。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原所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楊聖明,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趙昌文,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國力,首都經貿大學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院長張連城,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義平等與會並發言,經濟導報社總編輯顏安生主持座談會。


1947年1月1日《經濟導報》在香港創辦以來,已經不間斷出刊3383期,歷時70春秋。70年來,《經濟導報》見證了香港不平凡發展歷史的一次次重大變革,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和中華民族站起來,見證了國家改革開放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見證了世界格局的大變遷,見證了中國融入世界、融入全球化體系,並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中國方案”。現在,正在見證十三億華夏兒女以無比的民族自豪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踏上新的征程。


座談會上,陳寅表示,《經濟導報》立足香港,背靠內地,搭起內地、香港與台灣溝通交流的平台和橋梁,面向全球,向外推介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導報》一直扮演着國家對外開放、對外宣傳的重要輿論窗口,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中國信息的特殊揚聲器,獲得了老一輩國家領導人、港澳政商界領袖的關注和厚愛。12月1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專門蒞臨《經濟導報》創刊70週年慶祝酒會。



▲經濟導報社社長陳寅為座談會致辭




陳寅說,《經濟導報》是香港愛國愛港的重要輿論陣地,也是特許的能夠在台灣地區落地發行的重要財經媒體。在新的歷史時期,《經濟導報》面臨全新發展環境,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立志為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添磚加瓦,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做出更大貢獻,為兩岸的和平和穩定以及經濟文化交流有所作為。


“我與《經濟導報》結緣23年了,收藏有50週年、60週年特刊,現在增加了70週年特刊,非常有意義”;“《經濟導報》是我經常閱讀的刊物,幾乎每一期都看,發現很多新理論、新思想首先在該刊物披露”……與會的專家學者大部分是《經濟導報》的讀者,也是作者,與之有深厚淵源。他們紛紛表示,《經濟導報》有悠久的歷史,對國家的發展、香港的發展和繁榮以及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過重大貢獻。《經濟導報》不忘初心,繼續秉持國家立場,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70週年之際舉辦此座談會,繼續為香港和國家的發展建言獻策。



▲經濟導報社總編輯顏安生主持會議




專家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和高度,勾勒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的方向和路線圖。他們建議,在深入研究國內外經濟形勢、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結構失衡的原因的基礎上,應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轉變政府職能,改善民生,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繼續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堅定不移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對於廣受關注的房地產問題,應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繼續實施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縮小區域發展和城鄉發展差距,有力支撐中國未來經濟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等。



▲專家們積極發言




對於香港未來的發展,專家學者們紛紛建議,香港應繼續發揮作為東西方溝通橋梁的作用,着力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創新香港與深圳及珠三角、內地的合作模式,打造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合作的升級版。 





(攝影: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嘯威)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