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文博會專輯】文博會的國際味道

2017-05-23 鄧明宇 香港经济导报社


為期5天的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於5月15日閉幕。本屆文博會嘉賓雲集,交易火爆,盛況空前。展會期間,“一帶一路”成為貫穿全場的中心詞彙,湊巧的是,5月14日至15日北京舉辦了首屆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在此背景下,本屆文博會的“一帶一路·國際館”更加令人關注。


在“一帶一路”概念的帶動下,文博會的“國際味”也越來越濃,吸引了大批海外採購商。本屆展會共有20016名海外採購商參加,比上屆增加493人,主要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匈牙利、以色列、立陶宛等99個國家和地區。


▲5月12日,在第十三屆中國(深圳)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文化創意產品在文博會多彩呈現,“一帶一路”館內,來自以色列、匈牙利、立陶宛等參展商展示文化多元創意產品,以及中國中式傳統服飾文化別樣靚麗。圖為立陶宛參展商展示的創意作品“冒險樂園”家庭遊樂中心。(香港中通社圖片)  




實際成交逾2千億


本屆文博會以“文牽一帶,博匯絲路”為主題,主展館設文化產業綜合館和8個專業館,總展位面積10.5萬平方米,招展率達100%;共有2302個政府組團、企業和機構參展,比上屆增加5個,全國31個省區市及港澳台地區全部參展;海外參展單位117個,比上屆增加2個,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在主展館外設立了68家分會場,比上屆增加2家,涵蓋文化創意產業各重點領域和“文化+”新領域。


主辦方介紹,本屆文博會不單一追求擴大展會規模,注重質量型、內涵式辦展,着力提升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水平,着重統計合同成交、零售及拍賣成交情況。


為保障本屆文博會各項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有關統計數據均由深圳市萬人市場調查股份有限公司以獨立第三方專業機構的名義發佈。展會期間,該公司在主會場、分會場、活動點總計安排300多名統計員,採取發放統計表和手動填報數據的方式獲取統計數據,再通過專門的文博會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在線錄入、匯總和上報審核,成交情況須提供合同協議複印件等備驗資料。該公司每日在展會結束後組織專家和工作人員對各項數據進行後台審核,剔除非文化產業類成交後形成當日數據。


統計結果顯示,本屆展會實質性成交2,240.848億元,比上屆增長10.28%。其中,合同成交2,064.348億元,零售及拍賣成交176.500億元。


超過500項各類活動在本屆文博會期間舉行,其中國家各部委牽頭主辦的重大配套活動7項,各省市區及各地文化產業機構舉辦的活動共75項,分會場活動近300項,文博會藝術節活動20場,其他專項活動120項。


50餘國際名企發聲


本屆文博會將原“一帶一路”館升格為“一帶一路·國際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和埃及、以色列、印度、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共計35個國家地區參展,重點展示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傳統工藝美術、創意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旅遊及演藝等內容,其中埃及、匈牙利和印度等國家館受到參展商和觀眾的關注和好評。


展會期間,主會場和分會場舉辦了數十項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文化項目展演、論壇、洽談、簽約等配套活動,來自俄羅斯、印度、埃及、以色列等國家的50多個國際知名企業代表參加活動並發出了文博會“國際聲音”。


觀察人士認為,“一帶一路·國際館”及配套活動增進了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的文化產業合作,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間的文化交流。


參與本屆文博會主會場、分會場、相關活動的總參觀人數達666.106萬人次,相比上一屆增加79.021萬人次,同比增加13.46%。


同時,本屆文博會共吸引來自國內外的專業觀眾達118.286萬人次,佔參會觀眾總數的17.76%,比上一屆增加11.318萬人次,同比增長10.58%。此外,文博會還吸引了158家境內外媒體1400名記者參與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參觀會場時,對35個國家和地區踴躍參加“一帶一路·國際館”表示歡迎,並希望參展方在文博會上找到更多合作機會,為加強中國與各國的文化交流、經貿合作,增進彼此間的友好關係作貢獻。


“文化+”新業態獨領風騷


本屆文博會在優化展示內容上,更加注重突出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新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譬如將文化創客館調整為“文化科技館”,集中展示了文化產業核心層與科技融合的新產品、新技術,充分展示文化產品的供給質量。


另外,又將以往的“新聞出版館”調整為“新聞出版·媒體融合館”,名稱的變化反映了以“文化+科技”為特徵的媒體融合逐漸成為傳媒業發展的“標配”。該館重點展示了數字出版媒體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特別是數字出版展區,展示面積達到了5348平方米,佔展館面積71.3%,邀請了41家數字出版轉型單位來集中展示新聞出版和數字出版發展成果以及全民閱讀數字出版分眾平台、數字書城等數字出版項目成果。一套名為“易漢語”的漢語學習教材受到海外觀眾的密切關注,不少外國人現場就學起了漢語,利用專門的手機軟件掃描課文頁面,軟件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範讀,學生也可以跟讀,系統自動識別讀音正誤。同時,在新聞出版媒體融合館中,人民網還將舉辦媒體融合技術產品主題展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文博會期間發佈了中國第一部文化金融藍皮書《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17)》,報告認為: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生產服務業態和金融服務業態,文化金融形成較完善的體系;金融與文化、科技形成緊密的“三元動力結構”,相互作用,共同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文化金融推動文化產業融入國民經濟體系大循環,成為新文化經濟時代的重要推手。總報告就文化金融政策環境進行了分析,並在金融服務對象、金融服務主體、金融服務功能、金融服務環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


從產業形態而言,金融是文化金融的基礎,報告提出:債權類文化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的主戰場,是最具金融特徵的部分,雖然多年來在國家政策推動下取得了很大增長,但與文化產業規模還不匹配,這種狀況在2016年未有實質性改變。股權類文化金融已經成為文化金融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2016年的文化產業股權投資、產業併購和企業上市方面依舊搶眼,文化金融的“主體下沉、直融為主”的總體趨勢明顯加快。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