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香港財經】債券通”北向先行

2017-06-06 胡倩怡 香港经济导报社


繼滬港通、深港通開通後,為促進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共同發展,日前,内地央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公告,宣佈開展“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簡稱“債券通”)。初期先開通“北向通”,及香港和其他境外投資者投資於中國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未來將研究擴展至“南向通”,允許境內投資者投資香港債券市場。




債券通是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的新舉措,為境外機構投資者買賣內地市場的債券提供便利化的跨境平台。早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全國“兩會”閉幕後的記者會中率先提及,“準備今年在內地和香港試行債券通”。如今,債券通終於開通,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其實,首先開展“北向通”交易,一方面是為了滿足現階段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符合分步實施、穩妥推進的原則。債券通是內地與香港兩個債券市場兩種交易結算制度的對接,涉及到兩地交易、結算等多家金融基礎設施平台,在技術和實施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複雜性和挑戰。先開展“北向通”,可以為未來“雙向通”積累經驗。


“北向通”遵守現行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政策框架,同時尊重國際慣例做法。“北向通”投資者和交易工具範圍均與人民銀行相關公告規定的範圍保持一致,通過兩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合作互聯,境外投資者可更便捷投資內地債券市場、配置人民幣資產和進行相關風險管理,“北向通”沒有投資額度限制。也就是說,債券通開通後,境外投資者無須先將資金調入內地,只要在境外參與債券通的銀行開設相關戶口,便可買賣內地在交易所上市的債券,以及佔內地整體債市90%的銀行間債券市場。




債市迎來黃金發展期



據了解,截至2017年3月末,中國債券市場託管量達到65.9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二,公司信用類債券餘額位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產品序列完整、交易工具豐富,已成為中國債券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的主體。


而近年來,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亦不斷加深。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發佈3號公告,進一步拓寬了可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類型和交易工具範圍,取消了投資額度限制,簡化了投資管理程序。截至目前,已有473家境外投資者入市,總投資餘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但與其他開放程度較高的國際市場相比,仍需要進一步全面深化開放。


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表示,債市正在成為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要的融資方式,中國債市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未來幾年內或有超過40萬億的增長空間,到2020年內地債券餘額料達百萬億元。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債券市場的餘額佔GDP的總量要提高100%左右。2016年中國GDP總量達74.41萬億,按GDP增速6.5%計算,到2020年中國的GDP總量會達到95.73萬億元,按債券市場餘額佔GDP的總量提高到100%計算,也就是說,中國債券市場的規模也將達到95.73萬億元。


他說,2015年7月人民銀行發佈了關於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利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市場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債券市場因為人民幣的不可兌換導致海外投資者進入的障礙,如果債券通啟動,那麼外資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難度就進一步降低了。可以看到,中國的債券市場確實還有非常大的開放空間。


▲隨着滬港通和深港通的落實,兩地股票市場已基本達到互聯互通,債券市場是資本市場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




補齊短板 發揮香港優勢



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始終保持着良好互動,聯繫不斷深化。目前,已有近200家在港金融機構進入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擁有與國際接軌的金融基礎設施和市場體系,許多國際大型機構投資者已經接入香港交易結算系統。可以說,開展債券通具備良好的合作基礎。


金管局對債券通的推出表示歡迎。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債券通推出是國家推動資本賬開放的另一個里程碑。隨着滬港通和深港通的落實,兩地股票市場已基本達到互聯互通,債券市場是資本市場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內地擁有世界第三大的債券市場,目前債券託管量達65萬億元人民幣,但境外投資者持有債券佔比不到2%,所以在境外投資者參與程度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透過債券通提供的平台,香港可為境外投資者進入內地債券市場提供便利化的窗口,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和資金進出內地的中介功能。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對此也表示歡迎。富達國際固定收益基金經理Bryan Collins指出,債券通為外資開拓了新渠道,可以投資中國高素質低風險的政府債券、政策銀行債券等產品,息率達3.5%,而且跟美國國庫債券、日本政府債券,以至股市、貨幣、商品市場關聯度不強,無疑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


毋庸置疑,債券通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發展、推動內地和香港合作的重要舉措,有利於鞏固與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利於逐步推動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發,有利於境外投資者擁有更多的投資渠道,有利於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作為香港本身,就更應該把握機遇,實現更大的發展。



先北後南 防範風險



債券通有利於金融市場擴大對外開放,在多方面有着積極的意義,但我們也需提高警惕,防範風險。不同於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更為複雜,這不僅涉及兩地交易、結算等多家金融基礎設施平台的聯通,還涉及稅收、風險對沖、評級認可、初期市場波動、監管等多個方面。


有學者建議,有關的機制設計可借鑒滬港通、深港通的前期經驗,遵循謹慎原則,綜合考慮市場效率與風險控制等方面的平衡。


基於兩地債券市場的結構的差異,香港金融發展局早前在《有關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債券通”的建議》的報告中提出建立“雙渠道”模式的債券通機制。在場內交易方面,可沿用滬港通的機制模式,允許內地和香港投資者相互投資於對方的場內交易債券市場;在場外交易方面,可通過開立及持有指定的債券通賬戶,允許內地與香港零售投資者相互投資於對方的場外交易債券市場。


其實,早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提出債券通資金“先北後南”的設想。有學者指出,這一設想主要是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現時內地投資者來香港投資債券的相關監管政策並不完善,相對來說,香港監管較為齊全,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和市場認知程度較高,先行單向開通資金“北上”有利於風險的控制;第二,面對美聯儲加息、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壓力,如今內地面臨較大的資金流出壓力,暫不允許內地資金在香港市場購買債券更有利於確保債券通的平穩運行;第三,資金“北上”與“南下”是互為對稱的運作模式,先安排單向資金的運作便於技術上實現,可為日後“南下”積累經驗。


人民銀行也表示,客觀上看,實施債券通可能在跨境資金流動、投資者保護與市場透明度、基礎設施互聯、跨境監管執法等方面面臨一定的風險與挑戰。針對這些風險和挑戰,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分步實施、完善相關制度安排、深化監管與執法合作等方式來應對。現階段實施“北向通”,未來適時開通“南向通”,影響總體可控。人民銀行始終注重引入以資產配置需求為主的央行類機構和中長期投資者,債券通引入的境外投資者與已有可直接入市的投資者範圍相同,資金大進大出的風險相對較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