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封面專題】化解內耗 把握機遇

2017-06-21 韓放 香港经济导报社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近日公佈了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連續兩年蟬聯全球競爭力第一位,不過其在“經濟表現”的排名則由第5位降至第11位。香港社會各界表示,報告反映香港經濟存在隱憂,認為香港要抓緊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減少政治內耗,以保持競爭力優勢。


▲今屆香港政府想設立創科局又被“拉布”3年,與世界差距愈拉愈大。圖為立法會。(資料圖片)





抓住發展機遇


資料顯示,2016年香港上市公司首次公開招股(IPO)集資額達248億美元,連續兩年位居全球集資中心之首。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表示,香港的競爭力仍能保持世界第一,令人鼓舞,但報告亦顯示現今香港經濟正面對一些挑戰,包括居民生活成本高昂、經濟動力不足等。他認為,香港要抓緊“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發展戰略帶來的機遇,加倍努力,減少政治爭拗,否則未必能保持世界競爭力第一的地位。


香港國際金融地位的鞏固與提升,與國家對香港的重視密不可分。國家“十二五”規劃首次將涉港澳內容單獨成章,“十三五”規劃更明確強調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個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支援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為國家助力提升香港國際金融地位寫下最新注腳的是,繼“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之後,廣為期待的“債券通”日前也獲批,將連通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業界認為,“債券通”是深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里程碑,會進一步增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


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總商會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示,面對全球不同區域之間的競爭,香港不能單打獨鬥,更不能長期“食老本”,政府及社會各界應把握發展機遇,爭取成為亞投行的財資中心,並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貿易、物流、旅遊以及創新科技發展,以加強自身的競爭力。


回歸20週年後的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既有新機遇,也有新挑戰。“一帶一路”將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和廣泛的影響,香港作為中國具有獨特地位和功能、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香港的內外發展環境、因素必將在“一帶一路”新格局下得到重塑。


不過,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香港的生活成本價格因素排名全球第62位,即在63個參評的經濟體中排名倒數第二。其中,香港住宅、辦公室租金高企拖了後腿。香港面對高樓價、高地價問題,產生的“擠出效應”會令部分產業轉移至地價成本較低的其他城市;另外,目前香港的經濟發展潛力仍未完全釋放,香港是個經濟城市,因此抓住發展機遇才是首要任務。



推動產業創新


科技、創新是香港保持經濟增長活力和城市魅力的關鍵要素,科技產業是推動香港邁向高增值發展的重要一環。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主席、民建聯議員葛佩帆認為,以數碼競爭力為例,香港世界排名過去多年一直有升有跌,亦曾經在數碼科技上領先世界,但近年卻像龜兔賽跑中的兔,科研不足,政府亦不重視,開始落後。她表示,今屆政府想設立創科局又被“拉布”3年,與世界差距愈拉愈大,自創科局成立才大幅改變香港創科業氛圍,明顯有更多資金、人才匯聚香港,才令香港排名有所回升。


她指出,新加坡數碼科技實力不容小覷,香港必須急起追趕。數碼科技日後對世界競爭力的重要性只會愈來愈高,希望政府及社會各界更重視科技發展,令香港可以保持競爭力。


葛佩帆續說,生活成本高企問題持續,大幅影響香港營商環境,如寫字樓供不應求、商廈住宅租金高企,中環及啟德商業地王出現,反映商業土地嚴重不足,均影響外來投資者、人才投資及發展意欲。因此,她認為政府除了需要繼續增加住宅供應外,亦要增加商業樓宇供應,同時應把中區郵政總局及灣仔政府合署等政府設施儘快搬離核心商業區,以釋出更多優質商業用地,供香港長遠未來商業發展。


中國創科產業發展迅速,而與內地的深度合作,增強了香港參與國際競爭的底氣。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其他國家競相交往的合作對象。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充分利用制度和地緣優勢,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持續深化與內地的深度合作,諸如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開展多種平台等等,這些都有助於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等生產和生活要素的流通,讓香港得以享受到國家發展帶來的紅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指出,香港社會要居安思危,面對國際激烈的競爭,加上自身經濟體規模較小,容易受周邊影響,因此要解決好經濟轉型的問題。聚焦提質增效,推動產業創新升級是亟待實施的。



拒絕消極內耗


保持社會穩定是香港發展的定海神針。評價綜合競爭力的四項要素,都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作為支撐,如果自亂陣腳,參與國際競爭就無從談起。香港的良好形勢來之不易,而只有堅持“一國兩制”才是香港始終具備強大競爭力的根本保證。無理論調和消極觀念,只會對香港經濟社會造成惡劣的負面影響,干擾破壞香港良好的營商環境,削弱香港的綜合競爭力。


香港長期受到政治紛爭折騰,經濟發展的動力正大減,如此下去,必引發政治和社會動盪,到頭來又會打擊經濟,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前景堪虞。


只有勇於面對挑戰,同心同德,為香港的前途拚搏,才能不負好政策、好機遇。經濟機遇的抓緊,需要香港自身作出積極配合,更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發展,把注意力聚焦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提升競爭力上。


香港一直都以“東方之珠”為驕傲,但往往也成為部分人自滿而停步不前的原因。現在整個世界都在進步,特別是香港背靠的中國內地、面向的新加坡等地,都在不斷進步,而香港的經濟轉型已經落後整體世界經濟形勢,所以香港只有努力去追,方才不會掉隊。香港人團結一致,減少內耗是最重要的,要看到自身的不足,這樣才能夠面向世界,更快地發展,才能為香港經濟發展引入新動能。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