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香港山東週】東營:黃河三角洲快速崛起的一座新城

2017-08-14 香港经济导报社


■   劉樹波  張平安  張璐



東營市是適應勝利油田和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需要,於1983年10月成立的。轄東營、河口、墾利三區和廣饒、利津兩縣,面積82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3萬。東營是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中國重要的石油基地,是山東省唯一全部納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兩大國家戰略的市,是環渤海地區重要節點城市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



去年,全市生產總值3,479.6億元,人均16.4萬元,居全國地級市第三位,總量和人均在所有石油城市中均居第一位。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3萬億元,居山東省第4位。公共財政收入221.87億元,穩中向好的態勢明顯。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持續推動產業升級


東營經濟以傳統產業為主,推動轉型升級的任務異常艱巨。近年來,東營市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大政策、制度、投入力度,強化創新、開放、改革三大動力,積極培育新動能,推動穩增長調結構。


▲萬達集團年產1500萬條半鋼胎項目車間



大力推進創新驅動。制訂了《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加快建立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體系。着眼於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着力建設“三大平台”:一是高新產業集聚平台,推進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區、東營綜合保稅區3個國家級平台和7個省級開發區(高新區)建設(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區成為國務院批覆的繼陝西楊凌之後第二個國家級農業高新區),構建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二是科技創新研發平台,建設了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國家採油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國家級創新平台達到10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2.62%;三是創新孵化平台,國家級創新孵化機構達到6家,創新孵化面積76萬平方米。東營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試點城市、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連續6次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東營市制訂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配套政策,成立了市投資促進委員會和10個產業投資促進委員會,掀起新一輪開放招商熱潮。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加強與中石化、中海油、中國商飛等大企業集團的戰略合作,民機試飛基地等項目建成投用。正在推進與中船重工、中國中車、中信集團、北汽集團的合作,爭取實施一批高端項目。與中科院、中國農科院、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等14所高校院所建立全面合作關係,推進產學研結合。搭建了國際橡膠輪胎暨汽車配件展、國際石油石化裝備展、全國有色金屬工業展等平台,促進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推動企業開展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工作,平均每2家出口企業擁有1件以上馬德里國際註冊商標,居全省第一位。東營進入全國外貿百強市,位居第44位。


▲水產養殖塘



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作用,制訂專項改革方案,推動改革任務落實,38項國家級和省級改革試點取得實質性進展。圍繞打造審批項目少、工作效率高、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滿意的市,推進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推出了市縣兩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和市級行政權力清單、政府部門責任清單,市級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市級行政權力事項壓減38.1%。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各縣區全部建成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出台了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降低財務支出成本意見等政策檔,通過營改增、結構性減稅、出口退稅釋放紅利76.2億元。


▲華泰新聞紙生產車間



以上措施加速了東營新舊發展動能轉換,促進了經濟由資源性依賴向創新引領發展,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發展轉變,新的競爭優勢逐步形成,石油化工和鹽化工、橡膠輪胎和汽車配件、石油裝備、有色金屬等優勢產業集群快速崛起,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的企業有32家,13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增強發展支撐能力


圍繞實施“黃藍”國家戰略,東營市全力推進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




▲民豐湖




▲晨光中的海上石油鑽井平台




按照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中國重要石油基地的定位,東營市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被列入全國第一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是全國20個入圍城市之一。着力改善生態環境,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先後啟動實施了三網綠化、生態林場等綠化工程, 努力實現“城市森林環抱、鄉村綠樹掩映、路河濃蔭庇護、農田林茂糧豐、廠礦鳥語花香、沿海林水相依”的具有黃河三角洲特色的綠色生態風貌,榮獲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正在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聯合國人居獎。中心城建設突出“大水面、大空間、大綠地、大濕地”特色,實施森林濕地公園、廣利河生態廊道、南一路快速路等重點項目,形成了東城、西城、北城三區組團發展的格局,建成區面積18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67%。



▲公園小憩




▲東方白鸛歸巢(楊斌)




▲萬達廣場




縣城和小城鎮,突出基礎設施完善和產業集聚發展,增強承載和集聚功能。去年,新建續建農村社區20個,黃河南展區村莊搬遷改造已建成安置房205棟、3846戶,在建109棟、2337戶。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主次街道全部硬化的村達到74.6%,主街道、公共活動場所實現亮化的村達到78%,基本實現了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今年將實施天然氣下鄉工程,實現了城鄉供氣一體化。提升城鎮承載力,基礎設施是關鍵,服務也尤為重要。廣饒縣廣饒街道就大力開展了社區品牌創建活動,打造了西苑社區幸福“360”、國安社區“齊心國安”等社區品牌,以新面貌新姿態做好社區服務工作。


▲運營中客貨滾裝船




▲黃河口濕地(楊斌)




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東營港吞吐能力達到5000萬噸,“十三五”內將建成億噸大港。廣利港主體工程已開工,今年建成通航。勝利機場為4D級機場,開通了至北京、上海等10個城市14條航線。德大鐵路、濟東高速公路通車運營,黃大鐵路建設加快推進。正在推進環渤海高速鐵路和京滬高速鐵路二通道建設。東營將形成北接京津冀、南連長三角、東出渤海灣、西融濟南省會城市群的現代交通體系,成為區域交通樞紐。


▲風力發電




▲德大鐵路橋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  切實增進群眾福祉


東營市堅持為民惠民的執政理念和工作導向,落實民生政策,加大民生投入,增進群眾福祉。今年實施的農村天然氣村村通、改造敬老院設施、街頭遊園及綠道建設、便民服務一卡通等11件民生實事,將有效促進東營社會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濕地之夏




▲國學誦讀(劉智峰)



統籌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發展,市一中、二中新校建成投用,投資52.4億元新建擴建學校44所,新聘教師1144人,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被列入第三批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繫試點城市。與省立醫院合作共建東營市人民醫院,市人民醫院已評為三甲醫院。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成為山東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正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大力發展體育事業,黃河口(東營)國際馬拉松賽成為國際田聯金標賽事,首屆黃河口(東營)公路自行車賽成功舉行。深入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倡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身邊好人、最美人物、道德模範等評選活動,積極培育扶持志願服務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全社會思想道德水平顯提高,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


▲“黃河口之春”鬧元宵文化活動



▲老年健身




▲傳遞幸福(粟紹波)



在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方面,東營市堅持以創業帶就業,努力增加群眾收入。去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80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9元,同比分別增長7.3%和8%。城鎮新增就業4.0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標準,社會保障水平全省前列。紮實做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是山東省率先實現省定標準貧困人口脫貧的4個市之一,今年將實現市定標準貧困人口全面脫貧。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