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財經透視】新形勢下的國家金融財富觀

2017-09-06 尚震宇 香港经济导报社


伴隨着供給側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舉措的實施,在“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倡議下,中國經濟步入新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堅定深化金融改革”,並首次提出了“終身問責”。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深入紥實整治金融亂象,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準,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習近平總書記的兩次重要講話,反映出新形勢下國家的金融財富觀, 即服務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在國家金融戰略和國家金融安全的高度,為今後開展金融工作給出了重要指示。


▲說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是金融工作重點。圖為深圳交易所。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相得益彰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本質上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在企業的價值創造中相得益彰的過程。首先,實體經濟分佈在各個產業中,以各類企業呈現出來,企業提供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即價值創造的過程,不同企業之間的競爭可以更好的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其次,中國的金融體系主要以銀行體系為主導構建起來的,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基金業;最後,通過實體經濟中企業的融資需求,銀行提供信貸服務、保險提供財險及履約保單、信託提供信託貸款、證券提供發債服務、創投基金提供PE服務,等等,由各類具體的金融服務實現對企業的資金融通,切實參與到實體經濟中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之中,為增加社會財富貢獻了力量。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首先,取決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國家的信貸政策,對於符合國家需要的重點產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各類企業,容易獲得金融機構的各類資金支持,比如信貸、發債等等,對於“兩高一剩”行業和房地產行業,屬於國家調控及不鼓勵發展的各類企業,無疑在融資上會受到諸多限制;其次,取決於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展了企業的融資管道,增加了直接融資的比重,降低了銀行體系的信貸風險,根據企業的具體經營狀況,使得能承受更大風險的投資機構,獲得匹配相應風險等級的收益,通過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風險承受能力,實現了金融系統的風險分散,對優化緩釋金融系統風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最後,取決於貨幣政策和通貨膨脹,寬鬆積極的貨幣政策,會使得廣義貨幣M2持續增長,這對於國家經濟增長的貢獻不言而喻,與此同時,M2的持續增長,會帶來通脹率的上升,對某些盈利的產業,容易通過銀行信貸或影子銀行放款導致產能過剩,伴隨着“三去一降一補”和供給側改革的推進,當實體經濟中過剩產能企業的利潤率下降到無法覆蓋其融資成本時,金融風險隨即產生。


識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意義重大


防範金融風險,需要清楚金融風險的本質。金融風險存在於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兩個領域。在實體經濟領域,金融風險是與實體經濟相伴而生的,這是由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參與實體經濟的價值創造決定的。產業資本創造價值,金融資本服務實體經濟,通過銀行信貸、企業發債、影子銀行等多種途徑和各種槓桿方式提供資金融通,只要創造的總價值大於總成本,就不存在金融風險;而當創造的總價值小於總成本,即入不敷出或資不抵債時,金融風險不可避免;當經濟下滑,某個產業大面積出現入不敷出或資不抵債時,金融風險就會擴大化,當某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佔較大比重而出現大範圍產能過剩時,系統性金融風險相繼產生。在虛擬經濟領域,金融風險與虛擬經濟如影隨行,這是由金融資本的逐利性決定的。金融資本脫離實體經濟而獨立運行,例如影子銀行,通過杠杆的提升,在虛擬經濟當中完成自我迴圈,只要投資收益大於融資成本,就不會發生金融風險;當投資收益小於融資成本,即發生投資虧損時,金融風險就不可避免;當市場大幅波動,由於股、債、匯、期市存在一定的聯動性,金融風險就會被放大,當某個市場大幅波動,引發市場聯動跟隨波動時,系統性金融風險隨即發生。


防範金融風險,需要理解金融風險,這對於識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要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着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溯本求源,對於金融風險的產生,要理解金融的本質,金融的本質是在信用基礎上的資金融通,雖然金融風險具體表現形式很多,但是金融風險主要可以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是信用風險,由信用缺失引發的龐氏騙局,隱含巨大的金融風險,這方面的案例有很多,比如泛亞事件、e租寶事件、善心匯事件、以及諸多第三方P2P平台的金融詐騙,都是惡劣的違法案件,不僅損害了金融秩序,還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信用基礎;第二類是操作風險,由金融機構系統不完善、管理失誤和人為錯誤引起,近幾年比較典型的案例有光大證券的烏龍指事件,交易系統未至於公司風險系統監管下,使得多級風險控制體系失效,除此之外,操作風險也體現在未被發現的個別證券公司的管理上,默許不上報明顯違反“一法兩則”的違法行為,投資經理同時操作定向與集合資管計劃,存在重大利益輸送嫌疑,等等;第三類是市場風險,由市場波動帶來的資產價值波動引起,如2015年6月中旬至8月底,股票市場的大幅波動,2016年11月債券市場的大幅回調,又如當前經濟“L”型下行週期中,美聯儲縮表,央行為維持匯率穩定,帶來國內利率上行,通過SLF和MLF操作,防範市場因流動性對債券市場的衝擊,但仍無法避免類似2016年12月中旬兩次“股債匯三殺”的情況出現。


▲通過實體經濟中企業的融資需求,銀行提供信貸服務,讓企業資金融通,為增加社會財富貢獻力量。




堅定深化金融改革


深化金融改革,就要精於監管、完善風險監測干預機制,構建金融交易數據聯動的大數據系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深化金融改革。金融管理部門要努力培育恪盡職守、敢於監管、精於監管、嚴格問責的監管精神,形成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就是瀆職的嚴肅監管氛圍。要健全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干預機制,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統籌監管和互聯互通,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和監管資訊共用。” 針對各類金融風險,強化功能監管,協同分業監管,對於信用風險,需要增加供需雙方的資訊透明度,充分資訊披露,穿透底層資產,嚴打資金池;對於操作風險,需要完善金融風險控制系統建設;對於市場風險,需要大力提升金融機構高信用團隊的專業化程度。2016年第四季度,伴隨金融市場資金面趨緊,拆借利率提升,債市經歷了大幅回調,但與此同時,少數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的債券產品,竟然存在保持上行的收益率曲線,除了有成本法計價的障眼法外,這裏面存在潛在的巨大信用風險,隱含着產品之間的利益輸送和投資經理的代持行為。監管層有必要通過各機構二級市場主動管理類產品的託管數據,由證監會大數據系統,結合滬深交易所數據,出具分析報告,發現風險,嚴格問責。


深化金融改革,就要嚴打利益輸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要堅決整治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嚴格規範金融市場交易行為。”實體經濟創造價值,虛擬經濟放大財富。利益輸送是金融風險擴大化的催化劑,必須嚴打利益輸送,對於存在過的違法違規行為,要“終身問責”。如果與實體經濟關聯的一級發行市場存在造假,或發行後繼續造假,那麼通過二級的流通市場將會進一步放大風險。當證券價格回歸價值時,面臨的將是龐氏騙局的敗露。只有嚴控金融風險,強力打擊利益輸送,才是價值投資的根本保障,否則源於實體經濟,經虛擬經濟放大的各類市場,最終都會演變為旁氏騙局。“終身問責”,不僅要體現在地方債、公司債的一級發行市場,更要體現在二級的交易市場。針對二級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要持續嚴厲的打擊。如國信證券債券女王事件、證監會股奸事件、中信證券的司度事件、東方證券和中郵基金老鼠倉事件,等等,一旦發現,絕不姑息,嚴肅處理。


在中國經濟新形勢下,服務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構成了國家金融財富觀的核心部分。金融的本質是信用基礎上的資金融通,金融安全關係著各行各業的方方面面,風險面前無小事。我們要在深刻領會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的基礎上,為實體經濟價值創造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用實際行動,嚴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打擊利益輸送,保障國家金融安全和國家財富保值增值,不斷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


(作者是中郵證券董事總經理/財富管理博士後)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