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科技文化對科技發展至關重要

2017-11-28 顔安生 香港经济导报社

▲香港與深圳將共同發展港深邊界的落馬洲河套地區,作高等教育、高新科技研發及文化創意產業用途,為兩地經濟進一步融合奠下基礎。此為電腦效果圖。(香港政府新聞處圖片)  



近來,內地科技創新發展一日千里的大新聞一單接一單,互聯網科技、金融科技、造船技術、人工智能芯片、大飛機製造、軍事裝備、航空航天技術、通訊産業升級、行業標凖制訂等等,幾乎所有的科技領域都有創新成果的新聞不斷傳出。在國家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香港貴為國際金融中心,科技融資渠道十分便捷,而且香港擁有幾所世界級的大學和國際水凖的科研實力,特別是在回歸之初,香港各方面在國際上的地位都十分耀眼,無論香港特區政府還是香港的企業財團,都可謂財大氣粗,投資科技的資金不存在任何問題,但為什麽香港的科技發展會幾十年停滯不前,進展不大?


香港科創滯後探因


的確,二十幾年前,內地發展科技的條件與香港比較有天壤之別,尤其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幾乎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礎上艱難崛起,但今天深圳已經成為中國的創新科技中心城市,也是全球的科技創新高地,而香港在科技創新方面幾乎原地踏步。深圳的科技發展不僅早就超越香港,而且已經把香港遠遠地抛在後面。深圳由於形成並擁有科技創新的優勢,因而,其經濟增長動力澎湃,近年來,深圳的GDP增速都接近9%,而且經濟增長質量高,效益好。相反,近年來,由於缺乏科技創新與科技産業的支持,香港經濟增長步履蹣跚,産業升級與經濟轉型一直沒有大的起色。可以說,香港錯失了一次難得的科技發展的機遇,因而,導致今天香港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經濟發展前景堪憂。


有研究香港問題的內地學者認為,香港之所以錯失科技發展的難得機遇,原因在於香港自己主動放棄了科技創新與科技産業;而香港主動放棄科技創新與科技産業的根本原因又在於香港患有先天“科技自悲症”。所謂的香港“科技自悲症”,是指香港社會或港人港企在內心深處一直抱持這樣的想法:中國人搞科技天生不如西方人,不僅現在不如,而且永遠也趕不上西方人;中國的科技發展充其量只能跟隨西方屁股後面跑,搞一些山寨的東西,且總體上中國不會成為科技大國。既然先天技不如人,與其投資什麽科技創新和科技産業,費錢費時費力,還不如投資房地産、碼頭、酒店、商貿、股票等,這樣來錢更快更省事,效果更直接。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之下,香港放棄科技創新和科技産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這就是今天香港科技産業不僅落後深圳,甚至落後內地二、三線城市的成因。


筆者在香港工作了超過十八年,對香港社會、經濟、文化的方方面面皆略知一二,也一直在關注香港的經濟轉型和科技進步等問題,首先,筆者不敢苟同內地學者提出的所謂香港“科技自悲症”觀點,因為真正抱持這種自悲觀點的港人其實十分有限。事實上,香港回歸之初,亦即二十年前,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便高瞻遠矚,提出過雄心勃勃的香港科技發展計劃,當年,董建華就提出了要將香港打造成為與國際金融中心齊名的香港科技港、數碼港計劃,以實現香港經濟的轉型升級。試想,如果董建華及其率領的特區政府患有“科技自悲症”,能夠提出這樣富有遠見和氣魄的科技方略嗎?


其次,導致香港今天科技發展滯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能是單一原因。雖然二十年前董建華時代就已經提出了宏偉的科技發展計劃,但由於歷史、體制、文化、制度和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多種原因,最終導致了香港的科技港計劃流産,數碼港的科技含量也不高,總體上近二十年來香港科技發展停滯不前。譬如,一直以來,香港缺乏科技文化的底蘊,整個香港社會長期被急功近利的商業文化所浸淫,香港的優秀學生一般都被家庭要求去學習金融和工商管理等實用專業,因為這些專業出身者收入高,就業容易,而科技專業的學生在香港就業面窄,收入也不理想,所以極少有香港本地青年學子真正投身科技創業。


更糟糕的是,一方面,香港本地人不願搞科研,另一方面,港府的人才政策卻沒有作出相應配套,以吸引內地科技創業者和科技專才來香港從事科技活動。雖然十幾年前港府出台了兩個人才計劃,即“專才計劃”和“優才計劃”,但由於這兩個人才計劃門檻太高,令內地科技專才望而生畏,吸引到的基本上都是內地的演職人員和名星大腕。雖然之後港府在不斷調低門檻,但由於北京、深圳和內地許多城市已經形成了科技創業的氣候,並且創業者的收入十分可觀,香港對許多科技創業者和科技專才已經失去了吸引力。此外,香港的創業成本太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夠,企業以利益為導向,而科技行業需要進行長期投入而沒有即時回報,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投入,等等,這些都是導致今天香港科技産業滯後的原因。


在科技文化方面,內地與香港有很大不同,內地具有深厚的科技文化底蘊,內地社會和內地人民對科技始終保持着一種探索精神,哪怕在極為艱苦和有限的條件下,從來沒有放棄過對科技創新與科技興國的追求。改革開放以來,內地舉國上下都在落實科技興國戰略,內地人不信邪,不信神,堅信中國一定能夠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科技興國、科技強國之路。經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近七十年的不懈努力,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後全民創新精神得到全面釋放,中國的科技創新與科技産業從微小的進步逐漸積累起來,走向跨越和崛起,直到今天,中國已經具備了在所有科技領域與國際強手一較高下的能力。這就是內地科技大發展大進步的秘密。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共創美好未來(何潔霞攝影)



▲高交會期間,香港貿發局舉辦“香港科技論壇—匯聚深港科技力量 打造大灣區新矽谷”。(胡倩怡攝影)  



奮力追趕 可望破局


當然,我們還應該看到,香港的科技産業雖然現在滯後,但發展條件依然十分良好,香港仍然有相當好的基礎在科技創新與科技産業方面作出大的作為。尤其第四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就任行政長官以來,高度重視推動香港的科技創新與科技産業發展,特區政府特別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局,創新科技受到政府的重視,從而解決了最關鍵層面的問題。今後,創新及科技局將全力統籌“官產學研”結合,專注發展本港的創新與科技,並確定了創科局未來工作的9個重點,包括更聚焦地推動與世界最頂尖的科研機構的合作機會;推動智慧生產及研究發展一些適合以香港為基地的工業;研究推行智慧城市的措施;建設香港成為連通的WiFi城市;研究及推動通過應用創新及科技以協助解決社會問題;壯大香港創科人才庫等。


2017年1月3日,深港兩地共同簽署了《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這是港深科技創新合作的重大突破,雙方決定,未來深港兩地將在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建設香港最大的科技創新園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引導和聚集國內外優質高科技企業、研發機構、高等院校進駐園區,推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成為科技創新的高端新引擎、深港合作的戰略新支點,共同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深港創新圈”。由於深圳已經成為全球創新科技發展的高地,香港借力深圳共同打造“深港創新圈”,可令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行走在一條高效的捷徑上。香港科技發展長期滯後的局面有望破局。


▲硬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智能硬件創新創業平台。硬蛋也在香港數碼港設立體驗館,供香港學生及科技愛好者進行體驗。圖為硬蛋展位。(張亢攝影)



▲香港擁有幾所世界級的大學。圖為8號館內的香港理工大學展區。(圖片來源﹕高交會網站)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