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金佳:廈門為全面深化改革 探索突破口創造新經驗

2017-12-01 本刊記者 許國璽 香港经济导报社 香港经济导报社

▲十九大代表、福建省委常、廈門市委書記裴金佳。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廈門是國家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之後,廈門對外開放優勢更加凸顯。今後廈門將會有哪些新佈局?10月22日,十九大代表、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裴金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我們將認真貫徹習總書記在廈門會晤期間提出的“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指示精神,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優勢,更加積極有效服務國家戰略大局,繼續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發展轉型升級探索突破口,創造新經驗。


財政總收入佔GDP

比重達28.6%


有長期財政工作背景的裴金佳首先亮出一連串廈門經濟數據:近年來,廈門通過大力推進創新發展,有效激發了發展新動能、新活力,促進了發展穩中向好、提質增效。一是發展速度加快,2015年和2016年全市GDP分別增長7.2%和7.9%,今年上半年增長8%。二是發展質量提升,全市高新技術企業1225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67.9%,三產比重達58.2%,平板顯示、旅遊會展、軟件信息等5條產業鏈突破千億。三是發展效益提高,2015年和2016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分別增長10.2%和8.2%,今年上半年增長11.2%,財政總收入佔GDP比重達28.6%;2016年企業利潤總額增長48.2%。四是發展後勁增強,2016年合同利用外資499億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3.9%;2016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4%,今年上半年為12.3%。


經濟特區使命沒有變

內涵將更新


裴金佳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改革開放作了深入部署和突出強調,為新起點上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和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感到十分振奮、深受鼓舞。


裴金佳說,改革開放是特區事業的靈魂,也是與生俱來的使命。經濟特區過去靠改革開放,未來仍然要靠改革開放。新起點上,經濟特區的排頭兵使命沒有變,但內涵更新、要求更高、任務更重。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找準定位,致力當標杆、作示範,大膽闖、大膽試,以體制機制改革的新突破、新成效,為特區發展注入新動力,努力建設 “五大發展”示範市,發揮好新時代服務全國全省大局的排頭兵作用。


裴金佳認為,廈門經濟特區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最重要的抓手和載體是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驗。中央反覆強調,自貿試驗區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要為全面深化改革率先探索突破口和新路子。下一步,廈門將在以下四個方面加強探索,打造自貿區升級版,努力創造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廈門樣本”。


一是聚焦制度創新和系統集成,努力建設集貿易、投資、金融、科創的開放與創新為一體的綜合改革區。樹立系統思維,注重改革配套,放大政策集成效應,打造制度創新的新高地。貿易監管上,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完善“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備案管理”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完善透明、內外資一致的市場准入管理模式。金融開放創新上,爭取推進境內外資本融通,發揮產業引導基金作用,全面提升金融監管能力。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上,建立以大數據為核心的高效監管服務模式,健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


二是對標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對標國際最高開放水平,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進行更為充分的壓力測試,為推動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積累經驗。重點是積極爭取設立自由貿易港,探索在貿易、投資、金融、稅收和人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實施更加便利的制度和政策措施,促進貨物、人員、資金等要素的跨境高效自由流動。


三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職能再造區。通過轉變和再造政府職能,創新經濟管理體制,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更好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重點是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對標世界銀行標準和新加坡等國際一流城市經驗,逐項補齊廈門的短板弱項,著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同時,立足中國國情和廈門實際,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又可複製推廣的營商環境指標體系,為全國探索經驗。


四是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構建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以經貿合作為突破口,推動雙向投資,重點抓好中歐(廈門)班列向台灣地區和東盟國家延伸,打造“陸絲”與“海絲”無縫連接的戰略支點。同時,發揮好廈門“僑”的優勢和海洋文化特色,進一步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健全與國際友城和跨國公司的合作機制,加快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