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產業升級轉型關鍵在創新驅動

2017-12-19 關俊華 香港经济导报社

中央提出,經濟發展的動力,要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這一轉變有着深刻意義。


多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主要是要素驅動。生產力包含生產資料、生產工具、勞動力、科技與資金等要素。其中生產資料包括能源、原材料、土地等資源;生產工具是指經濟活動所需要的裝備,比如構成生產流程的物理單元,及其控制系統;所謂勞動力,現在叫人力資源,既有體力勞動者又有腦力勞動者,包括專業技術人員與職業經理人;資金也就是資本,即創業與發展的資金流,包括資金的融通、籌措與循環;最後一項科學技術,鄧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思想與現在講的創新驅動一脈相承。


粗放型的要素驅動方式不可取


生產力要素與創新驅動不能割裂而是密切相關。推動經濟發展,推動生產力上新台階,仍然需要生產資料、生產工具、勞動力、科技與資金這些要素的科學、合理使用。而過去的問題在於,推行要素驅動的方式是粗放型的。在薄弱的基礎上,肯定需要一個量的積累。長期以來着眼於規模與總量,比較重視量的擴張,而對於質量與效益重視不夠。


在資源利用方面,過多消耗資源,造成嚴重污染,影響生態平衡,資源環境已難以支撐,企業物化成本也大幅上升。


在生產工具方面,短缺經濟條件下產品供不應求,企業雖然也注意設備更新、改造,走向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但對提高裝備效率,精準製造重視不夠。以至於現在有些企業還在使用30年前的老裝備,沒有及時淘汰、更新。


在勞動力方面,強調解決就業問題,大力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無疑是正確的。問題是在提高勞動力素質、業務能力、技術水平、文化素養方面重視不夠,對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重視不夠。其後果,一是勞動生產率偏低,只有發達國家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二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夠,雖然現在情況已明顯好轉。三是人工成本明顯上升,勞動力成本是10年前的2.7倍。


在資金方面,對於降低資金流通費用、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效率重視不夠。資金短缺、儲備不足,經濟發展走高負債的路子,企業高負債經營,地方也債台高築。雖然赤字率、財政負債總體安全可控,但絕對數很大。再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例,上個世紀“九五”、“十五”期間,大致投入5元可產出1元,而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高達50萬億,當年GDP淨增約4.33萬億,GDP要增加1元需投放11元甚至12元,投資效率明顯下降。


在科學技術方面,研發投入不足,成果轉化率偏低,科技貢獻率不高,創新機制存在問題。


需從五個方面入手


在新時期、新常態下,我們已明確提出創新驅動為經濟發展的動力,那麼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目前需要在哪些方面有重大突破?


第一是科技創新。創新的關鍵是科學技術成果轉化順暢,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契合緊密。中國科技創新已取得很大的進步,但科技轉化率、科技貢獻率仍然不算高。專利數量不少,但發明性專利比例低,以至於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約有一半受制於人。科技創新要強調自主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會關起門來,排斥國際先進科技與管理,但有一定基礎之後更要重視自主創新。


第二是產品與服務創新。發展經濟的目的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產品與服務的需求,產品與服務的品種與質量,凝結了科技與管理的成果,而且還可以創造消費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


第三是管理創新。企業管理講究科學管理、現代管理、信息化管理,管理覆蓋全過程。其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根本性的制度安排。這個可以和發達國家加強合作,國外在企業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創新方面比較強,但筆者相信可能只要十年內就可以追上。

第四是產業創新。從工廠到公司,從企業法到公司法,從企業職能部到事業部,科學、現代、網絡化的組織創新日新月異。產業鏈不斷完善,互聯網時代新模式層出不窮。筆者認為要更多關注產業升級。


第五是商業模式創新。德國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都提出生產方式、商業模式與業態創新。生產模式由過去的少品種、大批量,衍生出多品種、少批量,規模化生產向柔性化、社會化、網絡化生產轉變,個性定制正當風行,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商業形態蓬勃發展。


以上5個創新,必然促使生產力要素優化升級,從而實現創新驅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生產資料方面,創新能促使資源利用實現節能降耗、減排治污、保護生態。工業文明不一定只是消耗資源,其實也能維繫資源,甚至創造自然財富。消耗少了,排放少了,大自然能自我修復,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可相互促進。


生產工具方面,創新能使生產裝備與生產線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生產工具的效率大大提高,使精準製造、精益製造、極致製 55 29271 55 16163 0 0 6737 0 0:00:04 0:00:02 0:00:02 6737、敏捷製造成為可能。



“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戰略目標


到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已連續三年談論中國製造2025。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強化創新引領,新動能快速成長。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落實和完善“雙創”政策措施。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現在我們正努力實現第一個小目標,在2025年以前,一年一大步,最終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作者是香港前海智庫副主席)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