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物 | 回忆小谷恭二,以情寄人

2017-10-17 周小菲 1314设计与艺术

.

.

.

一生一世

用心做一本杂志

1314

十二年艺术之路

小谷恭二作为日本著名设计师、名古屋学艺大学教授,在课堂上是设计教育的良师,在社会中为推进整个亚洲的设计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7年6月4日,小谷恭二因病逝世,他留给大家的设计作品、为中日设计界搭建的交流桥梁都成为一笔珍贵遗产。


在惋惜之际,1314杂志也邀请到了与小谷恭二最亲近的三位老师,从设计、中日文化、日常生活三方面分享他们与小谷恭二结下的深厚情缘,畅谈曾经的美好记忆。



小谷恭二追思会海报及现场




1



张苏:小谷恭二的出现,恰逢其时




小谷恭二纪念海报  张苏


不夸张地说,小谷恭二为推动中日设计文化交流,特别是西部文创中心的成都与日本设计之都的名古屋的设计交流、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小谷恭二是中日设计交流往来的桥梁,而张苏则是筑桥的人。


1314:是在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下,小谷恭二能够成为当今优秀的设计师?
张苏:
从一个时间轴上,我们可以看到小谷恭二的成长轨迹。1945年,日本战败后,大批日本设计师、教育从事者又一次反思自己的文化,并为战后的复兴前往欧美特别是美国进行学习;1950年后,战后日本的第一批设计师学成归来,并活跃于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设计教育界。小谷恭二正逢此时出生;到六十年代中期,是小谷恭二16、17岁左右,入校所接受的教育,正是这批回国后的教育者所带回来的既有西方教育的体制与文化,并又开始反观日本自身的设计文化,使之融合的教育。因此可以说小谷恭二他们这一代人所接受的是欧美式的日本教育。


待小谷恭二毕业,即上世纪的70年代,正逢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发展,直至90年代初期到达顶峰阶段,而这30多年,正是小谷恭二20-55岁的人生壮年期,因此他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当时整个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个高峰带来的社会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日本经济发展停滞并开始回落,恰巧此时他受邀来到中国,对中国正开始加速的经济发展,他有着强烈的感同身受,他知道,日本应该要与中国一同发展,这既是机遇,也是必然。

小谷恭二纪念海报  日韩台艺术家


1314:所以他刚好出生在这样一个,既避开了战争,又能接受国外西方教育和日本教育相融合的年代里。
张苏:
在这样背景下成长的小谷恭二,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即教育体系是欧美式的,设计上又回归本国文化。日本设计的快速崛起,和日本文化中的“拿来主义”也不无关系。但在这过程中,日本设计师们开始重视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因此“兼收并蓄”是日本设计的一个很大特色,他们并没有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而是经过一系列接收、分解、运用、抛弃、创新等过程,最终走向成熟的“日本设计”。


1314:在您为小谷恭二先生的《设计作品展》前序中,也提到了小谷恭二与“琳派”的关系。
张苏:
小谷恭二的设计风格是深受“琳派”影响,他认为“琳派”表现形式和审美是他设计的渊源。在前序中,我写道,“其装饰的风格融合贯通了对日本绘画和工艺美术产生深远影响的琳派审美趣味。”“琳派”里面有很多的讲究,如:重视“形”的装饰感等。而小谷恭二所创作出来的具有图形式语言的“手”、“脚”,在他看来,就是“琳派”风格绘画中的“手、脚”。


小谷恭二的设计有很鲜明的个性与独特的语言方式。对形状的重构,并能准确把握形态的社会认知经验,从纯粹形式语言的角度,把浓厚的现代设计构成意识与日本传统的实与虚、比拟与象征意识进行了巧妙的重叠。


1314:“手”就是他的语言。
张苏: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方式,小谷认为,“手”是最具有语言性的东西。譬如聋哑人间的对话,靠的是手语,因此小谷创作的“手”,是一种带有叙事语言能力的图形,其形式本身的暗示性和其不同造型手势的传达性,是他表达自身感情和思想的形式语言。此外,小谷作品中的造型表现大多单纯具象,而这单纯具象即是向复杂的自然物象中寻求更为明确的解读和把握事物更加真实的特征,表现出与真实自然有差异的单纯而富有表达里的审美结构。


小谷恭二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做展,并与学生进行亲切交流


1314:我们很遗憾小谷恭二先生的逝世,但同时也希望他留给我们的中日设计文化交流的桥梁永远不会断。
张苏:
在小谷恭二生病这段期间,他很少提及他的身体情况,一直是以乐观、开朗向上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朋友。他从来不会因为不舒服,而终止了对中日设计的关注。他在世期间,也一直为我们引荐日本设计界的设计师、设计协会相关人员认识,是真切希望这条设计交流之路会长此以往走下去。


这次我前往日本名古屋参加中部设计师协会为小谷恭二先生举行的追思会。会上遇见了小谷恭二的老师冈本兹夫和设计师协会的新一任委员长渡边胜则、以及日本当代知名设计师们。大家一方面深深地缅怀小谷恭二,同时也希望能够珍惜小谷恭二为中日设计所做出的贡献,继续维护两国设计界的友情与交流。这也是小谷恭二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产。


2



陈小林:一次回忆,也是一次重逢



小谷恭二纪念海报  陈小林


在谈到小谷恭二时,陈小林先生有了片刻的沉默。


他似乎在回忆他们初次见面时的场景。2000年,由郑强做策划,张苏负责联络,陈小林作为组织者之一,他们在成都举办了一个“日本中部设计师海报设计作品展”暨学术交流会,当时日本的设计师及设计师协会共来了8位,其中小谷恭二作为日本中部设计联盟的领队,也来到了成都。

1314:在见到日本诸多设计师的作品,包括与小谷恭二相识之后,是否有对中日两国的设计进行一些探讨,比如相似之处和不同处?
陈小林:
日本的传统文化一直影响日本设计风格的形成,当今日本国内倡导文化发展的双轨制,一是继续发扬和光大传统文化,二是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全面西化,采取齐头并进的方式,让不同境遇的文化形式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前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很强烈的传统和现代对比呈现。


反观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认识到“现代设计”对国家发展之重要,开始不断地向西方国家学习。纵观当下的蓬勃发展,可以说中国的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值得肯定。但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到处是土洋结合的产物,不伦不类,应该说这是文化自信不足的现象吧,或许这就是最大的不同之处。


而从某种意义上,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包括汉字的传入,至今日文中仍有大量的汉字使用。历史上遣唐使从中国带回很多中国生产、发明的东西回到日本,这些来自中国的前所未见的美丽什物被日本人称为“唐物”。“唐”泛指中国,并不局限于唐代,也有宋、元、明时代的。最早“唐物”的出现可追溯到日本平安时代,《源氏物语》中有描写帝王接受唐物赠礼时的场景;镰仓时代,交流禅宗的僧侣们也带来许多唐物。因此,日本人对“唐物”的尊崇影响至今,同时日本的智者也在思考本土文化的觉醒,塑造本民族的文化理念。


小谷恭二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做展,并与学生进行亲切交流


1314:当日本设计从崇拜唐物到了自我觉醒之后,他们是否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风格,并相对独立成体系?
陈小林:
应该说日本的先哲们在崇拜唐物过程中也在思考,从樱花文化到自我觉醒都是建立属于自己独立文化体系的过程。后来经过“明治维新”,整个国家的气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这无疑给设计文化的自信奠定了基础,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文化发展双轨制,逐渐构建起日本自己的文化属性和风格,把空灵、简约、质感、自然等这些抽象的概念融入到文化之中,将这些应用到设计中就衍生出极致灵动。例如日本的设计风格 “阴翳之美”,谷崎润一郎曾提出,“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试想,日本建筑空间多少都是在广大幽深的庇檐下滋长,空间内的光影深浅不一,在这样的房间里将感受不到时间的逝去,能更好地认识“悠久”。

1314:相对比早期的作品,您提到他逝世前的这些设计风格完全不一样?
陈小林:
看他后期的这部分作品,就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思考。他早期作品是很阳光的,色彩很炫亮,多元。而后期作品色调显得比较沉郁,黑色在作品中反复出现,且面积也大,紫色、蓝色较多,色彩对比强烈、苦涩。据他解释,其内容是他根据《源氏物语》的理解后创作的作品,这部小说在日本是开启了“物哀”的时代,即见物而生悲哀之情。由此可见小谷先生设计的功力如此精深,可以通过一张张海报来表现精神和情绪,这种用图形语言来转化概念的能力却非一日之功。


小谷恭二先生早期作品更具形式感,很感性,到了后期,他更多开始探讨对生命的理解、解读,充满理性,能感受到这是他开始用设计的语言来表现自己对生命的眷念与渴望。



3



郑强:与小谷恭二的友情起源于这样的“第一次”



小谷恭二纪念海报  何宇


别离最是伤感。小谷恭二的逝世令人难过惋惜,他留下来的设计作品、对设计的正面态度与专注、与友人间的互动片段,更是在每每提及时,引起友人的一阵沉默与感叹。

2000年,由川大教授张苏出面邀请了日本中部设计师协会8位日本设计师来到成都举办“日本中部设计师海报设计作品展”暨学术交流会。郑强作为本次活动的总赞助方与执行方,第一次见到了设计师小谷恭二,并以此为契机,与他成为了好友。


小谷恭二到访成都参加系列活动


1314:是什么契机让你也参与到了这个活动中?
郑强:
在当时,这么大规模的设计活动以及与日本设计师面对面深入交流的机会在成都是实属难得的,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次活动也影响至今。张苏老师从日本留学回来后,一直想推动中国与日本设计的发展交流,于是2000年,他出面邀请到日本设计师们来到成都。最初我只是得知有这个活动要举办,后来因为资金方面原因,差点“难产”。


后来当张苏老师找到我,这么好的一个活动我们都不舍得让它取消,于是我担任活动总赞助方,出面接待了日本的8位设计师。整个活动期间,我也联系媒体朋友参与报道,这个活动及影响在当时都是十分热闹的。


小谷恭二到访成都参加系列活动


1314:小谷恭二先生通过这次活动,逐渐开启了多次往返于成都的计划,并经常参加各院校的设计交流活动、设计展等。成都这边的设计师团队及爱好者也开始多次拜访日本,学习他们当地的文化与先进知识。
郑强:
小谷恭二本身作为日本中部设计师协会的会长,他在了解了成都情况以后,把更多的设计师推荐过来进行交流,也把学生推荐到成都留学;而成都这边,也推荐学生到日本进行学习与参观。同行人多交流、设身处地去体验不同文化带来的撞击,在整个过程中,是十分有意义并具有价值的。


尽管我本身不做设计,但我们今天谈论设计时,已经不仅仅是在说设计的表现、技术这些了。设计是通的,是个很宽泛的话题,它背后带来的意义是我们做事和做人的态度与标准。我很欣赏喜欢小谷恭二,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平易、内心友善的人。当他带队与众多日本设计师来到成都,他们并没有因为日本比中国发达、先进就表现的自负,反而都是态度很平等、很容易与人交流的。


《华西都市报》刊登小谷恭二来蓉新闻


1314:通过小谷恭二,你也更了解日本的文化与对设计、艺术的执着精神。
郑强:
日本的文化特点,在于他们致力于把一个事物做深、做细、做透,比如小谷恭二把“手”作为设计视觉的一个形象主题,会不断深入、再创作。在我们国内,有时候会更多追求新的东西,会忘记去“专注”,日本文化里的这种“专注”和“透”,我们今天把它叫做“工匠精神”。


日本设计师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和执着,是源自于他内心的一种平静。偶尔听到日本设计师说“你们太快了”,这一方面是他们惊叹中国的发展速度,一方面也是他们很喜欢中国这种有生气、年轻人生机勃勃、整个城市、整个社会发展有活力的一种状态。其实他们是发自内心赞赏中国、赞赏我们的。而从我们自身,也是能看出中日两种文化的区别。

小谷恭二

中部创作者俱乐部副会长
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会员
爱知县商会联合会设计专家
名古屋学艺大学教授
中国国立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获奖
曾组织名古屋世界设计大会,为名古屋城市形象设计(名古屋地铁形象标志等) ,并为日本中部国际机场制作识别标志
作品入选1994年拉赫季国际广告美术双年展丶布尔诺国际广告美术双年展,肖蒙广告画纪念展
作品入选1996年华沙广告美术双年展,香港设计展HADA'98优异奖
作品入选2010年十月号召包括台师大在内的亚洲8所学校举办「生物多样性亚洲8校联展」


部分作品


【本文刊登于《1314》  第 48 期 】




了解更多 | 点击封面浏览


【订阅杂志请点击阅读原文】






/ 新浪微博 /

@1314杂志


/ 淘宝店铺 /

1314艺术设计生活


/ 艺术微店 /

1314杂志 | 艺术家的日常器物






/ 贩售点 /

Rosabooks/無早独立书店

葆光书店

NU咖啡

無同

一山杂物

光合实验室(IFS店、万象城店)
原本手作

方所(成都 / 重庆 / 广州/  青岛)

博来居书吧(重庆)

德芭与彩虹书店(武汉)

言几又(北京 / 上海 / 重庆 / 天津 / 西安 / 成都)

刀锋书酒馆

大隐书局

一爿旧店

作品书店

Forestbooks艺术书店

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

一介 gallery | workshop | café






/ 新贩售点 /

觅空间

成都市武侯区领事馆路9号保利中心D座20楼2007-2008室

武汉视觉书屋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6号 

百读书社

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DoDo Coffee

青羊区贝森北路3号10栋(贝森花园别墅内)

崇德里

成都市锦江区崇德里1号(镗钯街88号旁)



公共文化 公共空间

投稿 | 推荐 | 合作

1314@icm1314.com


看直播,更现场,小编带你逛艺术

扫码关注  |  1314一直播账号ID:10436209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