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全民饮茶日 了解一下“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龙井茶前世今生

2018-04-22 浙江新闻频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29vsosgk&width=500&height=375&auto=0


守望文化家园   传承历史文脉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浙江新闻频道,从2018年1月7日起,每周日晚 21:20推出文化专题节目《文化浙江·大讲堂》。节目以讲座为载体,邀请省内人文社科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以文化的力量为浙江大地提供精神滋养。

以地为名,与景作伴。悠悠千年,龙井茶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它是如何从默默无名,成为天下绝品?守望文化家园,传承历史文脉。本期的《文化浙江大讲堂》,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著名作家王旭烽为你讲述《冠绝天下 西湖龙井》。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王旭烽:  我们知道,龙井茶是不多的,只有在西湖西郊这么几百亩,叫狮云龙虎梅,现在龙坞也算进去了,但是也不是很多。今天龙井的山里面,有一口井叫龙井,据说这里面是通东海的。因为有这么一口井,于是这个村子就命名龙井村。在龙井村种的这个茶呢就叫龙井茶。这块地方由于非常好,所以现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龙井问茶”。为什么要讲龙井茶呢,我想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因为龙井茶本身就是我们中国的十大名茶之首,这个十大名茶之首,也不是自己说一说,而是被整个我们中国人,甚至被全世界人民所认可的,毛泽东主席啊,包括历史上的名人啊。今天作为一个最具有文化含量的,最美好的绿茶,它就生长在我们杭州,浙江省的一个省会城市,所以我们有必要把龙井茶呢,他的前世今生呢,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久负盛名的风景中,有着久负盛名的茶叶。杭州西湖龙井村,中国最著名的茶叶产地之一。龙井是地名,是村名,是井名,也是茶名。长忆西湖,雨晴烟晚,春暖茶香。龙井,这种不发酵的绿茶,绿黄两色浑然天成,恰似水墨画般的的西湖烟雨,浓淡相宜。这种色泽,是判断龙井茶品质的重要标志。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王旭烽: 各位一定要注意,因为你所有的绿茶都是绿的,但是它有深绿,有浅绿,有黄绿。龙井茶的这种绿,跟其他的茶是不一样。制作好的茶的颜色,它叫糙米色,像国画一样,它有黄色,它有绿色,特别特别的漂亮。糙米色是龙井茶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我们很多不懂茶的人呢,会认为是碧绿碧绿的茶。那就不对了,它应该是黄中带绿,绿中带黄。第二是香郁,大家也会说,茶都是香的,只要是高山的茶,有栗子香,有兰花香。非常有意思,我们的龙井茶是蚕豆花香。蚕豆花香不是我们种的那种蚕豆的花,而是杭州特有的一种豆,叫兰花豆。这个兰花豆是专门用来下酒的,过去都是在酱油店里就可以买到。兰花豆刚从油锅里出来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个香才是正宗龙井茶的香。饮茶人当中,也出现了很多流派,有的人不是为了喝茶的味道,他就喝一个过程。还有一种人,他非常讲究茶自身的一种味道,喝进去,怎么喝,怎么在喉口不咽下去,三漱不忍咽,那就是吃他的滋味。还有一种流派,专门闻茶的香,所以大家知道有一种闻香杯。我写的小说里面,专门讲了一个场景,他把那个茶叶专门送到人家家里去,然后一下子把茶叶盖掀开,是龙井茶,他马上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不能这样,这样好茶的味道就没了,赶紧把门窗全部关上,然后静悄悄的去闻那个香。


 

不同的茶叶,可以调制出千变万化的香。龙井茶,散发出的蚕豆花香,剑气锋芒。由闻到饮,茶联缀出更为丰富的体验。采取龙井茶,还念龙井水。龙井茶、虎跑水,被誉为杭州双绝。虎跑水中,有机的氮化物含量较多,而可溶性矿物质较少,利于龙井茶香、滋味的发挥。明代文人张岱记载,“城中好事者,取虎跑泉以烹茶,日去千担。”

 


直到现在,每天一大早,都有不少人来虎跑泉取水呢。茶是水的艺术,更是人的艺术。每年春天,几百名炒茶师们汇聚一堂,切磋技艺,一抓一抖之间,是茶与人之间,另一种形式的较量。每一片叶子,都浓缩着炒茶师,对技艺的理解和经验的把握。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王旭烽:  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好的龙井茶,我们叫它碗钉,一个补碗的那个碗钉。但是历史上的龙井茶,它最多可能做到像虾米一样,它也是扁的。但是呢,它做不到每一根都那么漂亮。五四运动前后的时候呢,在我们杭州郊区呢,就出现了一个师傅,人家都叫他阿洪师傅,年纪很小。他就发现,你在前面杀青的时候,不要用那种少量的茶,而后面辉锅青的时候,你可以用大量的茶,这个正好是倒过来了,反过来做以后,他这个茶叶就特别好看。于是呢,据说龙井那一带村子里有一个老板吧,觉得做茶叶太好了,他就把他锁起来了。因为他这个技术要保密,不让大家知道。那么这样他呢,就在那炒茶。一直到1949年,解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省里面的领导专门开条子,让他从他这个农村里面出来,让他把所有的人都教会,才有今天这么形美的龙井茶。

 

浙茶悠悠两千载,如果说浙江是绿茶之都,那么龙井茶就是绿茶中的皇后。龙井声名远播,自六朝自今,历代名流大家常以“黄金芽”、“无双品”、“似佳人”,表达对龙井茶的酷爱。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平生好茶,但独钟龙井。他的《试茶》诗中,用“泉从石出情宜洌,茶自峰生味更圆。”赞誉对龙井茶留下美好的回味,终生难忘。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王旭烽:  唐朝的时候不叫龙井茶。但是陆羽已经说过了,钱塘、天竺、灵隐这个地方,有很好的茶。到宋代呢,我们知道有个辩才和尚,他原来是在灵隐寺的,后来呢,他就觉得那地方太热闹了。他就翻山来到了天竺,来到了这边的胡公庙这个地方。他一来呢,很多信徒都跟他过来了,就把那个天竺和龙井的茶带过来了。满山遍野开始种茶,于是苏东坡经常去喝茶,人们就把辩才称之为是龙井茶的最早种植的鼻祖,但是那个时候,也不叫龙井茶。到元明清的时候,元代就开始叫龙井茶。这时候,茶叶已经是非常非常有名。因为我们都知道到明代才开始,有炒青茶。像龙井是非常标准的扁炒青,然形状也漂亮,也好喝。水也好,景点也好。那么大家就越来越有名。



2017年下半年,一场《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在浙江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区隆重亮相,多件极具盛世之风的国宝级文物,全方位呈现了乾隆与浙江的不解之缘。

 


两百多年前,乾隆曾六下江南,还喜欢写诗,留下了二十多首赞美龙井的诗篇。这幅 乾隆帝御笔《龙井写生花卉图》,描绘的是,乾隆到龙井游赏,他画了看到的花卉,送给母亲,这令皇帝的形象变得自然、亲切。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王旭烽:  乾隆皇帝是六下江南,4次到龙井,他每一次来呢,都会留下诗。比如说,他说,火前嫩,火后老,就是骑火刚刚好。他就说龙井茶,火前,清明之前的茶太嫩了,清明之后的茶就老了。就是在清明前后,这一段时间的茶是最好的。据说最后一次来,他定了这个18棵御茶。就在这个胡公庙。那么这18棵御茶呢,究竟是不是他命名的呢,这个也没有史书记载,就跟大红袍一样的,反正都要给它赋予一个名字。不管怎么样,这18棵御茶一直留到今天,就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



这首杭州G20文艺晚会上的《采茶舞曲》,是杭州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小调。在西湖最美的夜色中,表演者们化身为漫山遍野的采茶女,令整个西湖都随之轻盈律动。茶是一种充满文化意向的符号,采桑更是一种富于诗意和艺术形象的劳动。

 


50年代,艺术家周大风创作采茶舞曲时,周恩来总理还曾亲自过问。实际上,1949年以后,许多国家领导人多次造访龙井茶区,对西湖龙井赞不绝口。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当历史变成故事,故事变成传说。在龙井飘香的春天,人们从一杯茶里,细细品味“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古韵情怀。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王旭烽: 毛泽东主席有个特点,因为他是湖南人,他喝完茶以后,会用那个手指,把那个龙井茶挖起来,把这个茶叶吃掉,因为他觉得叶子很美,这是他喝茶的一个习惯。周恩来总理就不一样了。因为他经常要有外宾要来,要参观,那么他要去踩点。他光是梅家坞就去过很多次。有一首歌就叫《采茶舞曲》: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风光。那么其中呢,它是周大风先生做的,周大风先生就说,他曾经有一句台词是说,插秧插得大天光,就说插秧我们从晚上插到天亮,后来周总理说,你这个没有劳逸结合嘛,不让人家睡觉了,所以他后来把这句改成了就是“采茶采得喜洋洋”。



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中美不是建交了吗,公报就是在今天的杭州西子宾馆作的。因此跟基辛格先生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于是基辛格非常喜欢杭州的龙井茶。传说给了他两斤茶,结果在飞机上,就给大家抢光了。于是我们杭州人每年新茶下来,就给他寄点去。一直到今天还有这个习惯,给基辛格寄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龙井茶对全世界,对我们的整个的这个一带一路上,它完全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呢,龙井茶和一带一路的关系,是非常非常深远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