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家报纸营收过亿!
9月2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报告(2023年度)》。
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报纸总印数达到260.1亿份,总发行量为258.4亿份(含电子报发行量),营业总收入616.6亿元,利润总额达66.4亿元。
报告还发现,报业收入头部效应明显,年度营业总收入过亿的报纸达175家,占整体报纸数量的7.28%。同时,全国报业新媒体年度利润总额为9.3亿元,同比增长7.3%。
01
报纸出版健康有序、稳中向好
2023年,全国报纸出版总体健康有序、稳中向好。在报纸品类上,2023年全国2168家报纸出版单位共出版报纸2405种,以党报为主体、各级报纸共同发展的报业格局不断完善。在报纸出版经营上,全国报纸印刷总量基本稳定,全国报纸总印数达到260.1亿份,总发行量为258.4亿份(含电子报发行量),营业总收入616.6亿元,利润总额达66.4亿元,总收入与总支出整体平衡,利润总额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在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报业收入头部效应明显,年度营业总收入过亿的报纸达175家,占整体报纸数量的7.28%。同时,报纸经营业务中新媒体收入占比逐渐增加,全国报业新媒体年度利润总额为9.3亿元,同比增长7.3%,新媒体收入成为拉动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02
呈现多样化创新发展特征
报告指出,2023年,全国报业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进报业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因地制宜,不断推动报业创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内容生产机制持续优化,推动传播模式创新。报业单位始终坚持以内容生产为核心,通过理论传播的多元呈现、主题报道的价值引领、以人为本的内容拓展、垂直细分的内容布局,不断创新内容生产策略与内容供给方式,着力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
二是智能技术应用深度嵌入,助力融合范式创新。中央厨房模式迭代创新、生成式人工智能协同生产、虚拟数字人辅助内容表达、数据整合构建媒体资源库、数字平台推动系统化建设……技术对传媒行业的影响呈现出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的技术逻辑,前沿技术的应用形态不断赋能报业单位融合升级。
三是传播渠道拓展多源引水,激发业务边界创新。报业始终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完善优化自有客户端建设,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形态,积极抢占互联网主阵地,拓展传播渠道,丰富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提升传播能力建设。
数据显示,我国报业单位新媒体渠道总量达12438个。“两微一抖”新媒体数量占比超过40%。截至2023年底,我国报业单位建设的国际传播中心或国际传播平台超过20个。
四是体制机制重塑全面深化,带动资源整合创新。以区域内协同统筹不同层级报业发展、以跨区域合作探索不同类型报业共建,持续深化“报业+广电”的报台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与互联网平台的竞合发展、尝试以“工作室模式”盘活既有资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资源共享、多元融合的报业发展格局基本成型。
五是人才队伍建设固本培元,强化管理模式创新。全国报业单位在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的基础上,树立全媒体观念,打造“全媒型”“专家型”“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完善职务激励机制、优化薪酬分配机制、改革绩效考核方式等手段整合人才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全国报业新媒体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报业单位全部工作人员的占比达到19%。
六是公共服务能力多维展开,赋能发展路径创新。全国报业单位不断创新“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以多元产业、数字服务、智库建设、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形式拓展运营服务模式,不断以报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格局。
03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取得优异成绩,高质量发展成效更加凸显、创新发展方向更加明晰。但仍面临优质内容供给不足、传播效力有待提升,技术创新存在差距、平台建设效能不足,传统体制依然束缚、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的困境与挑战。
为此,报告提出,报业单位要守正创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持续发挥既有优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转型、变革与升级中探索可持续、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一是发挥价值引领,持续强化内容优势。厘清和正确处理主流媒体与大众媒体之间的关系、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之间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二是完善技术赋能,不断提升智能水平。推动报业的内容生产模式、数字平台建设向着一体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以数字化、交互式、嵌入式的形式更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系统。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突出战略化、系统化、一体化的发展思维与行动路径,努力实现从“内容传播平台—信息承载平台—多元服务平台”的过渡与转型,不断提升满足用户需求、提供社会服务、参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高勇广电实战+官媒抖音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