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4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聚焦国企改革】上海:国企改革领头羊

2014-11-06 今日中国投融圈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今日中国投融圈 

1、上海——地方国企改革领头羊

在前一轮改制过程中,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到了2005年改制仍在持续,而彼时一些非上海国企改革速度则放缓不少。上海方面采取了合并重组上市,包括通过资本市场股权减持等等措施。这些市场化措施的推出也让上海继续保持了国资体量和质量在国内各省市中名列前茅的地位。

也正因为对于国资改革的成绩与挑战了然于胸,上海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成为地方第一个出台国资改革意见的省市。未来,经过3-5年的推进,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除国家政策明确必须保持国有独资外,其余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除了目标之外,上海还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和方法论。在一个地方治理和公司治理相对完善的地区,在一个民企相对欠活跃的地方,上海的国企改革能否成功将极具标本意义。

2、上海国企改革进度总结及方向展望

1)上海国企改革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

上海国企改革方案的率先发布使其在地方国企改革中具有示范效应。上海市在国企改革当中的先锋地位,是由其国有企业的历史和现状决定的。从国企改革的历史来看,上海市在我国国有企业四个阶段的改革中都充当了先行者的角色,其改革步骤的推进基本都领先于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我们有理由猜测,在国企改革的进程中,政府在制定顶层设计时很可能参考了上海市改革的经验。从国有企业的现状来看,上海市当前国有资产行业的分布,表明其在国资行业布局调整方面存在较大的空间;上海市庞大的国有资产规模决定了上海国企改革在全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改革的成败将对我国国有资产整体的表现产生较大影响;而上海市优质的国有资产质量,则使其具备了进行深入改革的客观条件。

2)上海新一轮国企改革成绩斐然,前景广阔

“上海国企改革20条”发布以后,上海市国有企业改革动作频频,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混合所有制通过国企的并购重组上市和引入非公战略投资者而初见端倪;国资流动平台陆续剥离了实业经营性资产;国有资产通过企业整合而更加集中化;国企分类管理方案正在制定当中;国企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逐渐增多;国有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和外资合作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3)未来上海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第一,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未来一两年内,国企集团的整体上市可能将成为混改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旗下已经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将更容易通过优质资产的整合实现整体上市的目的。

据此,未来最有可能推动整体上市的国企有:上汽集团上海电气、华谊集团、光明食品集团、百联集团、仪电控股集团、锦江国际集团等。

第二,国资流动平台的建设方面,上海国盛集团和上海国际集团两大平台将有进一步资产剥离和企业整合的动作。其中,国盛集团旗下还将发生转让的有:国盛地产、中国商飞、中航商发、中航民电、电科软信等;国际集团旗下的实业资产还将进一步剥离的有:北京昆仑饭店、上海东郊宾馆、上海同盛投资集团等。待资产剥离完成之后,将逐步显现国资股权运营的职能,成为上海市国资流动的主要通道。

第三,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方面,在继续整合分散国企的基础上,着手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一些子公司数量较多且业务相似度较高的企业,可能还会发生整合,如上海纺织集团、上港集团、上海水产集团等;而新兴产业领域的相关国企则将迎来发展机遇,如上汽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申能集团、百联集团、上海仪电控股集团、上海电缆研究所等。

第四,国企分类管理方面,尽管方案仍在制定当中,但国企的分类管理作为上海市国企改革的三大重点任务之一,我们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很可能就将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我们认为上海市大部分国企都将划分为竞争类企业。

第五,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方面,短期内可能进一步推动上市国企的股权激励,预计上市国企将掀起继2006年之后的又一轮股权激励热潮;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制度改革也将加快推进。

第六,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上海国企海外并购和投资的动作将会增加,资产规模较大、具备国际知名度的国企,如上汽集团、绿地控股集团、百联集团等,以及本身就开展国际化业务的国企,如上港集团、锦江航运、东方国际等,都将具备明显的优势。

4)上海国企改革应联动自贸区和土地改革

上海市国企改革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与自贸区致力于打造国际化、法制化和市场化的商业环境的思路相吻合。在动作频频的国企改革中,上海自贸区成为推动国企国际化的重要平台。上海市国企通过在自贸区成立子公司、打造跨境交易平台、从事跨境金融业务等方式与自贸区联动,使自贸区的试验和探索为国有企业的改革转型提供了契机;而同时,上海市国有企业在自贸区的建设中也承担了改革主力军的地位。

由于上海市建设用地规模接近上限,节约集约化用地、盘活土地存量成为上海市的必然选择;而上海国企旗下土地存量资源可观,使得国企改革配套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的政策成为上海国资监管部门的既定政策。

具体来说,上海市将探索国有土地在划拨构成中引入国有土地作价入股,充分体现土地价值。这一方面可以盘活土地存量资源,为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提供空间,另一方面通过作价入股明确了土地的价值及权属关系,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3、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迎阶段性高峰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平静”之后,迎来阶段性高峰。1014,耀皮玻璃发布公告称,上海国盛集团将持有的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建材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上海地产集团,划转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上海地产集团;同日,百视通和东方明珠公告称,两公司第一大股东由广电发展变更为文广集团公司。

此外,上海市国资委近期出台了《市国资委委管企业战略规划管理办法》,上海国有资本流动平台之一的上海国盛集团目前则正在细化平台实施方案。根据此前的安排,四季度是改革成果逐步落地的阶段。1217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将满周年,改革动作将逐渐增多。

1)改革时间节点临近

本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动力很大程度来自相关高层,在这样前提下,根据此前的安排以及改革将满周年等的时间节点,近期国资国企改革迎来高峰,相关企业实际改革动作落地值得期待。到1217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将满周年,改革周年之际将成为阶段性总结之时,年底将成为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期。

上海曾明确提出,本轮国资国企改革将“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在未来几年内形成2-3家充分发挥投融资和国资流动平台功能的资本经营公司,流动平台的作用定位为服务国企混合所有制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国资保值增值等。流动平台之一的上海国盛集团曾传出消息称,集团被要求在9月底之前完成内部整合清理工作。据了解,目前国盛正深入开展股权运作管理的专题研究,进一步细化国资流动平台实施方案。

此外,上海市国资委在8月发布了《关于制定企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国企布局结构优化调整要紧扣本市国资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总体目标,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加快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并明确提出“企业10月底前向我委上报布局结构优化调整行动方案初稿”。据悉,上海国企目前正在抓紧制定相关方案,已有企业形成方案并上报。

2)改革新动向

近期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中出现了关系到具体企业以及整体改革的新动向。

在企业的改革动作中,上海一直明确将上市公司作为企业改革、集团整合的重要平台,集团资产向上市公司注入是大趋势,同时也将积极推进国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等。在注入资产的选择上,当前上海国企更偏向于选择拥有创新概念、具有成长力、符合市场投资期望的资产,此前农工商房产注入海博股份这样不符合市场趋势的动作将减少。近日有消息称,上海外服公司最快年内启动注入兰生股份,公司的“人力资源”业务和资产就符合上述趋势。市值管理上则已进入监管部门及国企高层视野。此前,上汽集团方面公开表示,公司目前市值偏低,将推行市值管理。尽管上海国企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并未纳入国资系统的相关考核,但上海在这方面或有突破。

此外,上海推动国资国企走向海外的趋势明显。据了解,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国企的境外布局,推动国企实施境外投资、建立境外融资平台,相关部门则在研究管控国企境外资金。上海市国资委透露,目前上海市国资监管部门正联合相关机构进行国企境外融资平台建设项目等的研究,预计将尽快形成可实践的经验,相关企业则已经在实际操作海外投资、境外融资等项目。上海纺织集团、华谊集团、锦江国际等都在推进形式多样的境外布局。

另据上海市国资委近日印发的《市国资委委管企业战略规划管理办法》,与此前的相关文件比较,国企的目标体系(含经济效益指标、创新转型、股权结构指标、投融资规模等)、专项规划及实施步骤(含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股权结构优化、海外战略等)等内容都可体现在战略规划中。分析认为,上述新政策透露了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继续推进中的部分关键内容,相关企业可细化落实的空间很大,值得市场关注。

4、上海国资核心资产:52家集团、72家上市公司

上海国有资产总量将近10万亿,国资委属下拥有52家集团;在A市场有72家与上海国资相关的上市公司,总资产达到13602亿元。

上海试图通过3-5年时间,努力成为全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形成新的国资布局——将国资委系统80%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力争90%以上的产业集团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产业集团90%以上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自主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6%以上。

152家集团,光明食品集团控股5家上市公司

在国资委集团层面,上海国有资产总量将近10万亿,国资委属下拥有52家集团。这些集团单位的资产集中在汽车、电气设备、港务交运、地产、商业零售、医药、基础建设等方面。

据上海市国资委信息显示,上海市国资委直接管理单位共有55家。值得注意的是,这55家直管单位,不少旗下都有上市公司,其中控股上市公司最多的是光明食品集团,一共控股海博股份、上海梅林、金枫酒业、光明乳业、海通证券5家上市公司。

其他的如申通集团旗下的申通地铁、交运集团旗下的交运股份、强生集团旗下的强生控股、申能集团旗下的申能股份、建工集团旗下的上海建工、城建集团旗下的隧道股份、水产集团旗下的开创国际、纺织集团旗下的龙头股份、实业集团旗下的上实发展、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旗下的城投控股、上汽集团(本身为上市公司)控股上柴股份、华域汽车,地产集团控股金丰投资、中华企业,锦江国际控制锦江股份、锦江投资;电气集团控股自仪股份、上海机电、海立股份,华谊集团控股氯碱化工、三爱富、双钱股份,百联集团控股友谊股份、上海物贸、第一医药,仪电电子集团控股仪电电子、飞乐音响、飞乐股份等。

在文化传播领域,上海有3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有限公司控股的东方明珠,上海报业集团控股的新华传媒,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控股的百事通。

上海国资委旗下上市公司中有一些属于大集团、小公司的类型,因避免同业竞争和整合产业链业务的缘故,后续推进集团资产注入的概率较大。这样的公司有上海机场、中华企业、新华传媒、东方明珠、百视通上海医药新世界上海九百等。

272家国资上市公司,上海医药排头兵

A股市场有72家与上海国资相关的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达到13602亿元。其中,资产超过千亿的有六个行业,分别为汽车(4319亿,占比32%)、地产(1542亿,占比11%)、建筑(1540亿,占比11%)、电力设备(1280亿,占比9%)、交通运输(1256亿,占比9%)和商贸零售(1079亿,占比8%)。其中,上汽集团、上海电气上港集团是规模最大的三家上海国企上市公司。

在医药方面,上海医药是改革的排头兵。该公司2010年已完成与上实医药、中西药业的吸收合并,但后续仍有资产整合预期。

上海医药拥有从药品研发、制造、分销、零售核心产业链的聚合竞争优势。作为全国排名前三位的医药流通企业,形成了覆盖华东、华北和华南三大地区的商业网络体系,覆盖医疗机构近万家。公司新业务如高端药品直送业务(DTP)、疫苗和高值耗材继续快速拓展,限抗的负面影响逐渐消除,毛利率有望走出低谷。公司手握H股募集资金余额超40亿人民币,外延扩张值得期待。

第一医药也是备受关注的标的,其在未来存在资本运作的可能。第一医药隶属百联集团,是上海市医药国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前上药集团与上实集团联合重组,组建了新上药集团。第一医药是唯一一块尚未进入新上药的市属医药国资资产,且与百联集团的超商百货主业关联不大,在新上药定位明晰且加速国资盘整的大背景下,第一医药被划拨到新上药,存在可能性。

在机械设备行业,上海机电也是存在资本运作可能的。该公司大股东上海电气是上海电气集团旗下管理集团核心资产的国有控股公司,上海电气注册资本91亿元,集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能承担设备总成套、工程总承包项目。

产品覆盖电站及输配电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交通运输设备产业、环境保护产业。上海电气集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资本市场的并购整合优化集团产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率,上海电气集团一直在对上海机电进行整合,陆续对非主营资产进行转让,致力于将其打造为旗下机电一体化产业的旗舰企业。目前上海电气集团旗下尚有相当比例的机电一体化资产,存在注入上海机电的可能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