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年轻人出国后不愿意回来?他们都这样说

2016-07-24 凯胜出国移民
新机遇、新挑战、新纪元


2016海外投资暨财富管理论坛

时间:7月30日 14:00—16:00

地点:北京四季酒店 三层北京厅

即刻报名,立省25000元!

直接回复姓名电话或点击

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进行报名哦!




导读  

之前看到一个很热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

小编觉得这个话题反映了年轻人在国内的一种状态。而那些在国外留学或居住的年轻人,为什么也宁愿背井离乡,却迟迟不愿回国呢……


小编找来三个例子,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馨源:出国-回国-再出国


我对中国没有愤青式的怨言,对发达国家也没有天堂式的向往。国外呆了三年,回国工作了三年,现在又跑出来了。


回国的原因简单:父母年纪渐大,我也不想一个人再去陌生城市重复租房找工作的过程


回到家里,感觉真的很温馨,有亲人朋友,有一份看起来还不错的工作,在自己的土地自己长大的城市,心里时刻充满踏实感。我对在中国的生活其实没有什么不满。


选择再出国的原因也简单,因为自由。


不是“言论集会自由”这类政治意义上的概念,我从来都觉得国内使人感到禁锢的不是体制,而是咱的七大姑八大姨文化。


我回国那年26岁,觉得自己还好年轻,结果一年之内就被逼婚的压力弄得喘不过气来。而我父母其实是非常开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竟然也会说出“有点后悔让孩子出国耽误了婚姻大事”的话。这让我非常非常地难过。


他们没有逼我,没有骂我,而他们流露出的焦虑和失望让我更难过。除了父母之外,从出租车司机到公司不相熟的年长同事,任何人都可以在谈话的前三个回合问到个人隐私问题然后对我的生活评头论足加以建议。


这种感觉真的太糟糕了



我毕业那一年住的是研究生宿舍,认识了很多特别精彩的女孩子:

三十岁左右,念博士,交不同国家的男朋友,做学术,全世界旅游,从来没有听她们说过三十岁了还没结婚好焦虑。

可我父母不断跟我说,女孩子念到硕士就好了啊千万千万别再念了啊,生怕我再申请博士。虽然我自己也无心再念,但是如果我真的走学术的路,是不是回来(在婚恋市场上)更要被贴上标签了呢?



在国内读本科的时候有一次中午到图书馆自习,新修的图书馆很豪华,我坐在沙发上忍不住头靠后闭上眼睛想假寐一下,一个保安过来跟我说这里不可以睡觉。


在国外,学校里所有沙发、地板、外面的草地上都躺满了人。没人在乎你眉骨穿了孔还是头发染了紫色,谁在乎你喜欢男人还是女人。


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评判,所以你可以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定义自己想要的成功,可以少一些物质上的追求人跟人之间没那么近,也就省得炫耀和比较。不是说没有,而是你即使不和人比较,也可以偏安一隅过自己的小日子。朝九晚五,无须应酬,回家在后院给孩子搭个树屋,周末上山下海拥抱大自然。这样的生活无疑是平淡的,可对很多人来说这样就够了。


还有一些小事。比如我在国内工作的时候电梯里遇到领导,一定要让领导先走。我们的外国经理来公司,会对我坚持女士先走。比如在国内找工作投简历的时候经常被要求提供照片身高体重甚至父母在何处就职,在国外只要一个名字,连年龄都不用写。


我清楚自己选择了什么要面对什么,但还是选择了。将来可能再折腾回去。不过现在这种清净的日子对于曾经要天天挤地铁的我来说,简直就是疗养~~


April Lai:留美第四年


2013年秋天去荷兰交换,12月份回国, 在家住了一个月之后回到了在美国的学校。在荷兰的半年里,一直有一种自己是旅居者的漂泊感,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旅行。


然而奇怪的是,当我终于结束半年的漂泊,回到了从出生开始生活了十八年的城市,被亲人和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们包围着,而我这种“漂泊感”似乎并没有消失,潜意识里仍觉得自己长长的度假模式并未结束。


尽管阖家团圆,故知相逢都是人生乐事,我却仍时常在这些喜乐的间隙里觉得飘飘然,如同在梦里一般。


直到一个月后到美国,似乎才有了一种尘埃落定、回归到正常生活的安定之感。这个奇怪现象直到我读到上面那一段话时才恍然大悟。


家于我而言的定义,也许已经不是一个特定的地点,一种特定的文化,用一句比较文艺的中文来说,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从高一第一次来美国交换,到后来大学考到美国,将近四年时间里,美国之所以让我产生想要定下来的欲望,因为我觉得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无聊,而这里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


这个想法最初产生是在高一的时候,被学校选派到波士顿的一所中学交换。当时就觉得,美国的孩子做什么像什么。学校艺术节上学生自己排演的歌舞剧,其专业水准在当时的我眼里和百老汇不相上下。 学校里的各种竞技运动,从训练到比赛都搞得有模有样,十分专业。



反观我在国内接受的教育,除了学习之外,一切业余的文艺活动都只是小打小闹,搞得十分山寨,真是“无趣极了”


所以,为了追寻这种“有趣”,我最终放弃了高考,选择了一所纽约州的LAC大学。因为完全没有在国内念过,没有亲身体会,所接触的样本也有限,以下观点如有偏颇,也欢迎大家指出。


我所选择的是一所文理学院。这种学校所注重的是通才教育及人格培养,而非仅仅是为进入职场所做的专业训练所以在国内的学生们忙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军训,上马哲思修的时候,我有幸能够把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的所有学科的入门课程都尝试一遍,来扩展自己的思维,确定自己的爱好。


美国的很多学校还注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课程大多以阅读经典和课堂讨论为主荷兰大学的课堂更加注重讨论,很多课上导师都只起到开启话题的作用,然后整节课都是靠学生讨论来提出论点,找出论据,确定结论,并且结论往往并非单一的。


在四年的时间里我能够有时间读到很多学科的经典著作,并且有机会与其他人一起讨论,聆听各种各样的观点,再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这样的学习方法也使我在面对生活中其他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辩证的思考,不再像那样在自身偏见的基础上人云亦云。我觉得这种思维模式是我一生的收获。



而大学里另外一个令我迅速成长的机会就是去不同的国家学习。我的学校每年有60%的学生都有机会去其他国家交换半年到一年,并且每年也会有许多其他国家的学生来我们学校交换。外国学生在美国的学校并不像在国内那样被捧上神坛,受到区别对待。


留学生在美国的学校,和美国学生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学,丝毫不会被区别对待。这也就给了很多本地学生更多的与他们交流的机会。而我交换到欧洲的那半年,也是同样。


每天从不同背景的同学身上学到各种观点,一点点淡化自己的无知与偏见。在欧洲那半年我还上过一门欧洲研究的课程,经常是今天学到了一处历史遗迹,第二天就可以跳上火车去那个地方看一看,把实践与书本知识相结合。


我觉得我所接受的美式教育十分成功地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使我成为一个能够客观思考,眼界宽广的人


而我之所以想要留在美国,是因为这种教育在美国是相对普遍的。与有过这样教育背景的人交往,遇到充满狭隘偏见还不自知的傻逼的几率大大降低,遇到有意思有故事的人的几率也大大提高。


所以相比国内,我觉得在美国反而更容易融入,因为人们更容易接受与他们不同的人,不管这不同是不是来自于文化。




这四年来我每年回国几个月,渐渐觉得国内虽然热闹快活,但是心总是静不下来。接触到的人里有很大一部分都终日在为身外之物焦虑与浮躁着,我所关心的事情与他们并无法交流。


回国以后,感觉在美国时候那种读了一本好书,遇到了一种新的思想时兴奋地与同好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虽然吃喝玩乐的局天天约,长久以往,也觉得真是太无趣了。


我还是经常会深深地怀念我的故乡,并且和原来的朋友亲人保持热络,因为我无法割舍下从前的一切,是我的过去将我塑造成了今天的自己。但我之所以会选择将来留下,是因为我相信我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可以将我塑造成一个更好,更快乐的人。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并没有用亲情去绑架我。相反,从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就鼓励我去追寻我所想要的生活。我曾经妈妈谈到将来的养老问题,我说等到他们年纪大了需要照顾,我就回国陪他们。


而妈妈说:

不,你是独立的,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兴趣与生活。如果有一天实在需要照顾,可以雇人。你要按照你自己的意愿,生活在你想要生活的地方。


我说:

你们抚养我这么多年,我自然有为你们养老的责任。


妈妈说:

我们养你,就是为了这么爱着你,也知道不管到什么时候,你心里也爱着我们。带着这样的爱,我们和你都要去完成自己的生活。


虽然将来父母年纪大了,我还是会尽量回到他们身边,或者把他们接到我身边,心甘情愿地照顾他们。但是我永远感激他们能够给我选择的权利,也希望将来的自己如果有了孩子,也能够做到像父母这样。


爱着他们,支持尊重他们选择想要的生活


匿名用户:收入高,环境好,过着舒坦


其实出国工作或者移民和去北上广打拼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国外生活,最实惠的好处就是:收入高,环境好,过着舒坦(大实话)


有图有真相,就给大家晒晒我作为一个研究生学生的居住环境作为例子吧。


租的公寓,独立的房子分成两个套件出租。



出门是这样的



春夏天的时候门口会有很多鸭子/鹅



冬天是这样的



夏天在家门口烧烤是这样的


这是美帝中部的一个大学城,住在这样的公寓里(我们这是个小城市,环境清幽,社区环境也这是当地比较好的,不便宜,但我和我室友靠读博的一点工资分房租过生活根本不难),平时上上课,做做研究,周末玩点自己的爱好,在客厅躺一下午看鸭子和喷泉都很舒坦,觉得很幸福。


当然你得喜欢这种清幽的环境才行,大城市里K歌下馆子购物会更方便,娱乐的东西更多。


毕业之后如果能找到一份靠谱的工作(在美国一般的工作平均年薪4-5万美元吧貌似。如果好学校好专业好公司的话,研究生毕业起薪7-8万美元一年应该没什么问题),攒几个月工资就可以贷款买车了。


延伸阅读:给孩子留套房,不如送他们一张美国绿卡!


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伴侣,两个人都工作的话,攒几年钱就可以付首付买房了。照片里面的这种房和社区环境,在这边30万美元应该就可以拿下了。生活的压力相比较国内来说应该是小很多的,这是大实话。


综合起来,我个人感受是如果作为学生在国外打拼,只要努力认真,专业还可以,毕业后混个中产阶级的生活还是不太困难的。另外居住环境好,人与人之间客气礼貌,自由时间多,生活过着轻松,这些是很难用钱能换来的


至于远离原来的朋友圈子,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国外也能交到新的朋友。而离家远确实不好办,逢年过节看一趟父母不容易,现在基本上是一年回国一次吧。


以后等工作了年假回国,或者爸妈有时间也飞过来小住一段时间问题也不大。我曾经有过可以回国工作的机会,薪水待遇在国内来说还是不错的,只是离家也很远(工作在北方,我父母住在南方),一年估摸着也回不了几次家,这样一来不出国的便利就没了。


精彩内容回顾

1、普林斯顿教授谈招生经验:这样的中国学生在国外不吃香

2、据说:中国护照赴澳大利亚免签了?

3、在匈牙利怎么好好的生活?资深华人来教你

4、不敢相信 | 在日本,培养一个孩子,要花这些钱!



凯胜移民北京总部: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东里8号院中海广场2号楼5层

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010-65883030

官方网站:www.cansine.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