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婚姻就是两个人的事儿,不该是两个家庭的事儿

2016-07-19 晏凌羊 晏凌羊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儿,而是两家人的事儿。”

 

如果要给我最反感的话排个序,这句话可以排前三。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做个名词解释。本文里所讲的婚姻,是狭义上的婚姻,专指夫妻关系以及专属小家庭的事务。至于赡养父母、抚养孩子、融入对方家庭,那是“侠义婚姻”之外的范畴了,先不混进来谈。

 

很多特别善于把“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儿,而是两家人的事儿”这句话当成了金科玉律和“尚方宝剑”,名正言顺地对别人的婚姻进行干涉,所以才让结婚这件本该属于“两个人的事儿”演变成错综复杂的“两家人的事儿”。到头来若是把“事儿”搞砸了,他们也不必为此负责任,因为社会默认这种观念“政治正确”。

 

父母想插手子女的婚姻,在中国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事,家长里短的婆媳剧总是中国屏幕上的大赢家,而现实中也有不少的婚姻因为男方或女方父母插手太多而散伙。

 

有一项关于离婚率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80后离婚最重要的因素是在于他们的父母插手子女婚姻,从恋爱、结婚、买房、装修、生子、育儿……


几乎无孔不入!

 

这种“中国式父母”喜欢包办子女的一切,儿女的任何一件事儿他们都要插手,而且大多数事情都必须他们来决策,理由当然是为子女好,怕子女走错路、走弯路。即便是子女结婚了,他们也并不把子女当成年人看,亲自操刀处理子女的各种问题,自认为可以减少失误,降低损失,结果只会把情况越搞越遭。

 

喜欢依附在这种父母身边的男女一旦进入婚姻状态,其本质还是个“妈宝”,不具备独立处理婚姻和家庭事务和矛盾的能力。TA们很有可能会不可避免地遭遇两大狙击战:一是婆媳(岳婿)失和,二是性的障碍(结婚后就自动把妻子或丈夫自动代入母亲或父亲的角色,每次与伴侣行性事都有乱伦之感,只能通过出轨等方式宣泄自己的需求)。

 

西方家庭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婆媳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管子女还是父母,他们都明白“婚姻是夫妻两个人的事”。《圣经》中有一句话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而我们中国人呢?总是忘记“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忘记了“夫妻关系”才是一个家庭的大树,对方父母、自己孩子是暂时寄居在这棵树上的猴子,都是由夫妻关系衍生而来。大树一旦倒了,衍生关系也就断裂了、变化了。

 

可惜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要么对自己的父母太过依赖,要么对自己的孩子太过依赖,结果,夫妻跟上一代、下一代的关系倒是搞好了,却跟对方反目了,离了,伤的还是上一代、下一代的心。

 

很多夫妻总是不明白这一点最简单的道理,一桩本该属于两个人好好去经营的婚姻,非得让七大姑八大婆甚至孩子掺合进来,最后事态变复杂甚至失控,落个“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如果你时刻觉得婚姻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时,那绝对是件很悲哀的事情。

 

有一个千古难题不是叫“老婆和妈同时掉水缸里,你先砸哪个缸”吗?这种情况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它可以隐喻我们生活中遇到的诸多两难困境。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真的很简单:当然是救爱人啦!


有人再问:那妈怎么办?


答案是:不是还有爸嘛。

 

这个答案,懂的人自然明白,不懂的人估计又要问:如果爸没了呢?

 

这里的“爸”,可以是具体的某个人,也可以只是一种兴趣或爱好甚至是信仰,却唯独不应该是自己的孩子。

 

这里涉及到一个情感投射的问题。很多长辈在伴侣那里得不到爱,只好转移视线,把孩子当成“代理配偶”。然而,孩子结婚后就已经有了配偶,而这个情感位置上,只能站得下一个人,于是,跟孩子伴侣的代际冲突随之产生。


这也跟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只重传宗接代,不重夫妻情感有关。

 

你以为婆媳关系真是婆婆和媳妇的问题?其本质是夫妻关系不好造成的,更深层次的本质是:母亲与儿子的合谋。它反映的,是母亲和儿子的关系出了问题,一方越界了,另一方被当成“代理配偶”了。

 

在一部美国家庭伦理片中,一位母亲这样评述她的十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我们并不将子女当作是私产,他们只是上帝暂时托管给我们的。”


西方人往往用对待成年人的态度对待儿童,以便造成“人格平等”。这种种措施,都是为了准备与下一代断裂的。西方人的代际关系强调的是‘断裂——分离——个体化’”,核心是使一个人尽早地从父母的羽翼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在我们中国,很多时候看不到这种“断裂的”代际关系,反倒是靠孝顺来维持的代际的“和合”,哪怕是忍辱负重逆来顺受也在所不惜。

 

受这种“文化潜意识”影响的小夫妻,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永远“以孝为先”,不仅自己活得痛苦,也给他们最爱的伴侣都造成了难以言表的伤害,最终夫妻二人分道扬镳、小家庭破裂、孩子成长在了单亲家庭,可这未必是父母愿意看到的。

 

背着“两个家庭的结合”这个重壳,小夫妻一定会不堪负重。我们可以孝顺父母,但要量力而行,也要有自己的原则和节操。你可以改变,但是初衷应该是为了你自己能够很好的胜任伴侣、儿女、新晋父母这一角色,而不是为了迎合谁的期望。


在我看来,婚姻真的就是两个人的事,而不是两个家庭的事。夫妻之间过的好不好、幸不幸福,双方的父母不能也无法替谁做出决定。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儿,而是两家人的事儿”这句话描述的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政治正确”。

 

我更愿意相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甚至影响到以后跟伴侣的相处模式,而婚姻的开始就意味着你多了一对父母,基于对方父母的关系下还有更多的亲戚、朋友圈,融入对方家庭也是婚姻中必要的一项,所以我们在婚前应该全面考察对方的家庭情况再慎重做决定。

 

我更希望天下的父母们都懂得与儿女们划立科学、合理的界限,让婚姻真正回归“两个人的事儿”这一本质,让婚姻这份被上帝祝福的关系返璞归真、回归简单。

 

也希望天下的儿女们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在婚姻这样的人生大事上,不盲信权威,盲信父辈,懂得尊重自己的伴侣,尝试建立起与我们父母那一代不同的、“以夫妻关系”为核心、以“平等和尊重”为前提的社会主义新家庭。

 

最后总结一下。

 

我认为,好的婚姻就是两个独立的人在一起生活,婚姻本质上就是两个人的事儿,就这么简单。

 

结婚不应该是“两家人变成一家人”,而是“两家人变成三家人”,而这三家人,可以相互依存。


 有了这个共识,大家就都好好过日子去吧。


别扯那么多有的没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微信群、朋友圈)



(晏凌羊新书《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将于7月底在当当、京东网和全国新华书店上市,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