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欢过圣诞节,踩着谁的尾巴了?

2016-12-24 晏凌羊 晏凌羊

(一)

 

真正觉出圣诞节的美好,是有了孩子以后。

 

去年圣诞节前夕,我跟孩子有过这样一席对话。

 

她说:“我们把所有的门都打开吧,不然圣诞老人进不来。”

 

 我说:“不用啊,圣诞老人都从烟囱里爬进来的。”

 

“那我们要不要把灯都打开?”

 

“也不用,他不开灯也能找到你的圣诞袜。”

 

 末了,她还担心地问:“他真的能找到我么?”

 

我说:“会啊,但是你要睡着以后他才肯来。”

 

我记得那天是工作日,我出门前她还在熟睡。后来,我打电话回去给她,她兴奋地在电话里喊:“妈妈,圣诞老人真的给我送了礼物。我不跟你说了,我要给小朋友打针去了。”

 

我送她的是一套扮演医生的玩具,那个年纪的孩子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各种角色扮演。

 

今年,还没到圣诞节,我就已经给小逗号准备好了礼物。为了不被她发现,我把礼物藏得严严实实,生怕破坏掉她对于圣诞老人的幻想。


她提前几天把圣诞袜找了出来,问我说:“妈妈,因为我很乖,所以圣诞老人才来的吗?如果我第一个睡觉,他是不是就第一个到我们家里来派送礼物?”

 

我说:“是啊。”

 

她继续追问:“那他可以每天都来吗?”

 

我说:“不行。因为世界上孩子太多了,他一整年的时间都在准备圣诞礼物,一直忙到平安夜才准备好,所以每年他只能来一次。”

 

她又问:“他是不是一整晚都在送礼物?”

 

我说:“是啊。”

 

她把自己的巧克力拿出来放在桌子上:“那我把巧克力分给他一些吧,他觉得累的时候可以吃。妈妈,那他会来吃吗?他知道这个巧克力是我送给他吃的吗?”

 

我说:“知道,圣诞老人很聪明。你心里想什么,他都知道。”

 

她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圣诞老人。


而我,坚定不移地想护住她这份童心,能护多久就护多久。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穿着红袍的白胡子圣诞老人乘着驯鹿雪橇,背着一大袋子的礼物,从烟囱里爬下来,将礼物放入每个小朋友准备的袜子里。当早上孩子们醒来时,发现袜子里的礼物,感觉惊喜、开心、神奇……


看着孩子们可爱的笑脸以及坚信圣诞老人是存在的纯真表情,你也会被感染。

 

所以,我有什么理由要拒绝圣诞节?

 

 

(二)


 

每年,一到圣诞节,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平安果、圣诞树、狂欢人群、缠绵情侣……节日的氛围甚至比国外还要浓。这种热闹景象让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相形见绌。

 

很多人开始心理不平衡了,连连发问:洋节凭什么就能这么火?好端端的中国人,不弘扬自己的文化,过什么洋节呢?这就是典型的崇洋媚外!

 

我倒觉得,喜欢过圣诞节的人,大多是因为好奇或是单纯觉得好玩。只要好玩,管它什么节,有节就过,有活动就参与。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和厚重的传统、国别意识、民族自信心等扯上联系呢?

 

中国人过洋节的现象之所以有存在的土壤,是因为这些节日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需求。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普遍很大,总不能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也需要一些借口来狂欢、解压,而节日,则可以成为一个狂欢解压的“借口”

 

只是,“借口”不是那么好找的,也不是所有的节日都适合拿来狂欢。五一劳动节不行,五四青年节不行,三八妇女节不行,因为这些节日总带点沉重的色彩,甚至是政治色彩。而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佳节,就更不适合了。

  

你看,我们的春节,俗称“过年”,是为了驱赶一个叫“年”的怪兽的,主题是全家团圆,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吃大鱼大肉、说说笑笑,孩子们讨要压岁钱、放鞭炮。春节有很多规矩和讲究,唯一针对孩子们的仪式就是穿新衣、燃放鞭炮和拿压岁钱。


新衣么?现在人们物质生活丰富了,孩子们也不稀罕穿了。燃放鞭炮么?城里禁烟花爆竹,只能在乡下和城市郊区进行,而且孩子们小,一不小心还容易造成烧伤、火灾等事件。至于“压岁钱”的由来,也有点恐怖意味在里面。一开始,人们用食物来给孩子“压惊”,只有给老人的东西才叫“压岁”,后来因为都用货币来代替了这种仪式,所以统称“压岁”。春节这个节日的源起,跟抱团抵抗恐惧有关。

 

端午节,我们是为了纪念生前过得憋屈、死时死得壮美的屈原,节日主题是吃粽子。清明节,我们是为了纪念死去的祖先,主题是祭祖。中秋节,则跟抛夫远飞的嫦娥有关,节日主题是团圆、吃月饼。七夕节,传说喜鹊会飞到天上去,给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的牛郎织女搭桥。古代人的情人节是元宵节,可到了我们这里,节日主题就只剩下了吃元宵。重阳节,那是给老人过的,节日主题是尊老。倒是有一个非传统节日——六一儿童节是给儿童过的,可惜过着过着它就变了味儿,变成了儿童才艺汇报节。

 

我不是说中国的传统佳节不好,只是总感觉我们的这些传统佳节,多多少少都有点悲凉的气息,不是跟怪兽有关,就是跟死亡、两地分居等等有关,总是以厚重、伤感为主题,强调一种责任、义务和规矩,隐隐中透着些压抑,很难让过节的人放松下来。

 

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强调团圆、责任,哪怕现在过节的形式最后都落实到“吃”上面,比如元宵节吃汤圆、冬至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春节吃大鱼大肉,但一大家子人坐在家里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倒也挺开心。只是,有时候,难免也会因此生出攀比、逼婚之风,令年轻人烦不胜烦。

 

更令人郁闷的是,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所以很多传统佳节就变成了搞关系的佳日。很多人借此敲开所求的人的家门,送去月饼、粽子,然后月饼盒里装金块,粽子里包金条,红包里放支票……好端端的节日变成这样,真是胸闷。

 

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几乎都在强调家族、家庭等概念,几乎没有一个节日有“自我”这个概念,也很少有什么节日能考虑到孩子们的童心或让过节的人觉得自己“值得被宠爱”,而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大部分国人不重视的洋节,则刚好弥补了这一缺失。

 

就像圣诞节,圣诞老人的传说让孩子们的童心终于被“看见”,孩子们拿到礼物后,想到这是圣诞老人趁他睡着以后送来的,非常开心。


世上真的有圣诞老人吗?科学的说法是没有,但其实,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的圣诞老人啊。每个孩子长大以后,有了自己想爱护的人,也会变成圣诞老人,为各自所爱的人送去快乐与幸福。把这种风俗传承下去,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又比如,到了万圣节,大家弄几个南瓜灯,弄一堆篝火,装扮成僵尸、吸血鬼,互相吓唬,看到别人被吓到的表情,逗得其他人哈哈大笑,就满足了小小的恶作剧心理。那一刻,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们,不管是你认识的人还是不认识的,都是开心的,愉悦的,幸福的。

 

现代社会,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都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承压过重是这个时代的标签。年轻人的压力也很大,也需要一些能避开长辈们去狂欢的节日,那就只有长辈们不热衷的洋节了。


事实上,很多西方节日,主题就是放松、搞怪、狂欢、浪漫、童趣,它更注重的是人性的释放和情感的宣泄,强调的是个人和自我,让每个人在节日中找到自己,让每个人知道这个节日是给自己过的而不是别人。

 

那么,年轻人借着洋节自己真正快乐一下,而不需要想到自己肩上背负的责任,也不需要忙着人情应酬,有何不可呢?


圣诞节风靡了那么多年,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还是照过啊,不然也不至于一到节假日,飞机票价飞涨,火车票紧缺,各大高速路变成停车场……所以完全不必担心圣诞节会代替中国的传统节日。

 

以前我们过生日都是吃长寿面,但现在都流行吃蛋糕了啊。咱不能因为来了一棵圣诞树或者一个圣诞老人,就觉得传统文化遭到了冷遇。

 

一个真正有文化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是不该有这种怨妇心态的。而一个真正的大国、强国,一个真正自信的族群,是可以允许多元文化的存在的。


大唐盛世的时候,长安城使节奔走,僧侣流动,商旅往来,东西方文化交流达到巅峰,长安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文化交流中心。今天我们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该有这样开放、包容的气度和胸襟不是?

 

其实不管是什么节日,只要大家玩得开心,能放松身心就达到了过节的目的了。即便你不愿意过这些“奇怪”的洋节,也犯不着站在传统文化的制高点,贬损那些乐意过这些节日的人是没有文化自信、太崇洋媚外不是?


在这个不下雪的冬天,我和父母孩子在一起。我们不会把圣诞这个节日过得很隆重,但也不会排斥它的存在。通过圣诞节,我希望家人能感受到被爱,学会感恩与分享,学会更爱身边的人并给他们送去快乐与温暖。


最后的祝福,送给看完这段文字的朋友:朋友们,圣诞快乐!


 Merry Christmas!


(全文完,欢迎转发和分享)



(新书还在热卖中......圣诞快乐哦!新年也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