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冈仁波齐》:举头望神明,低头不矫情

2017-07-02 晏凌羊 晏凌羊


(一)

 

就在这几天,自媒体圈有很多人在安利一部叫《冈仁波齐》的电影。豆瓣上对这部电影的评分很高,很多人因为这部电影开始叩问人生的意义。

 

据说,这部电影没有脚本,不预设剧情,这是由11个非专业演员和1个路上出生的婴儿历时一年时间艰难演出完成的纪录片。

 

剧中人一路磕着长头,匍匐2500公里,穿越四季,去西藏的四大神山之一冈仁波齐朝圣,电影讲的就是这些人在朝圣路上发生的故事。哦,确切地说,不是故事,只是一段生活。

 

开拍前,投资人不计较商业成本,对导演的要求只有两个,“第一,你必须活着回来。第二,你必须让所有人都活着回来”。

 

或许,也正是因为它更像是一部记录片,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所以看起来很沉闷。我家附近的电影院,每天只排映一场,而且还设在了贵宾厅。我身边坐着的男士,看着看着就鼾声大作。

 

也难怪,整部电影非常写实,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恨,没有任何能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桥段,甚至连美景的镜头都没几个。影片通篇都在记录这11个人的朝圣路,三两句话就能剧透完。

 

如果你去过西藏,看过与西藏有关的纪录片,再看这部电影,就更觉得它似乎有点被高估。毕竟,纯记录式电影实在太不符合我们的观影习惯了。

 

倒是朴树为电影演唱的主题曲,令人眼前一亮。

 

那首歌的歌名叫《No Fear In My Heart》。

 

(二)

 

我去过西藏两次,对《冈仁波齐》里拍到的那些风光并不陌生。


电影中的主角们走过的米拉山口,我也走过。那里海报五千多米,是个大风口,风刮在脸上生疼。我跑着去厕所,结果没跑几步就气喘吁吁腿发软,只敢慢慢走了。

 

藏族人信奉“风吹动经幡一次,就相当于诵读经文一遍”,所以越是风大的地方,悬挂的经幡越是壮观。在那里,我们遇到的磕长头的信众也挺多。


 

第二次去西藏,我在大昭寺待了一个下午,跟一个喇嘛坐在一起喝了一下午的酥油茶。


大昭寺隔壁有人在建房子,藏民们边唱歌边劳作,那歌声听得我也跟着快乐了起来。


(2011年在大昭寺的我)


在西藏,最常见到的,就是磕长头的人,走在朝圣路上的人。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

 

磕长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的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磕长头时两手合十,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

 

在路上,当你见到那些信徒五体投地、三步一拜地向圣城拉萨进发时,你无法对他们坚定的信念无动于衷。

 

是的,开始时,你或者会以游客和局外人的眼光看着他们,但慢慢地,你会开始理解甚至崇敬、羡慕他们。


 

藏族人对宗教的那种虔诚,让每个身历其境的人,内心中都会产生强烈的震撼。你会觉得西藏本身都像是一个个巨大的能量场,你眼中所见的大地山川、一草一木都早已存在于这个巨大的能量场的包围中,人在其中显得很渺小。

 

西藏之所以迷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无论生存条件多么恶劣,那里的人们都相信神灵。


很多信众对物质的欲望极低,低得让世人无法理解和想象。他们辛辛苦苦挣了钱,就把钱全部捐给了寺庙。

 

我一个学佛的朋友跟我说:藏传佛教认为人想成佛是没有其他简单途径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照释迦牟尼佛的方法去做,因此藏传佛教提出了“身口意”的修炼方法。

 

佛教传入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觉得这种仪式太苦了,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分分钟可以“顿悟”,所以就有了“禅宗”。


“禅宗”的核心理论是强调“顿悟”,认为成佛与否关键在于“心”,而不在于修炼多长时间,怎么修炼。

 

听完他的说法,我很“没慧根”地回复了他一句:“这不能说明中原人比藏族人聪明,只能说明他们更急功近利、爱耍滑头。”

 

我又说:“西藏是地球除南极、北极之外的第三极,青藏高原上的风景看着挺美,但自然环境其实挺恶劣的,真要长期在那里住下去,一般人扛不住。当地球上其他高原民族向低地迁徙时,他们仍然坚守在高原之上。如果光靠‘顿悟’而不是‘苦修’,他们拿什么力量坚守到今天?”

 

朋友大概是认为“孺子不可教”,只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

  

(三)

 

我身边有很多信教的朋友,也有几个曾力劝我信这信那,但不管是对宗教还是玄学,我都只是“微信”,因为我很害怕被洗脑,但又觉得有些东西不明觉厉。甚至对中西医之争,我也是观望派。


我愿意敞开心态去学习我不了解的东西,然后得出我认为正确的结论,但我反感的是对某一套理论超乎寻常的迷恋和狂热,不停斥责那些不信这一套的人都是低等生物的邪教徒。

 

到后来,我自嘲:“做个骑墙派、观望派也挺好的,拒绝被改造、被教化,但又不至于太自大傲慢、毫无敬畏。

 

一方面,我认同“宗教也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另一方面,我也认同“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两次去西藏,我都能遇到不少以为自己到了圣地就成了圣人的文艺流氓。他们不曾了解过西藏的人文历史、藏民的宗教信仰,只顾着拿着长枪短炮对着藏民们一顿乱拍,对别人一点都不尊敬,对藏地也没有敬畏之心。

 

我也遇到待人谦逊有礼,旅行期间很注意保护环境、尊重当地风俗的背包客、骑行侠,认识一赚了钱就往西藏的小学里跑。给孩子们送去图书、课桌、文具、衣服的爱心人士。

 

在西藏,我曾遇到过撕扯住我衣角跟我要零钱的藏族小孩,专门卖假货给游客的藏族老板,还有专偷人钱包和手机的藏族小偷。

 

当然,我也遇到过想把兜里仅有的糌粑全拿给我吃的藏族老奶奶,咧着掉光了牙的嘴冲我笑的藏族老爷爷,见我爬不上去一个小土坡就伸手拉拉我的藏族大姐,还有看我走远了,忽然追上来,鼓足勇气诚挚地问我能不能留下来的藏族小伙子…….


也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让我开始思考:高尚或卑下,善良或邪恶,似乎跟你是否信仰宗教或信仰哪种宗教无关。善良的人不会因为不去磕长头就不善良了,灵魂肮脏的人不会因为去趟西藏、信个宗教灵魂就被净化了。

 

宗教有它的积极意义,但或许真不该被无限拔高。

 

我们来一趟西藏,走走看看,发发呆装装逼,回去拿一堆照片炫耀,然后告诉别人我们热爱这里,因为这里信徒虔诚、民风纯朴,可真实的情况是不是真这样?

 

我们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过度解读和消费了他们,却可能与真实相去甚远。不然,那些宣称热爱这里的人,为何没一个愿意留下?说到底,我们都只自私地想让它投我所好,却没人愿对它负责。

 

《冈仁波齐》到底只是一部拍得像纪录片的电影,连角色选择和故事情节都是导演安排的,包括临产的孕妇、快要死去的老人、杀了很多头牛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


 

每一个朝圣的人内心深处究竟是怎么想的,他们是不是也有恐惧和贪婪,是不是时不时需要借助宗教的力量来净化心灵,我们无从得知,因为这部电影里的他们,更像是导演想表达某种语言、某种思想需要用到的道具。


电影《可可西里》所描绘的,也是一个真实的西藏。而我们如果真想修行,哪里不是道场?


 

(四)

 

如果有人问我,这部电影能让你学到什么。


那我的答案是:抬头望神明,低头不矫情。

 

所谓“抬头望神明”,就是你总得信点什么,敬畏点什么。你所信仰的那些东西,就像是悬挂在天边的月亮一样,它不发一言,却时常能叩问你的心。

 

所谓“不矫情”,说到底就是:问题来了就解决问题,问题没来不自寻烦恼。

 

对影片中的几个主角来说,便是这样:想去朝圣,走。车坏了,修。车坏到走不了了,推。遇到河了,照过。累了,休息。休息好了,走。要生孩子了,生。有人死了,葬。


 

所谓“不矫情”,还包括:犯错误后就修正,暂时顺利就感恩。

 

影片中几个主角在朝圣途中遇到一个老人,老人指出他们当中有人没有很严格地遵循磕长头规则,他们毫无怨怼,立刻端正了姿势与态度。到达拉萨后,他们路费钱不够用了,就去打工赚路费。

 

为了免住宿,他们答应生病的店家帮其磕头10万个,然后自觉地在深夜绕着大昭寺磕头两个月,完成对店主的承诺。

 

所谓“不矫情”,还包括:不担忧,不恐惧,但是有敬畏之心;不躲闪,不抱怨,做事能坚持到底。知足,努力,慷慨,平视众生,不贪婪。不给别人添麻烦,也不找自己的麻烦。

 

怀孕妇女在路上生产,生产过程像个母兽。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从原地开始继续朝拜。


 

暴风雪来临,他们继续前行,到点了就从容地搭好帐篷就地休息。

 

看到河水淹了路,他们商量几秒以后就脱了衣服在水中匍匐前进。

 

看到一只前方路面上的小虫,匍匐在地,朝圣者安静地等着,给虫让路。路上遇到谁,就请他坐下喝杯茶,聊个天,从不居高临下,也不妄自菲薄,当谁都是朋友。

 

给家人打电话不问家里牛羊马财产怎样了,只说我想你了,你想不想我。

 

朝圣路上,每个人都坚持走自己的路,不让人搀扶,不让人帮忙。



仔细想想,这趟朝圣之旅,多像我们的人生路!

 

所有人都是独自从生走到死,这趟旅程没人能替你走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谁也无法背负起谁的人生。成熟的人,不会给别人添麻烦,也不给自己找堵。

 

生死的意义可能太难参透,走在路上的我们能做到“抬头看神明,低头不矫情”就已经很不错了。

 

那么,愿前方桥都坚固,道路都光明。

 

愿前路阳光正好,愿我们一路平安。


(全文完,欢迎转发和分享)


一点碎碎念:我知道一定会有人因为不同意我的观点而留言骂我甚至攻击我长相,所以这次我机智地设置了“关注后才可留言”。也许多了这一道门槛,人家也就懒得骂我了,哈哈。最后表个态:我个人觉得西藏风光不及云南秀美,但因为宗教的缘故,西藏有它独特的魅力。我很喜欢西藏,以后有机会还会去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