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晏凌羊:别老拿单亲说事儿,人生的最大负责者是自己

2017-08-03 晏凌羊 晏凌羊



(一)

 

逗号五岁生日那天,我们冒着高温陪她去看猴子,又把她带去商场吃了一顿生日宴。天气实在太热,我爸还带逗号去游了一次泳。


我呢,忙着在家里加班,她游泳回来也没怎么搭理她。

 

我坐在电脑前,逗号找我,要我开椰子给她吃,我说让她等外公洗澡出来。结果……她自己拿了水果刀就去开椰子去了。

 

椰子壳比水果刀硬,但手指头可比刀软,她一用力,手指头就被割破了一个口子。彼时,我在电脑前,我爸在浴室,她居然不声不响跑去找创可贴,试图想自己贴好……我爸洗澡出来看到地上滴了几滴血,才知道她把手割破了。

 

五岁生日当天,就挂这种彩,而她居然因为怕被责骂而选择了隐瞒。我爸觉得伤的不严重,创可贴可以治愈,叫我别批评她。

 

我一开始也不想骂来着,但事后想想觉得不妥,于是先厉声骂了她一顿,说她是用一个最大的错误(受伤了但选择隐瞒,不告诉大人)掩盖另一个大错误(自己一个人用水果刀)和一个小错误(大人忙的时候,像吃东西这种不那么着急的事情就不能等多几分钟),犯了“三连环”的错。

 

接下来,我摆事实、讲道理,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明确告诉她保护好自己是原则性的头等大事,比学跳舞、学钢琴、学认字、学游泳、吃东西、游玩等事情重要一万倍,并表明我之所以那么凶她,是因为爱她、怕失去她。

 

逗号在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问题上犯了错误,我的脾气是红色级别,直接把她骂哭,再哄好。

 

讲文明、讲礼貌等为人处事上犯了错误,我的脾气是橙色级别,说得她沉着脸。

 

生活习惯等犯了错误,比如睡前不刷牙、到点不睡觉、吃太多上火的东西等等,我的脾气是黄色级别,只说得她沉默一会儿。

 

一般错误,我的脾气是蓝色级别,说得她马上回答“知道了,妈妈你好啰嗦”。

 

那天的事情,其实我也为没能看好她而内疚,但我总觉得一个五岁的孩子,不管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不可能时时刻刻有大人盯着。

 

我也不知道平常耳提面命的东西(比如绝不能触摸电源、开水、锋利的刀)等等,她能听进去多少,只有通过遇到事儿时给她不同级别的反应,提醒她哪些事情需要一级戒备,哪些是二级三级。

 

我骂她的时候其实我自己并不很生气,但会表现得很生气。我也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不对,谁都是一路摸索着做父母的。在这方面没有标准答案,选择了一种就等于放弃了另一种,而任何选择都是双刃剑,每个家庭找到适合自己的处理模式就好。

 

习惯用文字记录一切的我,把这事儿发到了朋友圈,并且说明“我种的豆我负责,好的歹的我承担。”

 

好了,虽然把话已经说到了这份上,还是止不住一大堆没生养过孩子的小年轻来教育我怎么教小孩,并且把这事儿往单亲家庭方面解读,好像只有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出现这种问题。


受到这样的批评指责,我第一反应是有点莫名其妙。他们说得好像下次若是再遇到这种情况,孩子选择隐瞒而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他们能负责一样。说得好像我平时从不跟她讲道理,遇到了问题才开骂,且骂完她以后从不安抚一样。

 

有时觉得网络的烦人之处就在于:不管说什么,都会被鸡蛋里挑骨头。每个人都试图在别人说的话里找漏洞,以显示自己比别人正确、高明,而忽视了别人想表达的东西。为此,我几乎每篇文章都尽量写得破绽少一些,但还是架不住别人的曲解、误解。这样,以后我先承认“我是Sb”再表达,情况会不会好一些?  

 

(二)

 

只要表达,必定会遭遇误解、曲解,这一点我已经习惯了。

 

我只是遗憾还是会有一些人,不管你遇到什么问题,永远只会盯着你离异、单亲等等身份说事儿。

 

坦白说,我觉得逗号有这样的反应跟单亲不单亲家庭没什么关系。我们小的时候,遇到这种事儿,也会因为怕被父母骂而选择隐瞒,虽然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孩子对严重性的预估,不如成年人,习惯性地选择隐瞒,很有可能会贻误最佳治疗期。

 

比如,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几个男生真是调皮得无法无天,课间时间上蹿下跳恨不能上房揭瓦。有几个男生居然爬到了房梁上,然后比赛谁能像孙悟空一样翻个跟斗跳下来。

 

结果,一个男生悲剧了,他几乎是一头栽到了地板上。从房梁到坚硬的水泥地面大概有两米多高,他从房梁上一头栽下来,栽倒地上立马就不会动了,连抽搐的反应都没有。

 

八九岁的孩子,一看到这种情形完全吓傻了,跟他在一起玩的男生们也不懂什么救护知识,第一反应是把他抱起来,放到课桌上,假装他只是睡着了。

 

接着,他们发现受伤男生已陷入昏迷,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男生们吓得要死,去找老师,然后老师紧急通知了家长,把受伤的男生送去医院。

 

医院里的医生还很负责,跑来学校让目击者描述当时的场景,以查明那位男生受伤的原因。结果,跟受伤男生一起玩的几个男生估计是怕被老师、家长批评,无一例外地说受伤男生当时只是头朝下趴在课桌上玩,然后不小心摔了下去。

 

目击了整个过程的我,在一旁着急得要死,但不敢吭声。那个受伤男生最后还是被救活了,但是留下了非常严重的后遗症,一低头就头晕目眩,而且这种影响是一辈子的。

 

我常常在想:如果当时男生们不移动他的身体,能马上去报告老师,又或者,在医生过来查问时,能如实说明原因,或许那个受伤男生的伤情不至于那么重。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这次“小题大作”并没有什么错。即便逗号不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涉及到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事情上,如果平常温柔而坚定地说教她不当回事的话,那我照样会非常严厉的。

 

(三) 

 

在一些情感论坛,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言论:我女朋友们的父母离异多年,她从小和妈妈一起生活。跟她在一起,我做什么事情都得顺着她,你哪句话说得不对,她都会和你提出分手。我感觉她脾气太大了,以自我为中心,一点都不温柔和体贴。归根究底,我觉得是因为她出生在单亲家庭的缘故,以后我再也不找单亲家庭的女孩了,她们太缺乏安全感,日后在婚恋上出问题的概率大。

 

更可气的是学校的一些老师,真的素质差到不配为人师。


我一个朋友跟我说,她的小学班主任就是一个在单亲家庭孩子面前优越感爆棚的人。每次单亲家庭的孩子出现个什么问题,班主任老师就变着法找茬、埋汰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家长。比如,不停给孩子定性,说孩子“人格不健全”,家长要多注意。

 

这些言辞,真是听得我一肚子气:难道这位伟大的班主任老师自己的婚姻就固若金汤吗?她自己就没有失去亲人的时候吗?她自己的人格又有多健全?

 

看一些违法犯罪方面的节目,特别是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节目最后主持人、专家等等都会特别关注犯罪者的家庭背景,尤其是父母离异,几乎要被定为“罪魁祸首”。

 

很多专家一上来就开始分析:父母离婚的孩子,心理一般都不健全,难以融入社会,甚至有可能去犯罪。

 

这真的是“以偏概全”了。


有的单亲家庭能培养出犯罪分子,也有的家庭能培养出总统,甚至我们说“培养”这个词都不大对,因为左右一个人的成长因素是多样化的,你根本分不清楚到底是哪一个因素导致了一个孩子成长为后来的样子。

 

即使完整的家庭,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教育,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也同样是存在的。即使是完整的且注重孩子教育的家庭,也有可能培养出一个犯罪分子来。

 

拿单亲家庭说事儿,暴露出来的不一定是自己的高明,相反,很有可能是傲慢。


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某个人提出的某套理论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盲信某套理论并想当然,只会暴露自己的狭隘罢了。

 

我反感别人总拿单亲家庭的孩子说事儿,也反感当事人拿自己的单亲家庭说事儿。我甚至自信地认为,将来逗号不会跟人诉苦说自己出生于单亲家庭的遭遇以求得别人的怜悯,因为她妈也不是这样的人。

 

《我的前半生》里那个坏心眼的小董,也是我所不屑的人。


凌玲在时,她对凌玲言听计从,当唐晶解雇了凌玲,自己就去巴结唐晶,巴结失败后出了阴招,牺牲唐晶,让陈俊生上位,而且她早了解陈俊生这个人会因为凌玲包庇真相。

 


就这样的一个人在做坏事后,还拿单亲妈妈说事,说什么单亲妈妈不容易,单亲妈妈就有资格做坏事?单亲妈妈做坏事就值得被原谅?她女儿好可怜,还得为妈妈使坏背锅。

 

离异与否,单亲与否,只是一种状态,跟一个人的性别、籍贯、血型、星座一样,不能拿来说事儿。


每个人都需要背负自己人生的十字架,对自己生命、生活的最大负责者是自己。


你的人生会怎样,取决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不该取决于你身处一个怎样的群体。


(全文完,你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赞赏)


往期类似历史文章:


1、是谁给了你们歧视单亲家庭的权利?


2、“怪不得你离婚,怪不得你嫁不出去!”


3、我离婚怎了啦?我离婚低你一等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