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晏凌羊:我们终究要学会和“不可理喻”的父母相处

2017-08-21 晏凌羊 晏凌羊



(一)

 

上次哭是什么时候?我发生在昨晚。

 

而这一次哭,离上上次哭,大概有三年了。

 

这一次哭,是因为我发现哄老人家比哄小孩累多了。小孩还可以讲讲道理,但老人家永远讲不通,比如我妈。

 

然后,我觉得有点累,接着就哭了一顿。

 

起因是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因为我是个很心大的人,我甚至都不知道在哪里得罪了我妈。

 

反正,最终的结果是,我像往常一样去哄她,结果她问我“为什么要那样对我,为什么”,还说我“不把她当人看”,而我,完全一头雾水,不知道她为什么生气。

 

她生气的结果,就是赌气去了我弟弟家,并且发誓一辈子不来我这里。

 

我其实早应该习惯了这些,但这一次,却有点难过,因为我最近真的有点不堪重负。

 

这半年多来,我每天只能睡六个小时,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是一只被现实前后夹击、四处逃窜寻找出路的老鼠,没有前程,没有退路。

 

每个人都有无数个觉得自己很委屈、很辛苦然后很想撂挑子崩溃大哭的时刻吧?

 

哭完,第二天该干嘛干嘛,该我们扛起来的担子,重量一分都不会减轻,我们还是得咬咬牙扛起来。

 

天一亮,前夜那些自己为之难过的那些事儿,好像根本就算不得是事儿。

 

 

(二)

 

我没法形容我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极端“以自我为中心”,但也极端“牺牲自己、照亮他人”?对外人(女婿、媳妇算外人)无尽讨好,对家人无限刻薄?是我们一家人幸福的源泉,还是负能量的集中地?

 

我妈辛苦了一辈子,为了家庭几乎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她每天都在辛勤劳作,一刻不停,虽然没有创造多少价值,虽然她做了很多我们根本不需要的事。

 

比如周末起大早给大家做早餐,可早餐是她的弱项,做出来根本没人吃,而且我们习惯早午餐一起吃。

 

又比如,生病的时候,你让她去躺着,但她偏要摇摇晃晃爬起来各种劳作,说是看不下去别人做的家务,扛不住了又说我们不体谅她。

 

她把自己累得半死不活,又对不领情的我们心生怨怼之气。

 

她一辈子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忙活,一辈子自己感动自己。

 

她对家人忘我地付出,但也对家人无限地索取,索取关注,索取爱,索取你对她的感恩戴德。

 

我时常会觉得,她可能活一辈子也觉悟不了,也长不出完整、独立的自我来了。

 

她的心眼儿、眼界就针尖那么大,自我的价值完全捆绑在家人身上,一旦家人对她表现出任何不耐烦,她的世界就崩塌了。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回我妈在田地里忙着秋收,我和我弟放学回家以后就自己做饭吃。

 

饭做好了,可我们等到很晚了我妈还没回来,我和我弟肚子饿得咕咕叫,又不知道我妈到底在哪片农田里忙活所以不好跑出去叫她回来,就先吃了晚饭,把饭菜盖好留着给她(那会儿我爹为了挣取我们的学费常年在外打工)。

 

我妈回家以后,看到我和我弟居然先吃了晚饭没等她,然后就大发雷霆,骂了我们整整一个晚上,边哭边骂,其间夹杂对我爸的各种控诉。


她从跟我爸结婚那会儿发生的一点点事控诉起,我们都很困想睡觉了,但她依然不依不饶在控诉……

 

那时候,我爹除了看小说、吹拉弹唱之外没有其他兴趣爱好。这个爱好,在我看来已经是相当健康、无害而且花费最少的了,要知道,那会儿我们老家很多农村男人要么嗜赌要么嗜酒要不就好色。

 

可只要我爸在家里一拉二胡,我妈就会爆炸。

 

追求快乐是孩童的天性,如果在我妈情绪不好期间,我和我弟为别的事情开怀大笑一次,也会成为“罪过”。她会认为:我们家过得这么悲惨(主要是没钱),你们有什么好高兴的?

 

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为什么她要用那样一种方式去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我感觉和二十年前比,她唯一的改变只是年纪变大了。

 

不管在老家、我弟家还是我这里,不管是我小时候还是现在,我觉得我妈无论何时何地跟何人在一起,都一直活得不开心、不松弛。

 

所有和她相处过的人,她都能找出一大堆毛病,并且把这些毛病无限放大,所以她一生没有任何知心朋友。

 

当然,对外人,她极力讨好,几乎让人挑不到任何毛病。

 

她很重视别人对她的看法,甚至也很在乎别人对她家人的看法。在哪里听到别人说我家人哪里不好,她真的会跑到家里来逼家人按照外人的眼光去“改正”。

 

于是,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跟朋友倾诉一下跟我妈相处的烦恼,见过我妈的朋友立马尖叫着说,怎么可能呢?你妈我又不是没见过!她很好一个人啊,一定是你哪里哪里做得不对惹她生气了。

 

我妈为家庭奉献一切但永远苦大仇深,还时常觉得她所有的不幸都是家人(特别是我爹)造成的。

 

我妈曾经是很辛苦过,但总体而言算是幸运的。我妈几个姐妹中,外公外婆最偏心她,而且她嫁的老公最靠谱,她的儿女最出息、最孝顺,但她还是觉得特别痛苦,而且痛苦了一辈子。

 

说句实在话,其实我更喜欢和我爸相处,虽然他比较马大哈,脾气也暴躁,但他懂得给自己找乐子,也不会隔三差五找儿女的茬,所以相处不累。

 

当然,这话不能让我妈听到,不然她会爆炸,甚至哪天可能会离家出走只为证明她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也有可能。

 

我有时候挺心疼我妈的,因为她一辈子没法觉悟,不知道人生其实完全可以换一种活法来活。如果我建议她,像我爹一样,长出完整的、独立的自我,愉悦自己的同时不给别人添堵,那她也会炸,认为我肯定我爹就是在否定她。

 

她怨恨了我爸一辈子,并且试图将这种怨恨传达给儿女,逼儿女站队。只有我们站在她的角度去声讨我爸时,她才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是被爱、被支持的。

 

对她的言行,以前我觉得烦,现在我觉得她可怜。

 

(三)

 

据我所知,像我妈一样的母亲们,在中国有成千上万。

 

她们那代母亲,似乎从来都不知道“对自己好”是个啥概念。

 

甚至,在她们心目中,对自己好=自私=不称职=不是好母亲=政治不正确,所以稍微过得舒服一点她们就会产生内疚感、负罪感,一生都被“贤妻良母”这个角色和身份绑架。

 

如果心甘情愿做个“贤妻良母”也就罢了,可她似乎并不。

 

她实际上好像并不享受这个身份,所以会一直认为自己是为了家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付出,所以要靠不停索取你对她的感恩来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

 

一旦她们意识到你的某个行为冒犯了她们,她们就觉得自己的整个的人生价值都被你全盘否定了,然后不得不开启新一轮“作天作地”的方式博取你的关注。

 

坦白说,现在的我,家里家外一肩挑,能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孩子安排妥当,我对老人唯一的要求只剩下“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情”这一项,并不需要再多。

 

我是这么认为的: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生活需要承担,都会承受各种压力和困窘。正因为谁都不容易,所以每个家庭成员把自己照顾好(把身体照顾好,心情照顾好),就是在对家人好。

 

我真的宁愿我妈少干点家务、少点时间带孩子、多花点钱,然后把自己弄得开心一些,也好过她永远在埋怨、控诉、不快乐,让我们家的氛围笼罩在一片薄云惨雾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会流泪,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她。

 

我心疼地看着我自己的母亲,一辈子在这样的 46 29082 46 13553 0 0 3900 0 0:00:07 0:00:03 0:00:04 3900思维惯性里打转,无法觉悟,无法跳脱。

 

看她以一种蒙昧、不开化的姿态走过这一生,我觉得实在是太遗憾太可惜。人生有很多种活法,对人对事我们有很多种解读方法,可她选择了让自己最辛苦的那一种。

 

也许是因为自我意志比较强的缘故,虽然成长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但我没有被我妈影响太多,没有去复制她的人生。

 

即便在之前某个年龄阶段,我自觉不自觉地复制过她看待世界的方式,但后来当我觉悟到这一点之后,我一一纠正了。

 

11岁开始,我就有意无意地摆脱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坚持自己的人生自己去掌舵,坚持自己的人生价值由自己去定义,坚持去做我认为对的事情。

 

结婚生子后,当我过到“两个人更孤独”的那一步时,我选择了离婚。离婚之后,我选择了放下,并且从未在女儿面前讲过她爸爸的半句不是,更不要说控诉了。

 

比起我妈,我觉得自己是有点觉悟的。这种觉悟表现在:我的价值感不建立在别人身上,我愿意为我的人生负起全责。

 

我已经通过改变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方式迎来了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并尽力给女儿创造了一个积极温暖向上的家庭环境,但我影响不了我妈,她乐意并且固执地在阴暗潮湿的隧道里走,并且打算一条道走到黑,走到尽头,因为她觉得那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正确的。

 

我想带她出来,去看看外面那个宏大而光明的世界,可我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法把她拉出来,后来也就只能随她了。

 

而我现在能做的,只是进隧道去给她点一盏灯,而且,不被她影响,不被她拉到那个黑暗的隧道中去。

 

早就已经独立起来的我,坚持站在阳光下,不会为了让她觉得不孤独而陪着她隐身到黑暗中去。这听起来很不孝是不是?可我们活一辈子,不是为了要活成父母的样子。

 

我脾气不算好,但我妈一发作起来,我就不敢吭声。


她把家庭变成战场,而我,只能找到文字这个出口,在她看不见的地方把内心的所思所想都倾注于笔端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部分写作,写的只是作者内心的孤独,对吧?

 

也是在这两天,一个朋友发给我一个名词:阿斯伯格综合症(比自闭症程度轻一点的精神疾病)。我细细搜索了相关内容,然后对照我妈的表现,居然发现几乎吻合。


她可能多多少少是有点抑郁的,只是不自知,也不愿承认。如果我带我妈去看心理医生或是精神科门诊,她一定会立马爆炸。


于是,我的心开始变软。


这样,下一次冲突来临的时候,我可能会这么想:不要责备她,她只是病了。

 

很多年前,我把父母当成父母,然后,在他们无法满足我的欲求的时候,我难免会对他们感到有点失望。

 

后来,我把父母当成成年人,我以成年人对成年人的方式去跟他们沟通。

 

再后来,我把父母当成孩子,当成老小孩,尽量去包容他们的缺点和小任性。

 

可现在,当我有了孩子,当我发现有时候跟母亲沟通的难度远远大于跟孩子沟通的难度时,我忽然觉得:也许,我应该把她当病人。

 

看电影《亲爱的》,我最有感触的是一个镜头:佟大为饰演的律师在职场中受了委屈回到家,不得不面对他那个发病的妈妈。他像往常一样做饭吃饭,但他妈妈突然把饭桌布掀起来,泼了他一身汤水、饭菜。他拿着碗筷沉默很久以后,说了一句:“妈,我错了,对不起”。

 

这个镜头之所以令我动容,是因为律师那几秒的沉默。

 

在这几秒钟里,他想了什么?先是惊愕,后是愤怒,然后是心酸、难过,接着是心疼和体谅,最后他采取了最理智和成熟的方法去应对母亲的不可理喻。

 

所谓的成长,或许就是一个逐渐减少与这个世界、与他人对抗的过程。

 

人到中年,每个人都不堪重负,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而我们的精力实在有限,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抓大放小,做出当时当下最有利于我们、对我们损耗最小的选择。

 

我们终究会以某种方式,达成和父母的终极和解。

 

我们终究会对父母越来越少要求,到得最后,只剩下“你还在就好”。


(全文完,欢迎转发和分享)



往期历史文章:


1、与父母和解吧,在死亡把他们和我们分开之前


2、大多数父母不是祸害,他们只是普通人

一点请求:目测又会冒出来很多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对我各种求全责备。唉,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言行,那你都对。晚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