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庐隐:敬命运一杯酒,再苦也不磕头

2017-08-24 晏凌羊 晏凌羊

(一)

 

说起命运悲惨的民国女作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萧红。

 

的确,萧红命苦,童年过得不大好,身体也很虚弱,伤筋动骨地爱过几个男人,但没一个能陪她走到最后,有的对她家暴,有的抛弃她……


这个苦命女人31岁就在日军轰炸中的香港死去,死前绝笔“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跟萧红一样命苦的女作家,还有庐隐。


 

庐隐的名字,大家听起来可能不熟悉,但在民国时候,她与冰心、林徽因并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冰心和林徽因的文字,相对比较婉约,而庐隐的文字却充满了悲观主义色彩,这或许跟她的出身以及经历有关。

 

冰心和林徽因都家境富裕,从小倍受亲人宠爱。父母出身书香门第,能诗善文,知书达礼,用现在的话说,是“白富美”。

 

而庐隐是什么人?

 

是一个小时候差点就被亲生父亲扔到江里的人。

 

(二)

 

庐隐本名黃淑仪,189854日生于福建闽侯县。

 

她的父亲是清朝举人,母亲是非常封建传统的女性。

 

庐隐出生这天,祖母去世了。

 

她家里人认定这个女儿是个“灾星”,就将她交给奶妈喂养。

 

就这样,刚出生的庐隐成为了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人。她跟着奶妈去乡下生活,并在缺失亲情的村野里长大。

 

大概是奶妈照顾不周,庐隐两岁时生一身疥疮。到了三岁,依旧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却爱哭闹,脾气倔强。

 

后来,庐隐的父亲赴长沙任知县,她的父母带着她前往。

 

乘船途中,她因想念奶妈而终日哭闹,她的父亲一怒之下竟将她抛入江中。所幸的是,她被一听差搭救,才免一死。

 

庐隐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留下孤儿寡母陷入困境。

 

舅父将他们接到北京,此后,庐隐便在外祖父家生活。

 

我们不难想象到,像她这样不受重视的孩子,自然没什么上学的机会。十岁以前,她只跟没上过学的姨妈学背过《三字经》。

 

十岁以后,她才被送到一所收费低廉的教会学校。

 

因脚上长疮,她几成残废,后又肺管破裂,吐血不止。她形容自己的童年时光,用的是“没有爱,没有希望,只有怨恨”这样的词句。

 

经受家庭冷漠、病魔折磨的庐隐,在一个美国女人感召下,皈依了宗教,成为了一名基督徒。

 

对此,庐隐后来是这么解释的:“宗教的信仰,解除我不少心灵上的痛苦,心理作用,我受惠不少。现在虽觉得是一件可笑的事,但也多谢宗教,不然我那童年的残破的心,必更加残破了!”

 

(三)

 

庐隐13岁的时候,考进了女子师范学校(可能相当于现在的中专)。

 

其间,她在舅父家认识了表亲林鸿俊,这位少年家境贫寒但聪明俊朗。

 

两个少年逐渐亲密了起来,林鸿俊甚至一度向她提出了结婚的请求,但庐隐的母亲和哥哥觉得他读书少,又贫穷,坚决不同意。

 

处于叛逆年纪的庐隐对此表示非常气愤,并给母亲写信说“我情愿嫁给他,将来命运如何,我都愿承受。”

 

庐隐和母亲在她的婚事问题上杠上了,她的性子很刚烈,母亲最后只得答应,并提出一个条件:大学毕业后才举行婚礼。

 

你看,很多时候,很多婚姻,父母越是反对,当事人就越是觉得对方无法割舍。

 

要我说,如果一对父母想反对儿女的婚姻,最好的方式不是横加干预,而是坐视不理。要知道,所有连父母都不看好的婚姻,都是从内部垮掉的。

 

父母去干预,就会把情侣之间的矛盾给转移了。父母和儿女之间的矛盾占了上风,原本不合适的恋人可能反而会变得空前团结,只想着联手解决掉父母这个障碍,而无暇去考虑对方是不是适合自己的人。

 

如果父母不干预,让情侣之间的矛盾自然爆发呢?


恭喜你,你的目的反而达到了!

 

庐隐这段恋情就是这样。好不容易争取到和对方在一起的机会,但交往中,她发现两个人志趣不同,便提出了解除婚约。

 

林鸿俊从小丧母、青年丧父,家庭条件也不大好,但庐隐为了他的学费四处张罗。

 

内心深处还是爱女儿的庐隐母亲,为了成全她,以亲戚名义资助了林鸿俊两千元,使得林鸿俊如愿以偿考进了北京工业专科学校。

 

林鸿俊毕业后,在山东糖厂当工程师。

 

他有了点经济实力后,“直男癌”就犯了。他极力劝说庐隐在多事之秋的年代不要过多地抛头露面,不要热衷于社会活动,而应做一个相夫教子贤惠的知识女性。

 

同时,他还表示他不满足现状,要准备报考高等文官。

 

这让庐隐有点看不起他,觉得他太钻营,与自己志向太不相同,所以她二话不说取消了婚约。

 

 

(四)

 

庐隐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北平、安徽安庆和河南开封等地的学校任教。那会儿很多大学不招女生,她想进一步深造也没机会。

 

两年后,北京女高师招生,庐隐要去报考,她母亲极力反对(话说她母亲怎么老反对)。

 

庐隐为筹学费,又到安徽教了一学期书,积攒了200元,于1919年秋报考女高师。

 

可惜,因为错过考期,她只能在国文专修科旁听。

 

一学期后,因成绩优异,她与同为旁听生的、后来享有一定名气的女作家苏雪林一起转为正班生。

 

在校期间,庐隐开始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她纵论社会,阔言人生,倾诉女性的苦闷与烦恼,向往女性的自由、解放,并加入了由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创立的文学研究会。

 

在学校里,她结识了北京大学学生郭梦良,两人一见倾心。

 

可是,郭梦良是有老婆的。上大学前,他就在老家结过婚了。

 

庐隐对此充满了矛盾,但还是禁不住对郭梦良的一往情深。

 

毕业后,她还是不顾双方亲友的反对,在上海与郭梦良结婚了。

 

婚后,庐隐与郭梦良遵郭父之命回福建老家探亲,与郭的前妻同住在一个屋檐下。

 

郭梦良的原配和老家人一直把她当“小妾”看待,这使得自尊心极强的庐隐非常郁闷。

 

悲哀的是,生活在北京的庐隐的母亲见庐隐闹退婚,本就很郁闷,见她竟然下嫁一个有妇之夫“做小”,更是郁郁寡欢。

 

这个思想传统的老太太遍受亲友、街邻的冷嘲热讽,无地自容,不得不迁回老家,终日郁郁寡欢,不到两个月便告别人世……

 

庐隐与郭梦良又回到上海。

 

郭梦良忙于自己的事业,创办上海自治学院,忙得席不暇暖,无法陪伴庐隐。

 

那时候,他们的女儿郭薇萱出世了。

 

庐隐忙于洗尿布,忙于柴米油盐。两夫妻收入甚微,一家人过得捉襟见肘甚至营养不良。

 

厄运接踵而来,郭梦良本就有肺病,由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于1925106日撒手人寰,把10个月的女儿郭薇萱留给了庐隐,享年27岁。

 

面对灭顶之灾,庐隐硬撑着把郭的灵柩护送回福建,与郭的父母及前妻一起过了度日如年的8个月。

 

毁灭性的打击接二连三,丈夫去世三年后,庐隐最亲密的挚友石评梅患急性脑膜炎猝亡。

 

庐隐绝望地感叹“死比生乐”。

 

(五)

 

变成单亲妈妈后的庐隐,虽然过得并不很如意,但她还是在文坛享有声名的,她开始有了追求者。

 

一个在政法大学读书的叫瞿冰森的青年,频频向她表示爱意。

 

郭梦良去世时,庐隐已经年届三十。


她本就长相平平,扁平脸,塌鼻子,又矮又瘦。

 

面对这个追求者,庐隐有点自卑,觉得“我不应当爱他,也不配承受他的爱”,所以理智地拒绝了他。

 

她的“理智拒绝”,成为了一颗检验渣男的“试金石”。

 

年少轻狂的瞿冰森并不理解庐隐的良苦用心,反用刻薄的语言讥讽她,最后竟带着一位靓丽的少女到庐隐面前炫耀。

 

庐隐失望透顶,甚至真想一死了之。

 

有段时间,庐隐过得很颓废,常常喝酒喝得大醉。

 

追求她的男人也有,但她一个也不放在眼里。高兴的时候,跟对方吃饭游玩,一旦有人开口求婚,庐隐就将其轰出门去。

 

就连她的好友苏雪林都说:“这时候的庐隐似微有点玩弄男性的倾向,大概是由于心理过于郁结使然。”

 

这时候,一个叫李唯建的青年大学生,悄悄地走进了庐隐的生活。

 

李唯建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会写诗,人长得很帅气,甚至已与徐志摩、沈从文、邵洵美等名流有了交往。

 

起初,李唯建很崇拜这位女作家。经人介绍后,两个人相识相恋了。

 

李唯建是孤儿,早年丧母,他的潜意识中渴望“一个好的有力量的乳母”。而庐隐长他8岁,创作上又是成功人士,正是他想要的对象。

 

这段爱情,也照亮了庐隐,她说自己“从重浊肮脏的躯骸中逃逸出来了”。

 

两年后,他们结婚,婚后去日本度蜜月。

 

有了女儿李瀛仙不久,他们回国,住在杭州西子湖畔。

 

只可惜,庐隐还是逃脱不掉婚姻不幸的魔咒。

 

庐隐教书、写作,做家庭主妇,而她的“小爱人”李唯建呢,长期闲散在家,又有大男子主义思想。

 

他不干家务,要求庐隐既做职业妇女养活全家,又做贤妻良母。特别是对两个同母异父的女儿,他有明显的区别对待,这令庐隐十分伤心。

 

庐隐靠喝酒和打麻将消愁,她的小爱人则不时溜出家门,甚至有庐隐的朋友怀疑他去逛窑子。

 

有这样的态度和传言,并不能说明李唯健是个坏人。

 

或许,那会儿的他是太过自我、太不成熟吧?把一个还不懂得如何去承担责任的男人仓促地推入鸡毛蒜皮的婚姻中,女人多半是要自食苦果的。

 

1934513日,庐隐分娩时难产。

 

为了省钱,夫妻俩没上医院,而是请民间的接生婆接生。

 

庐隐的子宫被接生婆划破,流血不止,高烧不退。

 

在转往大华医院的救护车上,庐隐留下了遗嘱:“开追悼会要用基督教仪式,口中不断地念上帝,主。”

 

就这样,庐隐匆匆地走完了她36个春秋的人生之旅。

 

庐隐离世,李唯建悲痛欲绝,但无力回天。葬礼那天,他将她的全部作品放进棺内,与其永世相伴。

 

贫穷、年轻的李唯建无法抚养两个孩子,于是,庐隐的舅父黄勤领养了郭薇萱(郭梦良之女),李唯建带着瀛仙回到四川。

 

70岁时,李唯建作自传体长诗《吟怀篇》回忆与庐隐恋爱、生活的往事。1981年,李唯建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六)

 

庐隐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嫉邪”,但她为人却很豪爽,乐观。

 

跟她齐名的苏雪林说她“一生英风飒爽,这是她的天真可爱和过人处”。

 

茅盾对她的为人也十分称道,并在《庐隐论》中赞赏说:“庐隐作品的风格是流利、自然。她只是老老实实写下来,从不在形式上炫奇斗巧。”

 

我想,生活中的我们大多会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选择伪装,但在透露着真情实感的文字里,我们是没法伪装的。

 

我更愿意相信,庐隐的作品代表了她自己某些时刻的真实心境。

 

想庐隐一生,的确挺可怜。

 

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她几乎就没受到过命运的眷顾和宠爱。

 

在短短的36年生命里,父母之爱,家庭之暖,都与她无缘。

 

虽然曾有爱情短暂温暖过她,可最终又让她感受到了寒冷。

 

有人评论说,庐隐总是不长记性,总是盲目地去爱,总是不愿意脚踏实地地生活,我倒觉得这种评判未免显得太刻薄。

 

她是太渴望爱了,谁不渴望?但谁能掌握变幻的爱情与虚浮的人心?谁又不害怕孤独呢?谁又不曾因为孤独无助而犯错?

 

相比那个年代的女性,庐隐只是活得比较独立、自我,比较不惧怕世俗的眼光,不愿屈从于男权社会那一套社会规则。

 

如果她能有林徽因一样的美貌,冰心一样的家境,或许她的命运又是另外一副样子。

 

童年没有被善待的人,往往不懂得善待自己。

 

庐隐和萧红一样,有着不幸的童年,她们将这种不幸化为被人们广为传颂的文字,虽然命运多舛,但最终青史留名。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宣扬爱和温暖的作家(比如冰心),也需要揭开生活中惨烈、残酷那一面的作家(比如庐隐)。

 

相比冰心春风化雨、润泽人心但读起来软绵绵的文字,我更喜欢庐隐写的。她的文字,像是一把冷冷的刀切上了现实这块排骨,读起来很带劲儿。

 

冰心也写小说,但她只是提出问题,流露出一种带着宿命感的、软弱无力的情绪;而庐隐的“问题小说”提出的问题更尖锐深刻,小说的主人公都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像她自己。

 

单从文学成就来说,我觉得庐隐是在冰心之上的。

 

她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惊世的容貌,甚至都不被父母所珍视,但她像是野草一样顽强生长,并且在那个乱世中,凭自身的力量走上了文坛,散发出了耀眼的光。

 

庐隐说:“我的心是浮动的,无论到了什么地方,我都不能平静地久住下去,算命的人说我正在走驿马运,所以要东奔西走。我自己虽然不信命相,不过喜欢跑,我是不否认的。”

 

以前我听算命的人说过,命带“驿马”的人比较闲不下来,总是把自己弄得很忙,所以古人说“驿马入命,心不安闲”,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一生奔波劳碌命”。

 

庐隐的一生的确奔波劳碌,不得享福,但我估计连她自己都没想过,她会那么早离世。

 

看完她的故事,我不知道你会可怜她还是会嘲笑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她有一颗不屈的、敢与命运抗争的心。

 

虽然,她最终抗争不过命运。

 

俗语有云:“命里只有三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

 

我忽然觉得,或许,我们能成功,我们能幸福,都是命运允许的。

 

但还是要抗争,还是要努力啊,就像庐隐一样。

 

王蒙先生在论述人在境遇中的主动性美德中有这样一段话:“人在境遇中的主动性,就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依天行健,自强不息。关键在于什么情况下都有事干,至少是有科目要学。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活计,长进的可能,积累的可能。找不到百分之百的可能就找百分之一的可能或千万分之一的可能,一点点可能也要发挥其作用,而毫不在乎有什么说法,有什么眼神。”

 

很好。


对命运,我们敬酒,但绝不磕头。


(全文完,欢迎转发和分享)


一点碎碎念:听说,超过两千五百字以上的文章大家就没耐心看了。我自己也明显感受得到,讲出轨小三婆媳渣男,阅读率会飙高;讲点别的,阅读率就下降。那些狗血,我自己都写腻了,但读者依旧意犹未尽。这个,我觉得有点尴尬。这几天我可能都会写点民国往事(其实也同样精彩,而且看完还可以长知识),过几天再写人情世故、情感励志。做个”公号狗“不容易,感恩支持,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