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晏凌羊播音:重回好人的路,为你而来

2017-10-17 羊羊 晏凌羊

点击上述音频

可收听羊羊的播音

水平比较业余,请见谅



重回好人的路,为你而来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如果不是那个叫拉登的人,我们可能很难有机会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和宁夏西海固无比近似的地方,除了美国人的军靴和难民的蓬头垢面,它的一切印象符合一个地理系学生的学科经验:干旱、缺水、尘土飞扬以及自然而然的贫穷。


在很多场合,阿富汗在人们的眼中已然与“塔利班”、“恐怖主义”画上了等号,然而,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一问世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人对战火丛生、荒凉贫瘠、落后野蛮的阿富汗的片面印象。

 

也许,选择阿富汗这个遥远、备受战争折磨的国度,这个近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全球发生冲突的焦点之地作为该书的背景,确实不太可靠,但《追风筝的人》中所讲述的那些亲情关系、孩童时期的友谊、请求宽恕的勇气以及只能存在于爱当中的救赎的大众主题,无论你身处何处、经历过什么样的文化熏陶、肤色为何,都会被它深深地感动。


这本阿富汗作家的新作,占据美国两大权威畅销书排行榜《纽约时报》排行榜、《出版商周刊》排行榜长达80余周,气势不输红透全球的《达•芬奇密码》,不能不让人惊叹称奇。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追风筝的人》更是掀起了全球观影狂潮,广受热评。


《追风筝的人》不仅是一部政治纪事,一部有关阿富汗的史诗,更是一部成长小说,一出关于救赎的心灵影像,一场关于善恶的尖锋对决,一曲命运洗礼的悲喜之歌。

 

《追风筝的人》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童年的往事和他成人后对儿时过错的心灵救赎过程。


阿米尔从小生活在阿富汗一个富足的家庭里,他的爸爸为人正派高尚,非常有威望。仆人阿里是阿米尔做法官的爷爷收养的一个孤儿,他跟阿米尔的父亲从小一块长大,情同手足。


阿里的儿子小哈桑是个先天有缺陷,长着小兔唇的孩子,是阿米尔童年最亲密的伙伴。哈桑也和阿米尔一样,很小的时候就没了妈妈。他对阿米尔忠心耿耿,就像自己的父亲对老爷那样的死心塌地,无论是阿米尔做了什么,他总是一味的信任跟包容。


在阿米尔遭受坏孩子的欺负的时候,他也是挺身而出,为朋友两肋插刀。可是,在阿米尔的内心深处却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并没有把这个出身低贱,目不识丁的哈桑当作自己的朋友。

 

在阿富汗,一直都有冬天赛风筝的传统,并且按照惯例,那些被击落的风筝可以被看作是胜利者的奖赏,哈桑聪明机灵,是个追风筝的能手,但1975年的那个冬天的赛风筝会却让阿米尔和哈桑友情彻底的决裂。


那次的比赛,阿米尔成了冠军,哈桑为小主人去追那只被击落的风筝。习惯了哈桑的一诺千金,阿米尔知道他肯定能顺利完成任务,他满心欢喜地等着哈桑为自己带来战利品,可哈桑迟迟没有回来,阿米尔只好出去寻找。


可却在找到哈桑的那一刻惊呆了!


原来,追到风筝的小哈桑遇到了麻烦:几个曾经找过阿米尔麻烦的坏孩子逼迫哈桑拿出风筝,而他不愿意,于是,势单力薄的他被这几个坏孩子强暴了!


残酷的一切,让站在巷口的阿米尔全部看在了眼里,可他却没有勇气上前制止。


那次事件之后,阿米尔内心就开始被羞愧与痛苦所折磨,这样的感觉一直把他压得透不过气来,终于,他在父亲面前撒谎说哈桑是小偷,让父亲赶他们走。


哈桑为了阿米尔不受他父亲的责备,毫无怨言地承认并黯然地离开,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没有会面。


911事件”之后,阿米尔随父亲去了美国,在美国的日子,他们过得很窘迫,但靠着父亲卖力的打苦工,阿米尔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开始工作,恋爱,结婚,直到父亲去世。


对他而言,平淡的生活正好是他用来淡忘过去回忆的良方。


父亲去世后的某一天,阿米尔居然意外得知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可惜生活在阿富汗哈桑已经死去,阿米尔历尽艰辛找到他留下的孩子,把他带去美国并决定做他的父亲。


有一次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的时候,阿米尔听到自己在对哈桑的孩子说着当年哈桑对自己所所说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累积多年的忧郁和自责终于在那一刻释放。在那一刻,阿米尔或许也明白:与其为自己的过错终日忏悔、郁郁寡欢,还不如去为获得救赎而努力。

 

我想,《追风筝的人》之所以在全球广受欢迎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写了太多可以触及我们内心的东西。


我们当中许多人大概都面临过与阿米尔类似的困境:在生命某个成长的阶段,总会有过那么一次深刻的错误、缺陷、遗憾、难堪让我们耿耿于怀,痛心疾首。即使有过千百回的反思、痛悟、自责也难以找到释放的出口。


或许我们也曾用华丽的谎言来麻痹自己,或许我们也会偶尔假装遗忘,但只要我们愿意选择继续保持着清醒,那么这些记忆还是会像梦魇一样,隐藏在内心深处,伺机发作。


除了少数破罐子破摔的人之外,没有人愿意因为一次的错误就甘心承认自己是堕落、丑恶的,所以,我们也会像主人公阿米尔一样,在苦苦地寻找那个打开自己心结的钥匙。


在反复的挣扎与矛盾中,小说中的阿米尔渐渐有所了悟,其实,有着不光彩过去的并不仅只是自己一个,他的未婚妻也有过离经叛道的往事,自己视若神明、大义高洁的父亲也会背叛朋友,和朋友的妻子通奸……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不同的是,他们都没有像阿米尔那样,将罪恶感压抑在心底,毫无作为地折磨着自己。


未婚妻把过去坦诚地告诉爱人就已表明其实自己已从过去走出来;而父亲,虽然生前也没有承认弟弟的身份,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他对哈桑深沉的爱——他们都选择了勇敢去面对那些不堪的往事。


摆在阿米尔面前的选择是:要么继续过着以前那种暗无天日,继续背负沉重的旧日的罪恶感,要么直面过错,抬起胸膛,勇敢原谅,给自己机会去弥补生命的缺口,找到“重回好人的路”。

 

读完这本书,我在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霍建起导演的电影《暖》的结尾井河说的那句话:“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的,由此说来,我是幸运的。”


阿米尔是幸运的,他不仅完成了对哈桑遗孤的救赎,也完成了自己从胆小懦弱的孩子到勇于承担责任的男人的蜕变。


在我们这个时代,尊重个人必然要成为每个现代社会的基础性共识,这与宗教、种族、地域、血缘无关,无论您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在《追风筝的人》里寻找到心灵安定的力量:那就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破罐子破摔,不要沉迷于悔恨、内疚和自责不能自拔,重要的,是要勇敢地学会原谅,振作起来,开朗起来,建设性地对待未来的人生.

 

也许,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追风筝的人。那在半空中飘飞不定的风筝,或许就象征着那迟迟不肯落地、无法让我们安心的责难和心结。我们每个人都在它的下面追逐、奔跑,无论多苦多累也在所不惜。


《追风筝的人》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暗示:只要相信风筝会终有落下的那一天,只要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终有一天,风筝会被追到,并且会平静安稳地停落在我们的掌心,让我们走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一点碎碎念:羊羊的新书在京东可以购买了。这几天正在做活动,五折。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购买。感谢支持,咱们明天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