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晏凌羊:不是每一个杀人犯,都可以找原生家庭来背锅

2017-11-14 晏凌羊 晏凌羊

戳上方蓝字「置顶」晏凌羊

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十一月

家庭教育是很重要,

但并不是所有事都要在家庭方面找原因


不是每一个杀人犯,

都可以找原生家庭来背锅

文/晏凌羊


1


2017年11月12日下午4时,湖南益阳沅江三中发生一起命案。


一个高三学生罗某杰把班主任鲍老师刺死了。


起因不过就是班主任鲍老师要求学生留校写作业,罗某杰不想写,鲍老师说不写那就转班,罗某杰便将随身携带的弹簧跳刀刺向鲍老师颈部。


一场惨剧发生了,鲍老师猝不及防被刺中,随后他被送到医院,却因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死亡。


网上流传的现场视频中,鲍老师被推上救护车的时候,女儿在旁边声嘶力竭的叫“爸爸,冒(没)得事。”


场面甚是悲伤。


湖南省益阳市公安局通过其官方微博发文称,“犯罪嫌疑人罗某杰(16岁)已被公安机关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就在惨剧发生的前不久,鲍老师还将“胡杨助学金”给了罗某杰,而罗某杰在班里学习成绩还不错,只是为人比较“孤傲”。


鲍老师的同事感慨:“一个自认为爱的学生,如今却要了他的命,多么无助……”


鲍老师的家庭状况并不算好,妻子前些年被查出乳腺癌,女儿还在读书,就在他的班上。


两个家庭,因为这起惨案,滑入了不幸的深渊。


仔细看完报道,我觉得很难理解凶手的行为。


这对师生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甚至没有任何符合逻辑的起因。最大的可能,也许只是凶手的情绪控制能力、共情力太差。



2



这样的例子其实屡见不鲜。


今年9月份,在日本静冈市,一名16岁的高中生在自己房间里玩游戏时,51岁的父亲喊他“吃饭了”,少年随即恼怒,冲去厨房拿刀刺向父亲数次,而父亲在送医后确认死亡, 39 38173 39 15231 0 0 3860 0 0:00:09 0:00:03 0:00:06 3859冈县警方以杀人未遂的罪名逮捕了这位少年……


广西某中学高一男生在宿舍午休时,被室友用水果刀刺中脖子,不治身亡。有网友称,只因为死者生前叫嫌疑人不要乱晾内裤产生矛盾,引发了这场悲剧。


上海新茂大厦后门卸货区,一名快递人员欲进入大楼时,被保安要求出示证件。快递员一怒之下持刀先后刺伤5名保安。


从日本返回上海的留学生汪某到机场不久,与前去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随即取出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9刀,导致顾某当场倒地昏迷。


2012年8月,韶关南雄市邓坊镇赤马村委会四头门村一名8岁的小女孩小红离家外出放牛,在路上发现同村的16岁少年张某年在地里偷西瓜,遂发言制止,谁知一句话让张某年恼羞成怒,在扭打中将小红拖下鱼塘,并用双手掐住她的脖子按入水下致其死亡。


一个从小听力受损的孩子备受父母溺爱,上中学后经常违反学校纪律还经常跑到一家复印店上网。最终,这个只有15岁的孩子因被复印店女店主怀疑偷窃现金,一时冲动而夺去了女店主的性命。


这几起命案似乎都有类似的背景——几句口角、琐事争执、一点不顺心都成了杀人的“触点”。


媒体分析这些人犯罪的缘由,总爱在他们的原生家庭中找原因:比如,缺爱,缺关怀,或者父母对他们溺爱,他们的思想才发生扭曲。


如果这样的问题少年成长在单亲家庭里,人们又开始分析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仿佛如果他们生长在完整的家庭里,这样的灾祸就可以避免。


坦白说,对于这种归因方式,我是不大认可的。


有一类人,他们缺乏为人最起码的共情能力,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较低,加之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很差,非常容易在暴怒下采取极端行为来捍卫自己。


“你给我造成麻烦,我就要在肉体上消灭你”,这就是他们的逻辑。


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性格、行为,到底是不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所致,这很值得商榷。


3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类人?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但对触犯自己利益的事一点都不能接受。


日本留学生江歌案中,被口诛笔伐的刘鑫和杀人凶手陈世峰就是这种人。


因为刘鑫和自己分手,陈世峰就无法接受,不断纠缠,甚至起意杀人。因为舆论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刘鑫就选择逃避,对江歌母亲的痛苦视而不见。


江歌的妈妈,在一次曾试图通过刘鑫就职的单位找刘鑫联系方式。一个负责人说,我有,但我有什么义务给你呢?这样吧,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在楼下等,等一年都行。


那个负责人给或不给都不是大问题,给江歌的妈妈电话号码并不是他的义务,但面对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态度居然这么刻薄,完全缺乏共情力,确实令人心寒。


在婚姻关系中,也有一些人面对伴侣的痛苦、歇斯底里,表现得非常麻木。他们只觉得对方打扰了自己休息,却从未曾想过:是他们自己的言行,导致了伴侣的痛苦。


他们自己打个针,就觉得疼得要命,但伴侣生个孩子或者动一场手术,在他们眼里就不算是个事儿。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宰我问孔子:“爹妈死了,非得守孝三年么?”


孔子反问说:“不这么做,你安心么?”


宰我说:“安心啊。”


孔子就无话可说了,宰我走后,孔子说:“宰我不仁!”


人与人交往,我们通常会讲到一个词:仁爱,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后来,我慢慢了解到:这种能力,就叫做“共情(EMPATHY)能力”,或译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心理学家解释是:每个人都是有自恋的,具备共情能力的人,能超越自身的自恋而去理解别人自恋的能力。


人们把拥有这种能力的人,称为“有人味儿”。


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具备这种能力。


他们高兴的只有一件事:这件事是否符合我的利益,我自己到底开不开心。别人的死活和感受,不是他们所能考虑的范畴。


共情力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本能。你可以去观察下孩子们:多数孩子在抢夺对方玩具、动手打哭对方的时候,会有犹豫的自觉的。他们大多能意识到,这个事自己做得不对,但还是控制不住做了。


小孩的情绪控制能力差,但最基本的善恶还是明白的,看到别人因为自己而感受到了痛苦也会不安,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而有的人,似乎天生不具备这种本能。他们用不断作恶来保护自己,绝对不以为错,还处处自我原谅。


曾经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天生犯罪人格存在么?


我认为是存在的。


有一部分反社会人格的人,在情感上不懂“共情”,没法对自己的恶行忏悔,拥有天生的杀手潜质。


他们感知不到愧疚、罪恶感等情绪,一切都屈服于欲望带来的快乐,在他们的人生体会中,就没有过关于罪恶感的一切负面体验。


不管父母怎么努力,怎么教育,可能都撼动不了他们分毫。


4


在心理学家看来,一个缺乏共情力的人不是道德缺陷,而是一种心理的“疾病”。严重的,可能会因为一点点事情而杀人。


缺乏共情力的人,核心特质是冷漠无情,对他人的痛苦和承受的伤害表现得麻木不仁。他们平时可能看起来很冷酷、性情稳定,但其实更具攻击性。甚至,这类人的攻击行为更具预谋性,破坏性更大,后果也更为严重。


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个人缺乏关心别人的能力,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感受的能力,就要远离。


真的永远不要低估缺乏共情力的人作恶的底线。因为有些人的心中藏着一只恶魔,即使他未成年。


很多年前,我曾经关注过一个案子,难过得我好几天睡不着觉。


2009年 5月 28日,陕西陇县某中学初三学生刘涛像往常一样,推着自行车从学校门前的街道穿过,准备回家。


突然,镇上三个颇有名气的“小混混”侯翔、唐小健、厉广挡住了他的去路。


刘涛被围殴,打得奄奄一息。他曾向三人求饶,回家拿钱赎命,但带头的小混混侯翔却说:“咱不要他钱,咱要他命!”


刘涛看到他们真得想杀死自己,用尽全力逃脱控制,却被追上了。


天黑以后,侯翔三人持刀刺向刘涛的腹部。刀子太钝了,刺了几下,没有捅进去。侯翔便跟唐小健一起用绳子勒脖子。


接下来,残酷无比的一幕上演了:侯翔拿出长刀去剁刘涛的右小臂,野兽一样凶残的侯翔竟将刘涛右小臂的骨头折断,连斩带拽硬生生卸了下来。


侯翔问唐小健,“刘涛死了没有?”

唐小健说,“不知道。”

侯翔说,“再补几刀!”


唐小健竟丧心病狂地在刘涛腹部连捅了23刀。


年仅 15岁,在家里连一只鸡都没有杀过的刘涛就这样被杀死。


而当时,翘首期盼等着儿子回家的刘涛爹娘怎么也不会想到,温顺听话的儿子已经变成了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


而导演了这场“杀人游戏”的凶手,草草收拾了一下现场,便拿着“战利品”——半截手臂,扬长而去。


这件事情在当地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陇县警方仅用了三天时间,就破获了这起凶杀案。


侯翔等三人的作案动机让人震惊:他们与受害人无冤无仇,作案不为钱、不为情、不为仇,杀人目的竟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冷酷。


原来,侯翔与邻村一个女孩谈过恋爱,后来两人分手。侯翔苦苦纠缠,被女孩叫人打了一顿。女孩母亲气急了,说了一句:“如果你能弄大事,我就把女儿嫁给你。”


侯翔便决定“干一件大事”,让女友一家人见识一下自己的厉害。


不久,侯翔结交了唐小健、厉广两个“死党”,便问他们敢不敢杀一个人,卸一条胳膊?两人都说“敢!”


然后他们就干了这件大事。


在落网前,侯翔还向几个熟人展示过那只断臂,并四处炫耀,说自己“杀了个娃娃,砍了一只手”。


记者问他:“杀了人,后悔吗?” 

侯翔笑着回答:“既然干了,还有什么好后悔的。”

“你愿意对死者的父母忏悔吗?”记者问。

“没有必要。”他回答。


最后,他忽然笑着告诉记者:“我杀了人,是个坏事,也是个好事。”


在场的人都一怔,他接着说:“今天不抓我,以后我可能会干更大的坏事。”


而另一边,一个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庭顿时塌了天。


刘涛妈妈经受不了这个沉重打击,伤心欲绝而导致精神分裂。


年幼的弟弟经常哭着找自己的哥哥,得知哥哥被人杀死并砍去胳膊,这个可怜的孩子受到惊吓,从此再也不敢出门玩耍,甚至不敢见陌生人。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或许还是可以按照惯例去侯翔等三人的原生家庭中去找原因,让他们的原生家庭或者父母的教育方式来为他们的凶残背锅,但大家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有的人天生就有这样的破坏欲。或者说,自身就是携带这样的极端自私、缺乏最基本的共情力的基因。


有的父母,为人非常善良,但却可能生出一个变态杀人狂儿子。有的父母,穷凶极恶,无恶不作,但生下来的孩子一副慈悲心肠。


家庭教育是很重要,但并不是所有事都要去家庭方面找原因。


至于那些看到这类案件就说“谁要是杀了我的孩子,我要是找不到凶手,就让他父母或他孩子活不了”的人,我觉得这简直就是神经错乱了。


6


很多杀人事件,都是媒体披露以后我们才知道的。


我第一次对媒体披露这种事件的态度感到失望,是马加爵杀人事件发生的时候。


马加爵在与同学打牌过程中被指责作弊,他觉得人格受到了侮辱,就那样大开杀戒,令人不寒而栗。


媒体报道的时候,以大量篇幅报道了马加爵的成长经历、在学校里受过的屈辱,引得很多人开始同情他。


人们在津津乐道谈论马加爵杀人的苦衷,却忘记了四位被凶手无辜杀害的莘莘学子,忘却了对于这些无辜受害者的家庭的同情与关心。


四个家庭,因为马加爵的疯狂,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他们的亲人不知道流了多少的眼泪,承受了多少痛苦。


每个大学甚至每个班都有那么一两个像马加爵那样被歧视被欺负的农村孩子,人家都像他这样做了吗?他错了就是错了,他杀的这四个人无论人品如何,都不该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最重要的是,马加爵在2月13日杀了第一个同学后,他不是后悔、自责或投案自首,而是觉得杀一个不够,还要多杀几个才行。


杀人、藏尸、清理现场,他竟然做得像打扫卫生一样平静。在双手沾满鲜血后,他竟然还安心地等待着另一个目标的出现,还有闲心去和别人打牌。


他竟然因为“A同学的出现阻碍了自己杀B同学”,而先把A同学解决掉。


一帮人看了媒体的报道后,想起自己曾被同学羞辱的经历,对马加爵的遭遇产生了共鸣。为了表现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同情心”,他们用肉麻的语言美化马加爵的杀人行为,以他的口吻写了悲情诗,甚至还有叫嚣着要签名免除他的死刑的。


我不免想问:他们眼中还有法律和人性吗?这让那四个被杀的同学的家属情何以堪?我们更应该把同情心给马加爵还是那四位被他杀死的同学的家人?


如果你的同情心实在使不完,与其同情马加爵,那还不如同情马加爵的家人,因为他杀人而无辜受累、内心痛苦的他的父母、姐妹弟兄。


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谁都不能否认。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会根深蒂固地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不多多管教,引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么当孩子长大后他们的“三观”会根深蒂固的影响他,最终可能会长歪,甚至可能会犯罪。


但不是所有犯罪行为,都要让原生家庭来背锅。


同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孩子们付出的爱、熏陶都差不多,但也有孩子成长为慈善家,有的孩子成长为恶魔。


父母没能给孩子足够的关爱,没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可能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仇视社会,走上犯罪道路,但也有一部分父母,面对这一切是无能为力的,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


日本电影《无人守护》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当发生牵涉少年犯的严重罪案,警方有可能需要保护罪犯的家属。过往的案件中,罪犯家属被传媒非议,因承受不住压力而自伤的事多不胜数。


很多罪犯的家属,需要背负着“教出杀人犯的父母”“杀人犯生出来的儿子”等枷锁生活一辈子。


如果生出少年杀人犯的父母以及罪犯的亲戚,已经尽到了自己生为父母和亲戚能尽到的一切责任,可亲人还是去犯罪了,怎么办?


难道因为他们曾与罪犯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就理应遭众人谩骂和唾弃?


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一点碎碎念:最近快忙爆了。昨晚凌晨两点才睡,明天又要早起。感谢一直支持羊羊的朋友们的体谅,你们当中有的人真的太暖了,能体谅我需要时不时发点广告作为熬夜码字的补偿,能get到我每天日更原创文的诚意,也能觉察出我也有我的不容易。共情力棒棒的。感谢,感恩...




关注「晏凌羊」

在后台回复关键字“精品文章”

可查看更多有料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还有:

民国故事 | 民国才女苏青

金庸人物 | 谁是金庸小说里武功最高的人?

情感婚恋 | 如果你的前男友强行来骚聊......

烟火人生 直男癌,请滚开


(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