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孽种"的母亲......

2018-03-15 晏凌羊 晏凌羊


 戳上方蓝字「置顶」晏凌羊

    与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阅读全文约需6分钟



那个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孽种”的母亲……




文/晏凌羊


1


作家陈岚发了一篇题为《一个杰出女性的羞辱》的长微博。

 


这条长微博的全文如下:


一个杰出女性的羞辱,莫过于,和一个劣质基因生下后代。

 

那是一种终身之耻辱,比强奸更为深远的羞辱。

 

“我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咋生出这样一个劣种。”

 

我一个闺蜜,年轻时无知,和一个渣男生子。孩子没满月,就因为婆媳关系加丈夫嫖妓而离婚。她付出惨重代价,争取到孩子抚养权,独自抚养孩子。

 

后来再婚,这次眼睛擦亮了,再婚丈夫和她很匹配,三观正。又生一子一女。

 

走出来,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和前夫生的那个,虽然一样锦衣玉食,一样尽力培育,就和贾环似的,一脸阴沉,看谁都不爽,十分好斗,但遇到事又怂,惹事了就往弟弟身后一缩。或者回家找妈。【她前夫当年也是如此】

 

闺蜜说,他爹没抚养过一天,可他的阴沉、算计、懦弱,与他爹一摸一样,如复印。她的光明磊落,正直大方,竟然在长子身上一丝一毫不见遗传。五官都是长得像他父亲一样小气局促。

 

而次子次女,阳光舒展,天生没心没肺,俩个都像她(她和她后来丈夫都是这个性格)。

 

她能怎么样?该给钱给钱,该培育培育,尽自己父母的份。

 

听了她的叙述,那种绝望,历历在目。我忽然理解了一件我以前一直不理解的事情,亦舒那么刚强骄傲,有爱的人,为何果断放弃年轻时和渣男所生的儿子,从不提他,更不惦念。

 

估计,也是一般的绝望。

 

遭到网友的反对之后,陈岚特别解释她闺蜜没有在孩子面前讲过前夫的坏话,还去找了心理学家求助,最后没办法,不得不屈服于强大的基因遗传。


根据陈岚提供的信息,这个闺蜜当年是不顾一切下嫁,男方的地位相当于她爹的司机。婚后她收入稳步上升,后来超过男方十倍以上。岳父家努力栽培男方,包括出钱给此人上学,他拒绝。


离婚时,男人面目忽然狰狞,吞没她全部陪嫁加婚后所有财产,以夺走儿子为杀手锏,逼迫她净身出户。


陈岚特别补充:“当然,这个孩子我见过,比起大多数孩子也不差。只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确实各方面都是活在优秀母亲和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的阴影里。更糟糕的是,他事实上还占据了母亲最多的资源和爱。”

 

陈岚一直是我比较欣赏的作家,但我非常不同意她的观点。这些话,让我嗅到了某种熟悉的味道:一个母亲,因为对前夫愤怒至深,有意无意地把对前夫的愤怒折射到跟前夫生的孩子身上却不自知。

 

心理学上,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移情。


这位母亲把对渣男的恨转移到孩子身上,还怨孩子不成器。


虽然她可能没有明确表达过怨恨、愤怒,但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已经显露无疑,而这种情绪,孩子一定能感知到。

 

案例中的母亲面对前夫的那种优越感,简直按捺不住。她股子里嫌弃前夫,放不下对前夫的怨恨,才会在孩子出现个什么问题时,自然而然联想到前夫,并将孩子身上的问题归结于是前夫的基因太强大。

 

“劣种”这种充满优越感和鄙视意味的词,听起来一点都不科学,甚至显得有点愚昧。我没法想象一个真爱孩子的母亲会把这个词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还将自己对孩子的定性讲给周遭人(比如闺蜜),让身边人也认同自己的这个看法。


我都有点可怜这个案例中的孩子了。纵然他得到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和母亲的大部分关照,但母亲骨子里是不认同他的,甚至潜意识里认为他和他父亲一样渣,并且反复在他的行为中寻找蛛丝马迹验证自己的看法。连亲生母亲都对他充满偏见,遑论其他人?


这孩子不仅没得到过一天的父爱,还一直活在“我爹是混蛋”的阴影里,而在新家庭中,他只看到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和爱他们的爸爸妈妈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这种时候你怎么不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孩子的母亲可能确实受到过伤害,但她在实现“华丽逆袭”后表露出来的优越感也很容易让人心生不适。对前段婚姻、对自己,她似乎没多少深切的自我反省和剖析,而是一直坚持一种“我很光明磊落,而前夫自私阴暗”的想法。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人不淑,但遇到的那一刻,说明你自己就是喜欢那一款,对方身上拥有的一些特质就是吸引到了你。也许对方会伪装,会隐藏,将来会变,但你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当初眼瞎。


或许,基因会对一个人性格和习惯的养成发挥着作用,但为人父母,首先要明白这样一点道理:即使基因能决定一切,可孩子本身没办法选择谁能成为他的父母。也就是说,TA没办法选择自己继承谁的基因,可你却有权利选择伴侣,所以你更要为自己的这种选择买单,为孩子的未来负责。


2

 

现实生活中,这类母亲挺多的。

 

比如,我一个朋友,跟前夫离婚多年,孩子现在都大学毕业了,但她每次说起孩子身上某些让她看不惯的行为,就说:“这种行为简直跟她爸一模一样。想我一世英明,可就连生个孩子都被那个渣男污染了基因。”

 

还比如,我父母虽然没离婚,但我妈一辈子恨我爸。以前不管我做错个什么事,她都会说一句“养种像种”“你就是你爹的孽种”。

 

长大以后,我觉得这真是一句很没逻辑、缺素质的一句话。现在,我妈时不时也这么说我,但我从不当面顶撞她,只是内心非常不屑:我爸是独立的个体,我也是。你和他之前的恩怨那是你们之间的事儿,把我扯上做什么?我做错事,那是我的问题,关我爸什么事?我也是你生的,为啥你就不说是你自己的基因劣质?

 

孩子犯的很多错误,是人性使然。既然都是人,都不可避免会有贪婪、懒惰、自私、任性等等恶习。人之初,无所谓性善性恶,之后是善还是恶,更多还在于后期的引导。

 

强行把孩子的错误跟父亲的基因挂钩,并简单粗暴地归因,逃避自己的管教责任,本身就是巨婴心态。

 

其实,真要论起在前段婚姻里受的委屈,我不说“罄竹难书”,但“仇怨深重”是有的。但离婚后,在孩子面前我从来没说过半句前夫的坏话。

 

我跟孩子解释离婚这事儿,就是“跟你爸爸住在一起,我们两个老吵架,都不开心。现在分开住了,我们不吵架了,也变开心了。”


对这个理由,孩子非常能接受,她也觉得不住在一起各自开心比住在一起天天吵架要好。

 

孩子对于她跟我住一起这事儿,有一套她自己的“认为”:“爸爸妈妈分开住的时候玩石头剪刀布游戏,妈妈出了石头,爸爸出了剪刀,妈妈赢了,所以得到了奖品,这个奖品就是我。”

 

我从不在孩子面前说她爸爸的坏话,也从来不在孩子面前表露对他的厌恶(其他场合会有的,实在气不过的时候,但孩子面前绝不)。孩子现在以她爸爸为傲,也喜欢去她爸爸家。

 

当初那个人是我自己从茫茫人海中选出来嫁的。他能让我在人群中多看一眼,说明他的某些品质当初确实吸引到我。最终,我发觉自己选错了,那我也买得起选错的单,不会因为最终结局不好而否定当初的眼前一亮。


我的女儿现在快六岁了,进入第二个叛逆期,身上也有一些坏毛病。每次这些坏毛病出现,我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哪里没引导好”,而不是“这孩子一看就是他爸的孽种”。


我相信我的孩子同时继承了我和孩子父亲的优良基因,她将来一定会比我和她爸爸强......哪怕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但我觉得:比事实更可贵的是这种相信。


我不一定做得完美,但也会因为很多女性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这种觉知而替她们感到点遗憾。把孩子的顽劣赖给伴侣的基因实在太容易了,你也可以因此觉得自己没责任,可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一个母亲若是长期在孩子面前说“你跟你爸一样糟糕,就是你爸的贱种”或者仅仅表露出这类情绪、想法,孩子长期接受这种心理暗示和母亲不自觉投射到自己身上的对父亲的厌恶感,慢慢的真会成长为歪苗。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普通中学随便找了几个学生,然后当他们的面告诉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老师以为教授说的是真的,开始对这几个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较高的期望。


过段时间,教授再去那所中学,发现他随便选的那几个学生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他们学习成绩提升,应该归功于老师对他们、和他们对自己的“心理暗示”。


泰国拍过这样一则广告,感动了无数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95ptarsi&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时长4分多钟


当全世界的人都不看好你,都觉得你可能没有办法做得更好时,唯独这个人会依然坚定的站在你身后,接纳你、鼓励你、欣赏你、肯定你、相信你、爱你。儿童时候有这样的人给你“托底”,你才有可能挑战自我、成长得更好。


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都要去做“这个人”,责无旁贷。


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很普遍、很强大的,我们成年人都很难摆脱它的影响,遑论儿童?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一旦父母把“孽种”“像谁谁谁一样差劲”等等字眼加诸到孩子身上,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


原本只是一个小错误、小缺点,在心理暗示的影响下,可能会酿成一个不良标签、坏习惯,进而很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很多时候,孩子身上很小的缺点,被我们大人一再地放大、一再地强调,便成了不可克服的大毛病、一生也撕不下来的“标签”


3

 

《同是被强暴并生子,袁紫衣的母亲和玛米儿分别是怎么做的》(点蓝色字体的链接可查看)一文里,我曾经写过金庸小说笔下两个被强暴的女子。

 

同样是被暴徒强暴或胁迫生下孩子,《飞狐外传》里袁紫衣的母亲袁银姑带着孩子沿街乞讨,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带着她颠沛流离找寻更好的去处。

 

她并不仇视这个因被恶霸强奸而得来的女儿,甚至用尽全力想为她提供更好的生活,只是运气不大好,反而掉入了另外一个魔窟,最后绝望自尽。

 

《书剑恩仇录》里提到的回部女子玛米儿呢?自始至终认为自己怀的是一个孽种,当部落族人和心上人打入暴君的城堡内部却不幸遇难后,她不惜亲手摔死自己与暴君生的孩子。

 

在玛米儿的潜意识里,她认为这个孩子是暴君的孽种和后代,是他最重视的血脉。她把他摔死了,就完成了对暴君的报复。


孩子对她而言,只是暴君的附属物、是她的报复工具,她压根儿没有把孩子当独立的个体去看待。

 

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讲的也是一个类似的故事。


女主人公多鹤是被迫跟二河上床的,但怀孕以后,多鹤还是很爱自己的孩子。严歌苓写得很透彻:在这个举目无亲的世界里,她只好自己用身体给自己制造一个亲人。

 

和袁银姑一样,多鹤是被欺压凌辱、走投无路的人,但依然散发出了可贵的人性之光。她身上有这样一种力量:就让这些悲剧在我这里结束,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得到善待,至少是我的善待。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质、个性和思想。不是谁的复制品,也不是谁的作品,它只是一棵需要你浇水、施肥、保护、培养的苗。

 

基因和环境,哪个对一个人的影响大?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人的成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办法把两个因素单独割裂出来做比较分析。

 

基因可能决定了一个人的偏好,进而影响其选择;但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性格,促使其在不同情境下作出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也是性格的外在体现形式。

 

日本儿童教育家铃木镇一说:“遗传有遗传的法则,能力有能力的法则。能力与遗传法则无关,能力是在不断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获得的。”

 

你先把环境问题解决了,把自己“为人父母”的能力锻炼出来,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一个好环境,再找基因、老天等等背锅也不迟。

 

为人父母也是延续一生的修行。


主动背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比甩锅、怪罪给其他人、其他事物显然要艰难很多,但唯其艰难,做到了才更显伟大和珍贵。


那些曾被侮辱、被损害,却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提升自己的“父母力”,不愿也极力避免将不幸延续到下一代身上的父母,更值得我们敬佩。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抵住黑暗的门,放自己的孩子们到阳光里去生活、成长。


比之那些动不动就找基因背锅的父母,TA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才真正配得起“父母”这个字眼吧?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回到公众号主界面,在后台回复“精品文章”可查看羊羊的其他文章。点击底下目录,也可查看相关文章。感谢阅读,晚安。



关注「晏凌羊」

在后台回复关键字“精品文章”

可查看更多有料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还有:

民国故事 | 傅雷的婚内出轨和妻子的生死相随

金庸人物 | 金庸小说中两个被强暴的母亲

情感婚恋 |离婚后如何处理跟孩子爸爸的关系?

情感婚恋 |“我妈啥都好,就是恨我爸”

情感婚恋 | 离婚不伤孩子,是你处理离婚的方式伤孩子

烟火人生 | 别老拿单亲说事儿,人生最大负责者是自己

烟火人生 |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不,有的父母猪狗不如

喜欢这篇文章,就请扫码关注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