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晏凌羊&柳亚敏 | 离婚了,不要怕

柳亚敏 晏凌羊 2019-12-19


阅读全文约需6分钟



离婚了,不要怕




文/晏凌羊



羊羊又出新书了!


这是一本关于离婚的书,讲的全是关于离婚和即将离婚的故事。看起来,这是一本很“丧”的书,因为它是专门写给那些身陷婚姻困境、在深夜里痛哭过无数次的人们的,虽然内容并不丧。


婚姻特别幸福的人,可能会排斥读它,因为他们觉得眼前并不需要,但是,对于徘徊在“到底要不要离婚”这个十字路的人、已经离了婚却迟迟走不出离婚阴影的人来说,它却可以成为冬日里一个手炉、一盏暖灯。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可以买来送它,这或许是最贴切的一份冬日礼物。


书里的故事有些已经在公号写过,有些是新的。单就阅读体验来说的话,当然是图书更好一些。阅读公号文章是免费的,购买图书却只需要花一顿盒饭钱。把一本书送给正好需要它的人,或许真的会比请人吃一顿饭更暖心。


对我们这个社会的人来说,离婚和死亡一样,依然是一件需要避讳的事儿,俨然我们避而不谈,这些事儿就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今天在朋友圈里,我看到一个朋友写了这样一句话,深有同感:


“我们结婚前对于婚姻的信息是了解很少的。我们几乎不会去读关于婚姻的书,我们婚前不会和小孩子待太久,我们不会对已婚夫妇的生活刨根究底,也不会真诚地和离异夫妇深谈。我们在没有深刻的明白婚姻会失败的原因时就结婚,并以为失败的婚姻背后只是当事人的愚蠢和缺乏想象力。”


我知道,很多人会认为:一个人离婚了,一定是因为当事人愚蠢。就拿我自己来说,离婚之后,我也承受了无数这样的鄙夷和嘲讽。


事实上,婚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命题,不能像数学公式一样来运算。婚姻是否幸福,不该成为一个人是否聪明的衡量标准之一,离婚也并不代表着整个人生都很失败。


我二十来岁的时候,看那些三十几岁的离异人士,心态也有些傲慢。我以为他们一定是因为没眼光、不懂经营,才会走到离婚这一步。


那时候,我对婚姻的向往仅限于婚礼以及书上写的“举案齐眉,白头偕老”。婚礼之后,我对婚姻会通向何方、已婚男女要在婚姻中承担多少责任和义务、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走好婚姻的平衡木等东西,我知之甚少。那时候,我对婚姻的想象是苍白的,单薄的,平面化的,直线型的。


到了现在这年纪,我才觉出当初的幼稚和“想当然”。我甚至有些遗憾,当初我为何会对离婚这个话题避之不及,为何会想当然地认为这种事儿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我不知道有多少未婚人士愿意去看这样“丧”的一本书,但我真心希望你也能提早获悉婚姻的一部分真相,而不是像我一样,等到离婚之后才对这样的书籍“相逢恨晚”。


我写这本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当年我离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过得很阴郁。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慢慢疗愈了自己。那段时间,我找了很多的书来看,却没有一本适合我,原因很简单:那些书,不是有离婚体验的人写的,我读起来像是“隔靴搔痒”。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本寻找同类、为同类发声的书。它的存在,会让无数离异人士,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不那么孤独。



出书其实并不赚钱(这个已经是公开的行业秘密了),但我愿意写这样一本书,是因为希望自己能帮到更多即将离异或已经离异的人们,因此,《我离婚了》这本书和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即使没有稿酬,我也要当公益项目来做的。


图书是微利行业,但它传输的价值导向、记录的真实历史,却利在千秋。


从征集真实故事到最后成稿,这本书花了将近整整一年的时间,还差点因为过不了审而被枪毙,我也一度认为它没机会面世了。图书出版的“红线”要比自媒体写作高许多,为了能顺利过审、付梓,不得不进行“自我阉割”。此书的成稿是在原稿上大幅删减而成,这对我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对所有出版过的书我都不满意,因为我相信更好的书是下一本。我觉得一个人只有先将目前拥有的东西倒空,才有机会吸收新东西,所以,我永远在期待下一本。《我离婚了》这本书可能有很多不足,但如果你愿意让它陪伴和温暖你一程,那它散发的温度应该还是够的。


从出版第一本书再到这一本,不知不觉已走过了三四年的时间。时光匆匆,岁月悠悠,有的人出现,有的人离开。世事变幻得像云一样,我们有时候哭得像雨一样,有时候快乐得像风一样……


年过三十,我也慢慢感受到了人生的寒意,而同类,那些你刚说完上半句TA就懂得下半句的同类,是最初和最后的慰藉。


写作和阅读,何尝不是一个寻找同类的过程?


活在世上,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刻,哪怕身处家庭中,有些心事也不能与家人言,所以,我们需要抱团取暖。


感恩你们一路以来的陪伴,我爱每一个看到这段文字的你。


下面这篇文,是中国妇女杂志社副编审柳亚敏为《我离婚了》这本新书写的推荐序。


文末还有羊羊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节目音频……欢迎关注。


谢谢你们。




婚姻不是战场,离婚不是武器



文/柳亚敏



一看到《我离婚了》这个书名,就觉得作者胆子够大,不怕被人扔砖头。


中国人都说“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大张旗鼓地告诉大家“我离婚了”,有不知“羞耻”甚至“鼓动”大家离婚之嫌。


其实,这还是因为对“离婚”这件事带有有色眼镜。实际上,今天的社会越来越宽容,面对生活,我们可以做出更多人性化的选择。虽然朝着“永不离婚”这个目标前进,是每对夫妻应该做的,但每对夫妻都要做到“永不离婚”怎么可能?所以,当离婚成为生命中绕不过去的一个坎,怎么办?


趟这趟浑水的女人们多多少少都希望得到一些指点和帮助,所以,心理咨询室里,婚到底要不要离,永远是个最纠结的话题。而这部书的社会意义就在于,正是帮助这些女性,正确看待离婚这件事情以及如何面对离婚这件事。


大多数中国式离婚,是长跑式的离婚,明明感情没了,还死守在一起。为什么?因为离婚对于有的女人来说,其实是在经历恐惧,她害怕面对一个人的生活,所以宁愿把自己停留在纠缠不清的不幸婚姻里。可只要不与自己的过去决裂,又怎么去翻开未来那崭新的一页呢?


曾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家训”,害惨了不少女人,让她们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中苟且残延。而现在,新女性的想法是,生命有限、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过得不好,换个跑道重新活,所以,离婚成了她们的主动选择!


当然,这不是“蛊惑”大家离婚。


对于徘徊在离婚边缘的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明白:离婚它不是武器,不要把离婚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因为婚姻不是战场,一旦把离婚当成武器去攻打对方,婚姻中的两人就注定伤痕累累。


而且离婚也不是解决婚姻问题的唯一途径,婚姻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如果人的问题不解决,能保证下一段婚姻就比上一段婚姻更幸福?


所以,在离与不离这个问题上,本书不是提供标准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答案在哪里呢?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自由并非没有代价,独立与坚强的指数要高,生活质量、关系网络、社会支持、赚钱就业……不只是物质的关键的是心理的储备必须要足够。


整本书中,作者其实要传递的是,结婚与离婚其实是一次契约的开始和结束,成就自我才是永不停歇的发现之旅。不管爱你的人来了、去了,有了或者没有了,永远没有跑开的那一个人,就是你自己。


这是每个女人应该在心里和自己签订的契约。


而且毫无疑问,“家和万事兴”的社会大环境在呼唤我们人性的回归、家庭伦理的回归、心的回归,跟经营自己是一种智慧同样的道理,经营家更需要智慧。



——《中国妇女》杂志 柳亚敏


点击下方小程序

可购买羊羊新书

现在当当当各地仓库均有货

也可在当当网界面搜索“晏凌羊”

将其他书也放入购物车哦


为推广新书,羊羊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做了一期节目。第一次上节目,有点小紧张。有兴趣的朋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在跳转后的界面,点击《品味书香》上面那个大按钮收听(不想听广告的朋友,可拉动进程按钮)。谢谢,晚安。记得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