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VICE 简报|欲擒故纵确有道理

2017-09-02 VICE简报 VICE

02

 VICE 简报 

星期六

2017年09月

全球变暖将导致鱼类体型越来越小,科学家立志将尿液转化为太空食物。

宜天降假期
宜瘫着

宜戒撸


忌游泳

忌吹牛逼

忌流哈喇子


#VICE 赖床简报# 来自 VICE 全球每日发布的内容,旨在介绍这个浮华世界中正在发生的各种有或者没有意义的事件,供你在不想起床/不想上班的这个时间里转移一下注意力,看看别人正在干什么。

 

全球变暖又一噩耗:鱼类体型会越来越小

图片来源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学者研究预测,在未来几年内,鱼类体型将缩小20%~30%。原因在于其呼吸系统 —— 鳃。UBC 海洋渔业研究院副教授威廉·张认为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发现 “气候变化对鱼类(尤其是海鱼)的体型大小有直接影响”。 

这是因为,鱼类没有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一旦外界温度(水温)升高,只能被迫提升新陈代谢速度,其结果就是需要更多的氧气。由于鳃表面积和鱼体积之间的数值关系,温度越高,大鱼越吃亏。最终威廉·张和共同作者丹尼尔·泡利在文章中总结道,“当鱼类无法获得足够氧气的时候,其体型就会达到一个满足条件的上限”。换言之,到这个尺寸就不再长了。

为什么这是坏事一桩?因为鱼类体型不是孤立事件,其变化不单会改变周围的生态系统,还会对人类造成重大影响。“常言道大鱼吃小鱼,这几个字可以概括大多数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转逻辑。鱼类体型变小,上层捕食者的生态也会发生变化,最终也会对人类的海洋捕捞业产生影响。”


天天吃泡面会得癌症吗?

图片来源

以下剧情再常见不过:又到了工资还没发的月初,订外卖已经有心无力,为了吃食抓心挠肝,翻开合租房的大冰箱,几包泡面赫然在列。掏出一包泡上一碗,十分钟连汤带面席卷干净,喜羊羊美滋滋,食欲极大满足。

随着这种节奏变成常态,各类 “泡面吃出病” 的流言蜚语甚嚣尘上,诸如降低智商、得阑尾炎乃至罹患癌症种种危言耸听此起彼伏,问题来了,真的假的? 

实际上泡面之所以招人恐慌是因为其中有一种代号 “E621”(学名谷氨酸钠 —— 俗名味精)的成分,各种亚洲菜都用味精增鲜提味。另外还有人认为面条中含有蜡质,长期食用将损害消化器官。实际上味精并无害处。蜡质更是耸人听闻都市传说。

不过,到头来泡面仍然不是一种健康食物。有研究表明,经常食用泡面可导致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症、胆固醇升高等等状况。不过这也不是泡面的专利,高盐、高饱和脂肪的东西吃多了都这样。

解决方案:稍微多花点钱,别天天吃这个了。虽说不至于得癌,吃多了还是得去医院。医疗费可贵着呢,可别一时图便宜因小失大。


科学家立志将尿液转化为太空食物

图片来源

其实宇航员们早就喝尿了 —— 不是直接喝,是喝过滤处理过的尿液(处理后就是纯净水)。人类对太空旅行中的 “废物利用” 野心蓬勃,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靠尿液种植西红柿、靠粪便种植土豆(对就是马特达蒙演的那一出)都还没办法实现。

好在最近有突破:克莱门森大学研究者将视野放宽,提出了将尿液转化为营养物质和塑料制品的方案,极具实用意义。研究牵头人马克·A·布伦纳博士认为,事关废物利用,务必物尽其用,不管是宏观大尺度还是微观微生物,有一点算一点。在旷日持久的星际航行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原子尺度上的回收利用尤其关键。”

布伦纳方案中利用两大材料,一是人类尿液,二是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布伦纳使用基因技术改进酵母菌,让其胃口大开:各种细菌、藻类乃至人类尿液中的含氮化合物、呼吸出的二氧化碳都能成为其能量来源。

这种酵母的输出物则是 omega-3 脂肪酸和小分子化学单体 —— 单体用处颇广,可以作为3D打印的原料构建塑料原件。这种技术堪称科幻迷的挚爱,想象一下,在《异形》系列影片里,主角只需一杯耶氏酵母就可以利用 3D 打印技术搞出对抗抱脸虫的强大火力,不必亡命躲藏,好极了。


欲擒故纵确有道理

图片来源

表露自信、心猿意马、拒绝上床……在恋爱关系中摆架子做姿态真的能更吸引人吗?学界研究一直没停过。《欧洲人格研究学报》最近刊发的一篇论文称,以上种种行为 “都显示出此人在关系层面上更为优质”。换言之,欲擒故纵确实是有效果的。研究恋爱关系的心理学家加里·莱万多夫斯基认为,“挑挑拣拣的人肯定是不缺候选对象,既然如此势必更要优中选优才是。”

据《科学:心理学卷》杂志近期相关发表,掩藏自己的信息(至少是情感)确实有助于提升吸引力。该研究的做法是征集一些女性观察 “一位男性观察几位女性(包括女观察者本人),从中挑选伴侣” 的行为,并在过程结束后告知男方对其印象。印象基本分三类:男对女有好感、男对女兴致一般、男对女态度未知。结果表明女观察者认为 “态度未知” 男性魅力值最高。莱万称她们的想法是 “假如我不知道你的态度,那我就得自己动手花心思搞明白了。” —— 这就意味着要动用大量脑细胞。

这种朦胧美会在脑海中停留几天或者几周,但最终仍会消散。“这种模糊感在关系开始的时候会有正面作用,可能是人人都喜欢神秘色彩吧,不过最后彼此都会厌烦这一套。” 实际上,故弄玄虚的把戏也就在长期恋爱中还有施展空间,短期关系中根本不奏效:不论是男是女,在 “419” 这种场合里都会倾向于选择容易上手的对象。

原因在于如果某人表现出工作繁忙、不容易勾到手、跟其他人社交……说明此人着力提升个人素质,“也就是说不属于空虚寂寞冷的那一类……毕竟这些性格特质在长期恋爱关系中不受欢迎。简言之,如果有别的事儿要忙,就说明这人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性,通常来讲这都是好事儿。”

另一方面,你我都喜欢 “投入了感情的事物”。这背后的理论支撑就是 “付出-损失” 论。1965年心理学家艾略特·阿隆森和道文·林德共同提出的这个理论解释起来非常简单:相比一表白就到手的对象,还是苦苦追求来的意中人更加招人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