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消费时代 | 内燃机中毒

2017-11-17 事儿 VICE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06ialoj4&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吗?先不管这个问题的答案如何,事实是整个中国都在买买买。从小就被称作 消费一代的年轻人,更是这其中的生力军,全新的流行文化与生活方式也正在这一笔笔的消费中,随着价格直线上涨。 #消费时代 每集会聚焦一种最新鲜的消费产品,由我们的主持人亲身体验,力图搞清楚为什么大家会把钱花在这个地方、是谁把钱花在了这些地方,以及在花钱的背后,这个产业里又有着哪些有趣的人和故事。



我生长的城市曾经因为街头摩托骑士而出名,不是因为他们骑得棒压弯压得漂亮,而是因为他们配合非常完美:前座控制速度和转向,后座负责抢,一气呵成大开大合,让被抢的主儿当下脑袋一蒙彻底放空瞬间体会到禅修时 “无所往” 之感,堪称 “摩托仁波切”。

当然,这件事的结果是最后主管部门一刀切把摩托彻底禁了,这就让人觉得,摩托车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抢包和金链子:你要是不抢点儿什么你要啥摩托车啊?!


∆ 人们对骑摩托车总是有点成见

之后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各大城市先后以各种原因颁布了限摩甚至禁摩的规定:摩托车污染大,摩托车阻碍交通,摩托车危险性高,摩托车这摩托车那,结果全城堵满了大小排量的汽车,所有人都跟傻逼一样堵在环线玩手机百无聊赖。只有偶尔擦身而过的摩托车在提醒着你,你活得太规矩了,这还不如别活了。


∆ 做属于中国摩托玩家自己的座驾

对,骑摩托就能骑出优越感。在受政策限制的大都市,拥有一台摩托并把它改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骑出去,这本身就 32 33252 32 10761 0 0 4196 0 0:00:07 0:00:02 0:00:05 4195是一种宣誓。这里面消费的绝不仅仅是一台机车而已,而是因为这台车所改变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所以这次,VICE 中国消费时代和一直在努力革新生活方式的 ▼ 渡鸦一起,带你走进机车爱好者的世界,让你看到内燃机如何燃烧起他们对摩托的热爱。

本片由 ▼ 渡鸦 特别支持。

 // 文字:制片人柳佳
// Producer: VICE 团队
// 编辑: 胡琛浩(Arvin Hu)

中国的摩托车行业,一块美丽又贫瘠的试验田



作者 : 苏臻


今年九月底开始,我每周都会带着同事和专业摄影师,去北京四海镇山路的一个弯道上蹲上一天,拍摄路过的摩托车车友。无论是几十万的印第安,还是几千块钱的踏板,甚至农用三轮车,都是我们镜头捕捉的对象。但凡来跑山的车友,多是把摩托车当做玩具,而非一般的交通工具;这些摩托车也并非都是奢侈品,一些车友的车虽然一般,但也会穿着十分到位的护具,过弯动作认真、娴熟而华丽,妥妥的老司机。

上世纪,明明雷锋同志都有骑着摩托车在天安门前的主旋律宣传照,军队内部也有摩托车驾驶技能比赛,然而突然之间,摩托车成了人人喊打的交通工具。个体户用做运输的摩托车一律不准进入机动车道,只能与自行车扎堆儿;电视上能接触到的 Moto GP 的画面,只有让人看热闹的摔车镜头集锦,老一辈的评论无非是 “外国人都怕自己活的时间太长”。


∆ 共产主义 rider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到了90年代,当青少年们看到那些走私进口当大排量摩托车后,无论听过多少遍 “要想死得快,就骑一脚踹”,都挡不住一定要拥有它的决心。加上各种港台国外影视作品中,摩托车总是作为最梦幻的座驾频频出现,即使那时没几个人懂什么是驾驶乐趣,但都知道骑上它就像当了皇帝,拥有了一切。于是,南方福建、浙江一带出现大批利用青少年贪便宜心理进行网络卖车的骗子,通常定金打过去就石沉大海了。不幸的是,我当年也是中招儿的一员。

∆ 竭石一瞥

如我这般受骗者大有人在,还有人攒足了买车钱和路费,亲自去走私摩托车的摇篮 —— 广东碣石去提车,往往还没进村就遇上托儿,说是会带你去几百辆车的大仓库,如果跟他走,基本上都被带到深宅大院里,铁门一关,几个小伙子把你一围,眼前的车你必须得挑一辆,喜欢也得买不喜欢也得买。如果有熟人介绍会好一些,车行老板会把你当大爷一样伺候,好酒好烟、大鱼大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定会跟你聊的特别投机,相见恨晚,拜把子兄弟也拜完了,哪辆车你只要多看两眼立马给你降价两万。吃人嘴短,如果再不掏钱脸面上也挂不住了。

∆ 对于男人来说,广东曾有两个圣地:一个是东莞,一个是碣石

虽然是“拜把子”卖给你的,但这些与洋垃圾衣物一起涌入全国各地的摩托车,依然得不到质量保证。大学的时候,我曾不吃不喝攒下几千块,收了一辆铃木盗匪400,但它把我扔在路边可是家常便饭。也就是在那个年代,没有官方培训,没有原厂配件,私人车行的师傅们凭着修国产摩托车的经验,摸索着承担起了水车维修保养的工作。那时玩车的车友关于技术懂得更少,车出了毛病只有任由一部分黑心师傅的宰割。

当然,混乱的摩托车市场中也不乏良心商家,像北京的苏师傅,对于摩托车维修,他也是无师自通,当时书店里所有关于摩托车技术的书籍杂志他一本不落地买来研究,把相关知识啃了一全面。后来苏师傅的铁饭碗同仁堂改制,他毅然辞职,在天桥开了一个小门脸维修摩托谋生;三十多年下来,因为经验丰富、买卖厚道,现在成了大排摩托车玩家的后勤司令。

∆ 在 4S 店之前,私人车行承担起所有摩托车的维修保养工作

然而,像苏师傅这样因为手艺而受人尊重的老师傅,在国内并不多。维修摩托车的技术人员从来都因为满手油污而被人瞧不起 —— 当然,在中国无论是摩托车技师还是漫画家还是木匠,都是不被尊重的手艺人,致使大量的优秀技师选择去维修利润较高的汽车,不愿再碰摩托车。这种状况即使在中国迎来摩托车 4S 店井喷的时代也并没有得到改善:大多数 4S 店的技师即使经过品牌的专业培训,也并没有真正把自己当做一位工程师去看待,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进口摩托车大都需要高品质的维护才得以正常工作,技师们往往只顾机械地完成车主交代的改装任务,却不会负责地考虑因部件改动而导致车辆运转失常的后果。这致使很多品牌的车辆毛病频出,最后落得个“娇贵”的冤名。

∆ 摩托车细分市场比汽车还多

其实,不仅缺少优秀技师,整个摩托车行业都缺少人才。在外人看来,摩托车圈像一块惹人垂涎的大蛋糕,殊不知这个蛋糕并没有多少甜头。前两年,摩托车作为新兴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突飞猛进,各大品牌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经销商网络的竞争,而销量并没有迎来预期中的井喷式增长。说到底,摩托车细分市场比汽车还多,但凡两个轮子的交通工具都叫摩托车,但针对用户群体却大相径庭 —— 摩托车的种类大致跟狗的种类一样多,试想如果若干年后人类和狗都灭绝了,外星人来地球后发现一只吉娃娃的骨骼和一头藏獒的骨骼,肯定也不会认为这俩是同一种生物。

∆ 除中国以外的任何国家,摩托车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交通工具

这点摩托车店的销售应该会深有体会,譬如都是 KTM,选择合资生产的 390 Duke 和20多万的 1290 Super Adventure 自然不会是同一种客户。都用“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来形容行业困难,而摩托车销售大概都无法确定每天自己能卖出去一棵白菜。于是为了促进销量,他们必须经常组织骑行活动,让客户体验车辆的性能;而摩托车骑行伴随着风险,客户技术若不过关,如果摔伤,签再多的免责协议都无法完全置身事外。

如今这个市场已趋于冷静,虽然在缓慢增长中,但无人知晓究竟中国的消费者还有多少潜力可挖。摩托车在中国的春天究竟来没来?还来不来?还是已经过去了?谁也不敢下结论。各单一品牌经销商也已骑虎难下,新车利润不断降低,还未有饱和的车辆保有量,就已经迫不得已进入了后市场时代。大环境也萧瑟,尽管圈子里总流传着骑士们在各地高速公路上为路政工作人员普法、争取路权的视频,但无论是城市里还是高速路上,即使摩托车返乡大军浩浩荡荡的画面光荣地出现在了春晚上,摩托车群体却依旧是各地公安部门带有偏见性的盘查对象。

∆ 虽然摩托车返乡大军上了春晚的大屏幕,但依然避免不了在各地被警察盘查的命运

然而这从来都不是摩托车的错。之前那些骑水车躲警察的青少年们,现在都已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这些人把摩托车当做年轻时梦想的寄托,当做化解中年危机的灵丹妙药。摩托车虽然快,但也快不过飞机和高铁。他们纷纷开始骑摩托车旅行,摩旅在这个时代反而是一种把脚步放慢来看世界的方式,因为你可以真切地把自己和车融入到每个地方的风景里。

在除了中国之外的几乎所有国家里,摩托车都只是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一个点缀。对于爱车的人,除了他的脸和他的衣着,还有一辆鲜活的摩托车代表着他的性格,骑上车,你得到的既不是夜店里歌舞升平的假 high,也不是雄赳赳结帮拉伙的亢奋,而是最简单的速度快乐。过去很久一段时间,摩托车的危险性一直被妖魔化,摩托车骑士的路权也有待争取;而这两年,随着玩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打着 “自由” 的旗号骑着跑长途用的摩托车专门往闹市中钻,也有人很多爱凑热闹的骑士们成群结队危险驾驶。“反妖魔化”、“争路权”的口号喊得越来越响,未免有些矫枉过正,有必要让每个骑摩托车的人戒掉浮躁与喧嚣,回归平常心。或许在国内还需再过一段时间,才能修得一个成熟的玩车环境。

∆ 答应我别这样 图片源自网络

玩摩托车的人应当懂得克制,当你骑车上路的时候,心里永远都不要放松警惕,如同牵着一只烈性犬上街:即使它对你百依百顺,但依然随时有可能挣脱锁链,跑到街对面咬死邻居的吉娃娃。骑士们需要相当的驾驶技术和安全意识,我们不想因为年轻的骑士们因为管不住右手而频发事故,如果是那样,那么摩托车面临着只有像大型烈犬一样被禁养的命运。

真正热爱的人在硬撑着这个行业,幸好大部分摩托车 4S 店的老板并不以此为主业,而真正靠摩托车店发财的人也没几个。这块好看的蛋糕也吸引了太多投机倒把份子想要分一杯羹,比如说库屯京A 摩托号牌的贩子,他们和前几年炒天价藏獒和天价手串的是同一帮人。政策的缺陷和车友的刚需造就了他们炒天价车牌的温床 —— 在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京A 牌子应该又被他们哄抬了一万块钱,现在的交易价应该超过了15万,而去年春节时候,这个价格应该是9万左右。摩托车本来就是不受待见的小群体,政府部门根本不屑来约束这个病态但不值得一提的小市场。


∆ 猜猜这块牌子多少钱?

我做过摩托车媒体,诚然是借着爱好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媒体圈里给自己找的一条出路。公平的说,十有八九的摩托车媒体老师都是在汽车圈混的不太开的。我的领导四万大叔顶着公司压力给了我做一本摩托车杂志的机会,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用业余精力攒出了一本《moto驾道》,虽然叫好的不少,但广告和销售业绩也仅能抹平成本,自己虽然写了整整一本杂志,还一人兼任销售和市场工作,但最后自己到手的稿费也仅是四位数 —— 说是纸媒没落也好,摩托车行业不景气也罢,无所谓;从买车被骗到主编一本摩托车杂志,这一路骑下来我拥有的成就感就足够了。

如今我们创立了 易贝壳 摩托车品牌。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明白,在这个行业里想赚大钱是不太可能的,只要让我们不饿死就行。如果每个车友都能在我们这里买到一辆经济又相对靠谱的二手摩托车,不用再像我当初一样上当受骗,或是半夜里无助地推着摩托车在路边走,那我们的理想就已经实现了。摩托车行业是一块美丽又贫瘠的试验田,未来还会吸引着无数英雄和狗熊为它折腰,希望无论是我还是易贝壳,还能坚持一直在这个圈子里,看着来来往往的过客,衣食无忧的淡淡苦笑。

// Photographer: 痞子东, 苏臻, 贾宾

©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