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出炉!《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LYA 看雪学院 2021-03-09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频繁发生,在政府和非法分子之间展开一场又一场拉锯战。


愈演愈烈的黑客攻击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生态系统,国家对此也更加重视,采取颁布法案、条例等措施来对网络环境进行监管,近期为规范发布网络安全威胁信息的行为,有效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保障网络运行安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起草了《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该意见稿一出,立刻引起了安全圈的强烈反响。


究竟为什么会引起大众的热烈关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是讨论最热烈的第四条,其中提到发布网络安全威胁信息不得包含下列内容:
(一)计算机病毒、木马、勒索软件等恶意程序的源代码和制作方法;(二)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破坏网络防护措施或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活动的程序、工具;(三)能够完整复现网络攻击、网络侵入过程的细节信息;(四)数据泄露事件中泄露的数据内容本身;

让我们一起来提取四个关键词:恶意程序恶意工具技术解析数据泄露


很多技术人员热衷于分享恶意程序、恶意工具、技术解析等文章及源代码,然而由于网络世界鱼龙混杂,谁都有可能看到,发布的人只是为了分享其成果,但无法把控看到的人做什么。
技术分享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分享最新技术及其相关的解析文章,可以帮助小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网络安全研究员,但另一方面这也可以助长不法分子的火苗。
正如一把锋利的刀,可以是厨师手中的一把锋利的工具,也可以是犯罪分子手中一把锋利的凶器。技术本身无罪,而使用技术的人值得去规范。
如今少年黑客越来越多,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分享展开犯罪。对此政府进行适当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举措。
然而一旦完全禁止,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攻防对抗的发展,没有交流和分享,就很难有技术上的进步。


另外,对于威胁情报的发布,该意见中也有相关的规定:
第六条 任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发布地区性的网络安全攻击、事件、风险、脆弱性综合分析报告时,应事先向所涉及地区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 第七条 未经政府部门批准和授权,任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发布网络安全威胁信息时,标题中不得含有“预警”字样。

任何企业和个人在发布威胁情报前都应向上级报告,且未经批准,不得包含“预警”字样。这样严格的审批制度能够保证威胁情报的真实性,避免虚假的信息造成恐慌,也能够加强政府对于网络安全威胁信息的监管。
但是,这样一来,威胁事件通告的整体延迟,逐级汇报延缓了大众获知最新消息的时间,可能导致最新网络威胁受害者范围的扩大,极大地限制了专注于威胁情报的相关公司和媒体的出路,引发了相关人员的恐慌。

互联网从来都不是一个不法之地。


需要有秩序。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互联网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控制,这点是肯定的。


但是,如何把控?把控到什么程度,这个度的把握,究竟怎么样才算合适?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行动,就是进步的开始。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请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security@cac.gov.cn。

附件:

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规范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发布行为,有效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保障网络运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发布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应以维护网络安全、促进网络安全意识提升、交流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知识为目的,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 发布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应坚持客观、真实、审慎、负责的原则,不利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进行炒作、牟取不正当利益或从事不正当商业竞争。

  第四条 发布的网络安全威胁信息不得包含下列内容:

  (一)计算机病毒、木马、勒索软件等恶意程序的源代码和制作方法;

  (二)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破坏网络防护措施或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活动的程序、工具;

  (三)能够完整复现网络攻击、网络侵入过程的细节信息;

  (四)数据泄露事件中泄露的数据内容本身;

  (五)具体网络的规划设计、拓扑结构、资产信息、软件源代码,单元或设备选型、配置、软件等的属性信息;

  (六)具体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检测认证报告,安全防护计划和策略方案;

  (七)其他可能被直接用于危害网络正常运行的内容。

  第五条 发布网络和信息系统被攻击破坏、非法侵入等网络安全事件信息前,应向该事件发生所在地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报告。各级公安机关应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同级网信部门和上级公安机关。

  第六条 任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发布地区性的网络安全攻击、事件、风险、脆弱性综合分析报告时,应事先向所涉及地区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

  发布涉及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国防科技工业等重要行业和领域的网络安全攻击、事件、风险、脆弱性综合分析报告时,应事先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发布全国性或跨地区、跨行业领域的综合分析报告时,应事先向国家网信部门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报告。

  第七条 未经政府部门批准和授权,任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发布网络安全威胁信息时,标题中不得含有“预警”字样。

  第八条 发布具体网络和信息系统存在风险、脆弱性情况,应事先征求网络和信息系统运营者书面意见,以下情况除外:

  (一)相关风险、脆弱性已被消除或修复;

  (二)已提前30日向网信、电信、公安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举报。

  第九条 通过下列平台发布信息的,平台运营者、主办单位接到有关部门通报、用户举报,或自行发现平台上存在违反本办法的发布行为和发布内容的,应当立即停止发布、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违规内容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公安机关报告。

  1. 报刊、广播电视、出版物;

  2. 互联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互联网直播、互联网视听节目、应用程序、网络硬盘等;

  3. 公开举行的会议、论坛、讲座;

  4. 公开举办的网络安全竞赛;

  5. 其他公共平台。

  第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发布网络安全威胁信息的,由网信部门、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一条 涉及国家秘密、涉密网络的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发布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包括:

  (一)对可能威胁网络正常运行的行为,用于描述其意图、方法、工具、过程、结果等的信息。如: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网络安全事件等。

  (二)可能暴露网络脆弱性的信息。如:系统漏洞,网络和信息系统存在风险、脆弱性的情况,网络的规划设计、拓扑结构、资产信息、软件源代码,单元或设备选型、配置、软件等的属性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检测认证报告,安全防护计划和策略方案等。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本文部分来源:中国网信网





推荐文章++++

针对Linux和Windows用户的新型多平台恶意软件

20岁麻省青年用SIM卡交换窃取55万美元加密货币

* WhatsApp漏洞CVE-2019-11931可被利用来安装间谍软件

* 高通芯片关键漏洞暴露三星、LG手机上的机密数据,你的密码可被轻松窃取!

好消息!美国海关再也不能随意检查你的手机了!









公众号ID:ikanxue
官方微博:看雪安全商务合作:wsc@kanxue.com



“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