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患自闭症的孩子,都是孤独天使

2017-04-25 航天器 看电影看到死

看死君:在北影节展映的诸多华语电影中,张唯导演的《喜禾》是非常独特的一部,影片根据“深圳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小学生,被19名家长联名上书要求将其赶出校园”的真实事件改编。



作者| 航天器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北影节期间,我受邀去首师看了电影《喜禾》加场。有力量,有态度,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第一感受。作为曾在16个国际电影节中赢得好评的华语片,《喜禾》还是显得有点低调。尽管在北影节做了首映,但我去各大社交网络溜达一圈才发现,其实真正关注本片的影迷并不是很多,可以说是北影节十足的冷门电影。


▲电影《喜禾》导演张唯


张唯导演,之前有媒体评论他很有“新浪潮”的气质,是一个很有个人想法、关注社会群体、极具创作精神的作者导演。从这部《喜禾》和之前口碑甚好的《打工老板》来看,张唯都十分善于寻找一个话题点,对社会问题有极高的灵敏度,这就让作品有了丰富的现实意义。


电影《喜禾》的海报

 

影片《喜禾》说的是一个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故事。主创说,这个本子熬了有七八个年头,前期创作时,导演和编剧走访观察了全国许多自闭症学校,并对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进行了采访,但磨出的脚本并不满意。直到2012年,深圳一则19名家长联名把一个自闭症孩子逐出普通学校的新闻,才让导演突然找到了创作方向,因此,就有了现在的这部《喜禾》。


 ▲电影《喜禾》剧照


同行观影的朋友不是很喜欢这个片子,她的情绪被影片中的母亲所拉扯,认为其考量太过个人化。但其实纵观整部电影,我们不难体会主人公田琳的困境。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被诊断为轻度自闭症的9岁儿童喜禾,在母亲田琳的坚持下,争取在普通学校上学的故事。


但因喜禾不稳定的情绪而带来了一系列冲突,引发了同学和家长的恐惧,故家长们施压校方开除喜禾,认为应当送他去特殊学校。但面对这样的情况,喜禾妈妈拒绝妥协,多方争取使喜禾得以有机会继续留校学习,而局面也变得越来越无法控制。


▲家长施压学校,要求开除小喜禾

 

同时,导演还安排了另外两组案例作对比和补充。一组是与喜禾同校的子翔和其奶奶,一组是田琳的哥哥田贵和其母亲。这两组人物处理得都很悲剧。前一组在子翔因其处于性觉醒时期而给女性带来了一系列困扰后,镜头很冷道地给奶奶一个浇灭煤气灶台的画面,点到为止的留白很克制,却让荧幕前的观众很脱力。


后一组也可以看作是对部分自闭症儿童的一个未来展现,因对自闭症的不了解而导致的不干预和周遭(甚至是亲人)的冷漠,已使田贵的病情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在铁笼内外,喜禾和田贵一起敲打笼子的画面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而此时的打光也十分的精准,这种面对未来和宿命时的恐惧,导演借由田琳很好地传达给了观众,而这个情景的设计也很巧妙地带出了田琳如此坚持的原因。


电影《喜禾》剧照

 

我念大学的时候,曾在一个很暖心社工团体中服务过大半个学年,他们主要针对能力缺陷儿童去提供相应帮助。在这团体中,我接触过大概两三个患自闭症的小孩子,所以影片中小喜禾哭闹的情景也让我深有体会。


影片的后半段,还设计了媒体视角和一个听证会。相同的考量,在《打工老板》里也有出现,比如影片中安排了一个潜伏在工厂里的女记者。在这两部影片里,媒体的形象都不算是特别的光鲜。导演很好地展现了媒体曝光对事件的推动力,同时也点出了舆论焦点对当事人的摧毁力度。


电影《打工老板》剧照


听证会像现实生活里一样,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度。但借由这个场景,快速而准确地展现了各方的利益诉求和考量。而影片中官方的回答其实蛮值得大家思考,即在权利问题上,对于“少数”和“多数”的取舍。鉴于篇幅问题和影片探讨,暂不展开论述。


电影《喜禾》剧照


脱离影片,如结尾的字幕所展示,我们要关注的还有更多。影片中几乎每个角色都是失控的、偏执的。自闭症患者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导演不仅给了冲突,还给了细节,比如坚持要上课,搭乘地铁时必须从熟悉的入口进入,等等。

 

而母亲田琳的角色,自幼就被捆绑太多,面对患自闭症的儿子,她很容易将现实与过去的遭遇重叠在一起,她给自己编织出一张网,那是一种对于营造正常未来的偏执,对于儿子命运的不妥协。


由于田琳长期被这种自我营造的压力包裹,在面对异样的声音时,她的不自控都很轻易地就被激发出来,无论是其老公说再要一个孩子,或是母亲说让她把哥哥接过去,抑或是面对其他家长抵制喜禾上课,还是应对喜禾的失控场面。她都是如此。


电影《喜禾》剧照

 

在这场注定的持久战面前,我们很难评判利益各方措施的对错,而现实中的我们,也很难切实地体会对方立场的疼痛与压力,影片的真实与展现出的狂躁也仅仅是给了我们一个窥见对方情绪的途径。

 

观影时,有人给我介绍说影片中母亲带小喜禾举牌求支援的一段是运用的偷拍素材,其实不听介绍,我完全没有看出来,因为全片80%的场景都让人模糊了创作与记录之间的界限。


影片的色调被朋友戏称,十分缺乏胶片的质感。可能拍摄的技法上由于制作成本所限,还略显粗糙,但影片传达的意图和导演的叙事功力,却着实令人震撼。




作者| 航天器;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皮皮丘;转载请注明


  招 聘 启 事  

     (具体详情,请戳下图)

可参考豆列: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5929000/


1.本次活动由中信出版财经社联合“看电影看到死”发起,与其他任何机构无关。


2.本次活动用书均为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财经社提供。


3.参与方法:转发本文,并在留言区留言,选出点赞数前十的朋友,私信告诉我你想要的书,我们送书给你!


想看详细活动,请戳:【送书,招人



【 近 期 热 文 】


他不是变性人,是长错身体的女孩

美食最催情,你做的不是菜,是爱

贼爽!戴佩妮朝我狠狠地开了一枪

约速八,这部动作A片能破30亿吗

作死!桂纶镁新片,女版荒野猎人

迷影福利!送你一张FIRST的船票

撸完男神床戏,再来看看怒的根源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活色生香|花园 | 吉光片羽

看死观影团|鲸鱼放映室|看图猜电影

影史札记|台词时刻|影人访谈|资源共享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