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完这场变态情杀,不恐婚才怪

2016-01-28 麦田电影院 看电影看到死

有一天尼克发现自己的妻子艾米失踪了,随着调查的深入和媒体的介入披露,偏激的舆论导向和不利证据令尼克意识到一个危险,那就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妻子,正处心积虑把他拖进一级谋杀的深渊……本期《麦田电影院》聚焦大卫·芬奇《消失的爱人》,让我们端详这个扑朔迷离的婚姻,它有着甜蜜芬芳的外表却包裹了一颗阴暗肃杀的苦涩内核,有时我们看到的并非事实真相,因为人们如此热衷于表演“幸福”。


独家解读《消失的爱人》

腾讯视频电影频道出品,建议wifi下播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181msrjs0&width=500&height=375&auto=0
由大卫·芬奇执导的电影《消失的爱人》,是2014年最受瞩目的电影之一,它改编于同名畅销小说,原著曾连续八周蝉联纽约时报精装小说畅销排行榜第一名。电影剪辑感十足的穿插交换叙事结构延续了原著的设置和风格;片头出现的大量空镜/和被灰蓝色滤镜覆盖的空旷小镇,有着大卫·芬奇一贯阴郁、忧冷的镜头气息。


大卫·芬奇作为执导过《搏击俱乐部》、《七宗罪》、《十二宫》、《纸牌屋》、《社交网络》和《龙纹身的女孩》等经典电影的著名导演,在《消失的爱人》中仍然沿用了自己标签化的悬疑元素,不乏血腥、暴力、性爱和裸露,成功创造低调简洁、在宁静中集结悬念和不安的心理环境;将焦点又一次投向人性与社会的黑暗,建立起独特影像风格和震撼人心的剧情,使电影散发真实而残酷的光芒。




一、消失的女孩


结婚5周年纪念日当天,美丽的妻子艾米却不见踪影。尼克一夜之间,从人人称羡的幸运丈夫变成镁光灯下无处可躲的可怜男人。艾米留给尼克一座空空如也的郊区别墅、碎成一地的玻璃茶几,莫名出现的血迹。这究竟是一场来自外人的绑架谋杀案,还是这个婚姻内部的可怕阴谋?


诡暗的配乐在这个故事里忽隐忽现,陪伴男女主角穿插交互叙事。电影采用了以尼克为主角的视角讲述悬疑案件,在此基础上不断插入艾米日记里的内容和她作为第一人称的画外音描述。第一次见面时,艾米给尼克出了一道选择题:“猜猜我是象牙雕刻冠军,拥有影响力的军阀,还是杂志的性格测试写手?”有意思的是,这三个选项反映了艾米深层次的真实面目:性格测试写手是现实,艾米专长心理学和推测人心;象牙雕刻冠军则反映着艾米做事的精密细致,军阀却代表了她的控制欲望。


深夜纽约街头的糖霜风暴俘虏了艾米,她的金发在闪闪发光的糖粉覆盖下变成了银色,尼克轻吻她的甜唇:“我会让你远离一切可怕的东西”;始料不及的是,后来变得可怕的,正是他们自己。




二、妻子的阴谋


电影通过闪回片段交代两人相识相遇的前因后果,消失的艾米留下了很多线索暗示人们寻找她失踪的原因。即使身不在场,艾米也依旧领导着剧情。她精心遗留痕迹和线索,拨弄、把握着警方的注意力和舆论导向。当证据链累积到成熟、公众变得愤怒,仍不见踪影的她成功把这盲目的怒火引向自己的丈夫。


越来越多的不利证据将尼克逼向了死角:家中四处飞溅的艾米的血迹、购买大量奢侈品的高昂账单,由他签字为妻子办理的巨额人身保险——暗示他已经负债累累,极有可能谋杀并隐匿妻子来获取赔偿;他跟孪生妹妹如影随形的亲密关系,他与大学女生的狗血婚外情,还有那把作为凶器的棍棒最终出现。观者错综复杂的反应和评判、媒体偏激的舆论导向,使尼克和这个婚姻被迫登上接受公众审判的残酷平台。




电影多线并进、层层推演,将不同人物错落有致铺陈于剧情中,以他们不同的作用力加剧和推动剧情反转起伏。大卫·芬奇一方面使用快速剪辑不断打乱时空,把整个事件粉碎成一张复杂的逻辑拼图,激发观众的兴趣和主动参与;而另一方面,他又使用罗生门式诡诈的人性视点和伪饰来扰乱观众们的主观判断和恒定思维。这一切都令这个失踪案变得危险、神秘、机智又充满旋涡般的致命诱惑。


妻子消失后,尼克认为终于可以摆脱掉她了,他继续与情人偷情鬼混。当他意识到,精明的艾米是在用自己的失踪,营造一个“被他所杀”的假象时,尼克咬牙切齿地怒吼道:“快回家吧,你这个贱人!”




影片《消失的爱人》有类似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理念,直指人们在日常中的心理压抑、对窥视和控制的恐惧——映照了我们企图表演“成功”和“幸福”,却不得不背负真实矛盾处境的困窘和压抑。不论尼克还是艾米,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秘密和恐惧;对生活的焦虑和无法摆脱的空虚;细碎矛盾积累所引发的愤怒和人与人之间永恒存在的隔膜;众口铄金,公众和舆论的草率评价或指责几乎可以扭曲、攻毁一个人的本性和全部生活。大卫·芬奇把这些普遍性的心理体验精致地嵌入这个黑暗故事中,刀未出鞘就已完美渲染阴森惊悚和冰凉窒息,令每一个成年观者亲临其境,感同身受。




三、狂热的表演家


艾米的父母创造了“小魔女艾米”这一童话形象,并靠这个少女童话发了家。艾米从小就被置身于“完美艾米”的阴影中,她不仅是父母童话书籍的代言人,也终生被绑架成为“神奇艾米”的形象大使,不自觉地扮演着“完美艾米”的现实版,跟真实的自我人格开始对立矛盾。罗莎曼德·派克传神演绎出了这个女主角暧昧却又阴暗的真实面目:她模棱两可、似笑而非的面部表情和敏锐警觉的内心;粗俗野蛮的真性情与轻盈狡猾的伪装。


原著的作者吉莉安·弗林对系统心理学非常熟稔,她把这些知识熟练运用到了自己小说里各个人物身上,使他们性格的形成/具备了心理逻辑和家族动因:尼克暴戾、脏话连篇的父亲造就了尼克冲动而低俗的本性;而功利和热衷于表演的父母则养育了艾米——她外表无可挑剔却有着惊人的伪装能力与深不见底的阴暗和控制欲。




艾米在日记里进行着另一场角色扮演——即婚姻受害者。她用假话复述真事,用真感情包裹谎言,这种真假融合的叙事技巧迷惑了所有人。


婚姻濒临崩溃时,“幸福的家庭”似乎难以表演下去,艾米想到了自杀,她改头换面来到一家廉价湖边公寓,在日历中甚至亲手标注了杀死自己的日期,但计划意外遭遇了挫折,艾米藏好的钱被两个不务正业的邻居洗劫一空。走投无路时她只有求助老情人德西。


当艾米看到电视上尼克迫于压力、不得不重新开始扮演痴情的丈夫时,作为疯狂表演家和角色扮演痴迷患者,艾米惊喜交加地发现:婚姻的表演又可以续场了!这无疑再度激发了艾米的斗志,她迅速放弃自杀计划,不惜一切代价重回家庭的舞台。“表演”似乎是艾米与尼克婚姻的关键契约,当尼克拒绝配合,表演失败时,艾米万念俱灰、企图自杀;而当尼克顺从听话、可以继续表演时,艾米满血复活,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




艾米为自己的复出设计了一条血腥之路,利用多年来迷恋自己的德西。在假意跟德西做爱前,她在德西别墅里密布的摄像头下,演了一出被囚禁和被性虐的好戏,然后突然在床上划破德西的咽喉,跟自己之前的表演拼成了一个完整的性虐与挣脱现场。在尼克即将因谋杀罪被逮捕的清晨,艾米一身腥血,出现在自家草坪上。


公众和媒体沸腾了!他们欢呼艾米的归来。她是尼克命悬一线时的救命稻草,也成了经受过非人性虐、囚禁,好不容易死里逃生返回家庭的忠贞英雄。谁还有资格怀疑和指责她?!艾米和媒体共同精心打造了她身为受害者的形象,精准把尼克和艾米按合进了“负心汉”与“痴情女”的角色框架中,迎合了公众的“剧情需要”,令公众们在自我婚姻中所积压的不满和委屈得到了集体释放。


公众进行集体无意识的发酵、脑补和演绎、编造故事走向,热情洋溢地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毫无保留地攻击或控诉新闻里的陌生人。至于真相,没有人在乎。大家都迫不及待要支持自己中意的情景角色和释放情绪。而作为“完美艾米”的终身扮演者,艾米显然比尼克更懂得如何利用盲目而狂热的民众,更擅长逼真又能博得同情的表演。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像《消失的爱人》深入了每个人都秘而不宣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深度关系中。婚姻并非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事实证明它也很难说服和驾驭人性。故事叙事手法辛辣凌厉、节奏迅捷无情,赢在了两个方面——永无下限的人性与复杂崎岖的情感。在一场不幸的婚姻中男女都有公平的罪过。他们自身的所作所为,成全了那柄在黑幕里,刺向自己的利刃。


“至近至远东西,至亲至疏夫妻”,艾米是这场复杂婚姻游戏里的强者,但她并非赢家,即使与尼克裸身相见,两人也依旧防备重重。曾经发自肺腑的恋爱最终沦为小心翼翼的合作、精心炮制的逢场作戏。她与尼克都是公众注视下的人质,被捆绑在一起,跳着手持匕首和面具的双人舞。




表演的按钮一旦启动,就很难为真实个人所停留。即使明知完美由累累假象堆砌而成,也改变不了人们对大团圆结局懦夫般的执着依恋。表演与被观看、他人的意见与道德审判,将左右艾米和尼克的一生;在网络、影视等构成的强大传媒时代,没有人能成为例外。


“我为你感到难过。因为你每天早上都必须醒来扮作你这副模样”。这是《消失的爱人》原著最后一段。



栏目组:麦田电影院

腾讯视频电影频道出品,转载请注明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鲸鱼放映室|名人荐片|麦田电影院

有一张剧照|有一个影人|有一句台词|有一段原声

影史轶事|深度影评|导演访谈|资源共享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