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唯姑娘和电影不可辜负,凭啥?

2016-03-09 麦田电影院 看电影看到死


绝症少女告别青春,迷影少年懵懂成长,一段平淡温暖里构筑起的美好友谊,能否打开你我心扉,迎接一段奇妙的人生旅程。本期麦田将带你走进圣丹斯获奖影片《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让这部带着笑与感动的热点新片,带你一起,回到那段最美好的青葱岁月,感怀人与人之间的动人告别……


独家解读《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腾讯视频电影频道出品,建议wifi下播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87ciy40h&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该怎样去描绘这部电影呢?


长到离谱的名字,名不见经传的陌生导演,几近泛滥的青春题材,这部电影最初透露出来的所有信息都会让人轻易地错过,然而它却得到了圣丹斯电影节最重要的评审团和观众最受欢迎两项大奖。


不熟悉独立电影的观众或许很难明白这些奖项的意义是什么,甚至对这个电影节都感到无比陌生。可是要知道,科恩兄弟的处女作《血迷宫》、昆汀的处女作《落水狗》以及后来的《记忆碎片》,2006年的《阳光小美女》甚至是去年的《爆裂鼓手》,这些如今影迷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当初都是从这里起步。




和上述那些天赋异禀的导演一样,阿方索.戈麦斯.雷洪的处女作在每个细节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如同好莱坞著名导演罗伯特·奥特曼那句著名的“不要给我讲故事,我要的是人物”,电影用最直白的名字,最简单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线索构筑起影片所要表达的一切。


平淡中妙趣横生,清新却不矫情,区别于国内青春电影打架、开房、堕胎的恶俗三步走,导演用智慧和真诚讲述了一段关于爱和青春的美好故事。




青春的终极奥义


影片有一个戏谑的开头,17岁的年纪,主人公Greg看到的不是学校里的青春、活力,而是像菜市场甚至动物园一般的混乱和无序,他百无聊赖、看淡一切的神情或许把高三的所有情绪都诉说清楚。升学的压力、母亲的唠叨、对未来的迷茫或许是这个年纪孩子的普遍困惑。


没有《猜火车》里的淫乱和嗑药,没有《大象》里的校园枪杀,更没有《青春残酷物语》里浓郁的冷峻和绝望,导演想把一切都表现的很简单、很自然。透过Greg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三个年轻人的世界,也隔着屏幕体会着北美高中生活的日常。




故事的主题并不新鲜,白血病的女主、可爱中二到爆表的少年,三个人在女孩生命最后时光的坚固友谊和这段简单关系里的各自成长。可你还是会觉得这部影片区别于你所有青春电影的观影经历,如韦斯.安德森趣味风格般的画面处理会不会让人想起《月升王国》里的纯真,而《和莎莫的五百天》式的结构处理使得影片还未结束,便开始惦念起Rachel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所有的场景都在导演的调度下显得那么温情动人,一个关于生死的压抑话题不经意间变成了青春里最后的陪伴。创作手法的不刻意并不意味着叙事本身的平淡,潜在的戏剧冲突一直推动着情节的发展,默然牵动着观众的每一根神经。


两个人的初识被处理的如此艺术,短短的对话里彼此的性格甚至故事的脉络就都有了端倪。没有通常作品里所见的那种坚强,Rachel的真实或许就在于她会难过压抑地半天说不出话来,也会被Greg没头脑的对白逗得前仰后合。




看似Greg的单纯、直接、可爱在慢慢地打破着Rachel内心的坚冰,可是他内心的软弱、矛盾和孤僻呢,事实上最后真正成长的反而是那个曾经困惑迷茫的少年。是Rachel开导着他重拾信心、努力生活,是她面对着那些无聊的黄页告诉他大学的意义,甚至还是Rachel让他明白原来自己的爱好和那些翻拍的短片不是一无是处。


当她最后含泪看完Greg为她精心拍摄短片的时候,更像是完成了一场属于自己的告别仪式。相较之前的悲观、难过甚至焦虑,或许她会为这样一个方式作为结束感到幸福。


鲁迅说:“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有谁能说导演在拍一部悲剧呢?他更像在用过程告诉每个人,离别在所难免,遗憾的是我们都没来得及好好告别。青春或许就是这样一场些许疲倦的旅程,要学会珍惜美好的景色,要习惯火车上的人来人往。




友谊的朦胧之美


Greg和Rachel之间存在爱情么?不知道有多少观众会在深陷结尾的悲伤之余回想起这个问题。试图做出肯定回答的人一定会被轻蔑地认为没有理解整部电影,或许影片的不落俗套正是来自于这样一种规避爱情的处理。


在生命最后时刻,两个人建立的纯真友谊似乎更符合观众对于纯真和美的理解。可是当真没有么?该片港版的命名叫做《初恋有病》,不管能否接受,Rachel的定位的确像极了年轻时候我们心头浅尝辄止的喜欢。被逼无奈的相识,从未想要了解的女孩和一段注定要失去的关系,这些元素都构成了两者之间复杂的情感线索。




十几年的时光里,Greg都试图活在一个给自己设定好的隐身状态里,直到Rachel的出现打破了他生活里的沉寂。或许是真的不舍吧,所以他告诉观众如果Rachel死掉他会真的生气,她最后战胜癌症了,尽管他知道这句话骗不了观众也骗不了自己。


其实不仅仅是Rachel,他的每一份友谊里都充满着尴尬。Earl作为Greg唯一的朋友,他们互相之间竟然用同事来称呼,而这种关系似乎也不是Greg主动建立,从邻居到伙伴,再到有着共同爱好的同事。原来Greg的所有友谊都如出一辙,这个疯狂迷恋着电影的家伙,其实根本封闭的不知道该怎么打开自己。


Earl的设置存在感极低,却占据着异常重要的位置。面对Greg气势汹汹的质问,他简单明了的回答撕破了前者所有的自卑、懦弱和畏惧。两个人身份和性格的巨大差异,更像一种互补和彼此的需要,不仅体现在那些充满创意的短片里,更流露在每一次生活的细节里。




他们一起翻拍大师经典,一起偷喝历史老师的越南米粉汤,甚至Earl在两人大吵一架之后第一时间冲上去帮Greg打架。如果说男女之间的友谊饱含复杂、朦胧和美好,那男人之间的感情一定简单、粗暴、充满恶趣味。


Greg在Rachel死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替她拍摄了一部属于她的电影,Rachel则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到大学招生办替Greg求情,不似《麦琪的礼物》悬念设计的那么精妙,但也足够动人。


当他带着那本大学黄页缓缓走出Rachel房间,在影碟的封面写上“注意:上一个看到这部电影的人立即昏迷并且离世”的时候,我相信Greg终于真正理解了历史老师的那段话:“人的生命可以在他人的记忆中得以延续,而能做到如此,唯有展现你值得别人记住的东西——你为别人付出的爱。”




影迷的自我修养


说到这里,故事自身的完整、人物设置的立体以及细节清新脱俗地处理已经足够让人彻底爱上,可真正让世界影迷疯狂的是影片设计的迷影文化。


昆汀·塔伦蒂诺曾说过:如果你足够爱电影,就能拍出一部佳作。42部翻拍片更像是写给世界影迷的42封情书,如果不是喜欢电影到病入膏肓,完全没有必要费尽心思的去制作这些短片讨好观众。


《愤怒的葡萄》《四百击》《愤怒的公牛》《魂断威尼斯》《大开眼界》《发条橙》《八部半》《公民凯恩》《精疲力尽》《疤脸大盗》……即使你不知道这些享誉世界的经典影片,短片里那些可爱的玩偶和萌化了的海报还是能够打动你内心的深处。




迷影文化和致敬情结在世界电影里都不少见,但是用最直白的方式致敬42部电影的作品是真的前所未闻。这些考验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导演的阅片量、耐心和创意,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他对于电影的迷恋和热忱。


作为影片本身来说,42部翻拍片则是给Greg这个角色做的最好的注脚。孤僻的Greg一直想做一个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的人,觉得自己考不上大学,觉得人生灰暗而没有方向。他总是试图逃避或者选择消极,唯有那些短片大概燃起了他对生活的所有热情。


也正是电影,构架起来他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和Earl的相识,和Rachel的相知,他用短片安慰Rachel的同时,寄托的其实是他自己的情怀。




当Greg穿着那身帅气西装在医院走廊里痛哭的时候,所有观众的心大概也纠结到了极点。明明知道剧情的反转是这类影片的必然,明明知道泪点和结尾的设置显得或许刻意,可还是忍不住为这场告别而难过。


Rachel生命最后时刻的这份礼物,她喜欢么,还有遗憾么?答案已经无从得知,只是短片里透露出来的温暖和爱大概足以融化死亡带来的恐惧和寒冷。


栏目组:麦田电影院

腾讯视频电影频道出品,转载请注明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鲸鱼放映室|名人荐片|麦田电影院

有一张剧照|有一个影人|有一句台词|有一段原声

影史轶事|深度影评|导演访谈|资源共享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