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水青山 锦绣京华——海淀篇

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以钉钉子精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取得全面、持续改善,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5月22日起,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政务新媒体推出“绿水青山 锦绣京华”专栏,展示各区生态环境建设实践成果以及新思路新举措。


今天与大家见面的是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培宝同志署名文章《向“善”而治 向“美”而行 高质量书写美丽海淀建设新篇章》。



向“善”而治   向“美”而行

高质量书写美丽海淀建设新篇章

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培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海淀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充分发挥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本底优势,抢抓“两区”建设机遇,着力实施“两新两高”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走出了一条创新与绿色协同发展之路,“高颜值生态宜居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1年在中心城区率先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玉渊潭公园


保持战略定力

把牢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权”

海淀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高站位谋划部署,高频次统筹调度,高标准狠抓落实,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深化体制改革,成立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建立常态化工作联络机制,高效履行牵头把总、统筹协调、督促落实职能。构建责任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修订实施《北京市海淀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推动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强化统筹谋划,制定印发《海淀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印发各年度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计划及考核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推进有序,落实到位。完善机制保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加强统筹调度、督导落实,每季度至少听取一次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专题汇报,建立健全“月汇总-季通报-年总结”工作制度,率先对街镇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狠抓督察整改,创新形成“整改、验收、核查、销号”闭环管理模式,办结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及第一轮北京市环保督察期间转办群众信访案件1503件,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颐和园


增进民生福祉

守好污染防治攻坚“主阵地”

海淀区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辖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常态蓝”“生态绿”不断擦亮高品质生活底色,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在保蓝天方面,持续深化落实“一微克”行动,坚持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协同治理,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标志性、历史性突破,2021年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首次同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六项主要污染物全面达标,其中PM2.5年均浓度连续七年保持城六区最优。在护碧水方面,突出“三水”统筹,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不断完善多元共治的水污染防治体系,辖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8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到市级要求,其中4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水体标准,4个市控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在守净土方面,聚焦“三地”共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力保障辖区土壤环境安全,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在强生态方面,坚持生态建设、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三管齐下”,以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不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夯实生态本底,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65.2,连年位居中心城区首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在中心城区率先发布野生动植物名录。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提升治理能力

建强生态环境保护“主力军”

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推进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优化职能配置,保持执法力度和广度,深入开展重点区域、行业、领域专项执法、联合执法,坚持开展全时执法,严查各类环境违法问题;转变执法方式,常态化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综合运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走航等非现场执法方式开展执法监督,不断提升执法效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注重科技赋能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开展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加快实现从对污染源的被动治理到“主动采集—智慧预测—精准调度”转变,启动大气和水环境精细化管理项目建设,加强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在市级70个高密度站点基础上,科学布设了餐饮、道路、扬尘等6大类198个固定监测设备和5台移动监测设备,构建了监测、评价、预测、溯源、通报、整改、评估闭环管理体系;开发“电力+双碳”应用场景,为政府及管理部门提供节能减排管理支撑和执法研判依据。


激发绿色动能

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基调”

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双碳”战略,加快推动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深化“疏整促”专项行动,在全市率先出台“两区”高质量发展环境管理方案,着力构建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化为核心的创新型经济体系,海淀区经济总量和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连续6年全市第一。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碳排放企业管理,顺利完成2021年度碳排放配额履约工作,重点碳排放单位履约率达100%,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新能源、新技术研发和培育。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新水用量,以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达到市级考核要求。广泛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培育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的社会新风尚。


理念为帆,笃行作桨,启航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下一步,海淀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扛起新使命,争做“排头兵”,奋力打造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紫竹院公园



海淀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编辑:张雪洁

往期回顾

第九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云端”开幕

《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

美丽北京 | 《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美丽北京 | 2021年全市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 碧水绿岸就在身边

美丽北京 | 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