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都五年新变化 | 绿水青山 锦绣京华——大兴篇


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以钉钉子精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取得全面、持续改善,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5月22日起,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政务新媒体推出“绿水青山 锦绣京华”专栏,展示各区生态环境建设实践成果以及新思路新举措。


今天与大家见面的是大兴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坡同志署名文章《为“美丽大兴”画上“点睛之笔” 大兴区探索形成小微湿地生态治污典型经验》。





为“美丽大兴”画上“点睛之笔”

大兴区探索形成

小微湿地生态治污典型经验


大兴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坡



绿水青山 锦绣京华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大兴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为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实现大改观。2017年-2021年,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其中,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由89微克/立方米降至34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全市第一;国考、市考水质断面全部实现达标,2021年优Ⅲ水体比例达到57%的历史最优成绩;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群众身边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明显增多,环境“颜值”普遍提升,美丽大兴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污染防治攻坚的道路上,大兴区结合辖区特色,也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特别是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大兴区围绕“三水”统筹共治的总体思路,在大力实施农村污水管网工程的基础上,探索运用“生态治理办法”,积极打造“农村小微生态湿地”典型案例,解决了农村地区缺少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污水抽运成本高的难题,切实提高了村民生活环境幸福指数,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村污水治理“大兴经验”。


试点先行,攻克农村治污难题

绿水青山 锦绣京华


安定镇前安定村面积1651.4亩,总人口747人。村南原有一处废弃的雨洪坑塘,面积约3500平方米。过去村内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废弃坑塘中,坑塘“脏乱差”、黑臭严重、蚊虫孳生,生态环境受损严重,影响周边百姓的生活质量。
大兴区充分发挥小微湿地建设灵活、运维简单、成本较低等优势,2019年6月以安定镇前安定村为试点,实施了“人工功能生态湿地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利用原有的雨洪坑塘,在北侧小地块建设功能生态湿地进行污水处理,同时在保持收集雨洪功能的基础上,原地建设荷花塘,打造农村生态湿地公园。
项目建成后,总占地约3400平方米,服务人口500余人,污水处理能力为40立方米/天,处理后的污水排放指标COD、NH3-N、TP等均稳定达到北京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处理达标后的污水被送入循环利用设备,用于绿化灌溉、道路降尘、消防应急等工作,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
过去的“臭水坑”摇身蜕变为最受百姓欢迎的“打卡”地,小微湿地建设的有益探索,实现了农村污水处理、雨洪收集、生态景观提升“三合一”效益。




以点带面,推动区域复制推广

绿水青山 锦绣京华


2020年,为继续扩大“小微生态湿地”治理效应,攻坚突破农村治污难点,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大兴区充分总结推广前安定村试点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中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全面打造安定镇功能性生态湿地、长子营镇小黑垡功能性生态湿地及魏善庄镇功能性生态湿地等项目,对23个行政村实施小微生态湿地污水治理。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的农村治污新路子。

截至2020年底,结合安定镇村庄特点,完成了19个行政村的农村小微生态湿地工程,建成19个功能型湿地及一体化设施,总处理能力达到1750立方米/天。镇域内村庄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8%以上,村民生活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长子营镇小黑垡及魏善庄镇功能性生态湿地进入了试运行阶段。其中,长子营镇小黑垡生态湿地预计处理水量80立方米/天,魏善庄镇后苑上、三顺庄、刘家场三个生态湿地预计总处理量可以达到345立方米/天。
通过对23个行政村集成性地复制推广、针对性的精准施策,形成了一个大的景观生物群,对于维护安定镇乃至大兴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和改善区域水资源状况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成效显著,持续提升生态治污水平

绿水青山 锦绣京华


近两年,大兴区充分发挥了小微生态湿地建设优势,不仅解决了辖区内2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消除了国考大龙河三小营断面劣Ⅴ类水体,也初步形成了农村污水治理的“大兴模式”。
一是突出“准”的特性,强调因地施策。坚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根据辖区村庄特征,重点向人口较少、污水量较少的村庄推广小微生态湿地工程;针对污水处理量较大的村庄,按需提高小微生态湿地占地面积,或者推广建设传统污水处理站。
二是发挥“联”的优势,共同攻克难题。大兴区生态环境局联合财政、规划等部门及各属地,健全“联动共商、监督考核、综合决策”机制,共策共商共研小微生态湿地建设难点、重点,协调推进规范用地,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全力推动农村地区分散村落的小微湿地建设工作。
三是激发“带”的力量,推进示范建设。充分总结前安定小微湿地建设的技术经验和实际效果,推进小微湿地示范镇建设,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全区的小微湿地农村污水处理工作方案,全力推动大兴区相关镇街的农村污水生态治污工程,切实推动农村小微湿地项目的落地生效。

小微生态湿地的建设释放出调蓄雨水、净化空气、防治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景观等多重效益。同时,集休闲、娱乐一体的小型湿地公园,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为建设美丽乡村、涵养生态价值开辟了一条特色之路。虽然目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但我们坚信随着生态治污模式的加快实施,全区农村污水治理能力必定得到进一步提升,碧水映蓝天的“美丽大兴”正徐徐走来。



大兴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编辑:刘霞

往期回顾


《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

美丽北京 | 《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美丽北京 | 2021年全市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 碧水绿岸就在身边

美丽北京 | 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