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都五年新变化 | 绿水青山 锦绣京华——东城篇

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以钉钉子精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取得全面、持续改善,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5月22日起,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政务新媒体推出“绿水青山 锦绣京华”专栏,展示各区生态环境建设实践成果以及新思路新举措。


今天与大家见面的是东城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董险峰同志署名文章手握蓝绿“调色盘” 扮靓东城“高颜值”》

手握蓝绿“调色盘”

扮靓东城“高颜值”

东城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董险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城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首善标准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东城。



-满眼皆绿处处景-

这是东城蓝天保卫战的提气答卷——“十三五”时期,东城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52.6%,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自2019年首次达标后持续下降,二氧化硫(SO2)稳定达标并连续五年保持个位数。2021年,PM2.5年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0%,降幅全市最大,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取得历史性突破。

这是东城绿色获得感的幸福答卷——近五年来,东城区实现龙潭三湖及青年湖、柳荫湖水系连通。建成龙潭西湖等大尺度公园6处、口袋公园40处,新增改造绿地126.7万平方米。2021年,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3.99%,完成环二环林荫骑行环线东城段道路工程,沿线实现“绿路融合”。



-理顺机制谋布局-

一是全区形成“一盘棋”,成立区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区委生态文明委、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印发实施《东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推动各部门各街道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二是打通社区“神经末梢”,开发手机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辅助社区开展巡查,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作机制。三是打好督查考核问责“组合拳”,建立区领导约谈、联合督查机制,成立空气质量改善督查调度中心,形成“巡查—整改—复查—通报—约谈”闭环管理。



-“东城经验”绘蓝图-

一是在全市率先创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精细化街道,印发指导意见,创新提出“分类分区管控”概念,对重点街道精准实行“一街一策”,对落后街道加大帮扶力度,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二是深度治理扬尘污染,在全市率先开展屋顶清扫保洁,累计清扫屋顶2200余万平方米,背街小巷实现精细化保洁全覆盖;21万平方米小微工地实施全封闭施工。三是首创24小时不间断扬尘巡查机制,出动4万余人次,发现、整治各类扬尘问题8万余件。四是主动借鉴“枫桥经验”,成立全市首支胡同平房区环保志愿者巡查队伍,实现居民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己管”的转变。东城区实现降尘量大幅下降,连续两年城六区最优,创造了全域治理、精细管控的“东城经验”,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分别进行报道。



-科技手段增成色-

一是完成“车脸识别”系统一期建设,启动二期建设,建立高排放车辆出行数据库,2021年实时监测大客车、货车93万余辆次,分析确定10个高频路段,为执法人员提供信息及数据研判。二是全力推进油烟治理。深度治理餐饮单位2401家、安装油烟在线监控2080家;开发街道“四查”(查安装、查破损、查使用、查清洗)小程序;选取1114户居民家庭试点换装带有净化功能抽油烟机,测评结果表明净化效果显著。三是推进私排乱倒油污问题智能管控,通过雨水箅子智慧监管系统精准发现违规倾倒污水点位和时段线索,开展溯源调查整治。四是落实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工作方案,形成48小时清运和7天冷柜收储清运模式,解决了小微医疗机构收运难的问题。



笃定目标,逐“绿”前行。东城区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保卫蓝天白云为使命,以守护绿水青山为担当,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不断厚植生态底色,在蓝绿交织中展现首善气象,绽放首善之美。



东城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编辑:张雪洁

往期回顾


《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

美丽北京 | 《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美丽北京 | 2021年全市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 碧水绿岸就在身边

美丽北京 | 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