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看展 | 五月的摄影展你还落下几个?

2016-05-13 无忌君 色影无忌 色影无忌

无忌看展第84期

五月是一个展览众多的月份,北京有:踪迹:勒梅特夫妇的国际影像收藏展,“呼吸”邬树楠个展,胴影----吕西安·克莱格摄影作品展 ;上海有:迷途 ——冯方宇摄影展,可能 - 王轶庶个展;成都有:“不声而语”——影像新锐11人联展等,无忌君将精彩的好展挑选出来,大家在五月的周末不妨约上爱摄影的小伙伴一起去看展。


北京

“呼吸”邬树楠个展




展览时间:2016年5月7日-6月19日

展览城市:北京

展览地点:希帕画廊(北京市朝阳区 草场地红一号院 A2)

策展人:姜纬

展览人员:邬树楠



吠盲-斑马Alone Whisper-The Zebra



吠盲-猴子Alone Whisper-The Monkey



吠盲-野马Alone Whisper-The Wild Horse



Respiration呼吸NO.3



Respiration呼吸NO.6



Respiration呼吸NO.9


展览介绍:

从《吠盲》到如今的《呼吸》,邬树楠总是能将特定而有限的素材,提炼为交织着转喻和隐喻的个人化图像,越过了生活的逻辑,陷在混沌深渊般的精神逻辑里。这些照片不是命名的游戏,而是认知的更替。


鲜活的花木在如今很容易看到,邬树楠却视若无睹,反而在其《呼吸》系列中呈现了没有生命的塑料花和消失生命的枯花。我相信对于他来说,鲜活的记忆、知觉仍在,或许还很充溢,但正因为知觉和记忆的存在,才会有这些照片。


当代医学发现,一个人的左手如果没了,可以利用右手的动作来唤起激发沉淀在身体里面的肢体记忆和经验,我把它概括为消失和存在的关系,只有对身心状态具有极高关注度的时刻才会用到这样的方式。倘使通过这些塑料花和枯花,能够在思维范畴找到消失的 部分,感受到没有的部分,我们眼里的世界就会另有乾坤,我觉得摄影时常缺乏那部分,由于那些空洞没有被发现,过分完满壅塞的叙事占据着太多份额,摄影本身 创造了如此单纯无辜的结果。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屡屡滞留在表层的摄影叙事赋予其对象一种显而易见的无意识,仿佛不知道会有任何的不同或改变。


在摄影领域,事实和虚假之间往往存在着有趣的互反关系,越尽量拍摄实际情况,它就越显得虚假 化。当摄影师有了林林总总的干巴巴事实时,麻烦的是这些事实大多不是精练的,它们欠缺上下文关联,到处是漏洞和补丁,变形和夸张,还无法确保真实,一般而言,摄影师都不用把所有这些事实凑起来,不管怎么努力怎么较劲怎么倾销,最后常常是与现实相背离的。


塑料花和枯花有市场、有用处,分明就是一个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事实,这里面有另外的东西,邬树楠认为是“活生生的假”。摄影叙事要是完全靠现实建立,就会充满误区,必须靠摄影师的智力才能够把现实综合起来。今天的现实已经不一定非得是产生过或正在产生的事物了,而是人们有限的头脑里能容纳的现实,是事物怎么会产生或将会怎么样产生。如果把现实仔细勘探再检视,取舍再提炼的话,就可以开创出一个现有素材的新秩序,我称它为合理的虚构。之所以是虚构,是因为有生气,生气不直接来自于生活,而来自于和生活的周旋。这就有很大不同了。如果摄影师用这样的方法把现实堆砌铺陈,让它们获得生气以后再展示给观众,那他就是在拍与众不同的照片。邬树楠就是这样的摄影师。


这些塑料花和枯花在邬树楠的虚构语境中,招展,显赫,生气昂然。谁也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现实的还是奇异的,换句话说就是:谁也不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是自然演绎的过程还是某种形式的幻梦——一种我们与他人或许共同参与或许并未共享的梦境。


推荐理由:

在安静地展馆中,我们可以来倾听“呼吸”的声音,这个呼吸不是来自我们自己,而是来自对于生命的感悟。



胴影——吕西安-克莱格摄影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6年5月15日-6月30日

展览开幕:2015年5月15日15:00

开馆时间:11:00-18:00(周一休息)

展览地点:泰吉轩画廊

展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路6号云起时珍宝花园A1-8号










展览简介:

吕西安·克莱格(LucienClergue 1934-2014),世界著名的人体摄影大师,世界最悠久的阿尔勒摄影节创始人,并担任摄影节主席一职长达30年。他与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之间数十年的友谊更是令人津津乐道。


吕西安的人体摄影在摄影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1953年,年仅19岁的吕西安将他的作品第一次展示在毕加索面前的时候就深深的打动了这位艺术大师。也由此展开了他们长达二十年的忘年交。


吕西安·克莱格一生拒绝任何以商业为目的的拍摄,他拒绝任何时尚杂志及广告的工作邀约,他所有的拍摄只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而不受金钱及客户的左右。我们不难看出,在与超现实主义大师毕加索的交往中,毕加索的艺术观念对于吕西安的摄影创作影响深刻。


他的人体摄影作品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创作题材。凭借光影的把控和独特的视角,展现出“性感的、 抽象的、立体的”黑白影像世界。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并非单纯的将人体之美展现给观者,而是将人体作为环境中的一部分,使之看似融入其中,但又充满着“不 合理性”。这种“不合理性”可以解读为他作品中超现实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他作品中带给我们思考的内涵。


推荐理由:

身体从来都是摄影表现的一个主题,有生命,有欲望。



踪迹:勒梅特夫妇的国际影像收藏展




展览时间:2016年4月30日-5月21日 每天10:00-17:00

展览城市:北京

展览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朝阳区酒仙桥北路恒通国际创新园区内C7


参展艺术家名单:

克里斯蒂安·马克雷(Christian Marclay)美国,艾阿诺特·米克(Aernout Mik)荷兰,詹妮弗·阿罗娜(Jennifer Allora)美国 & 吉列·卡萨迪利亚 (Guillermo Calzadilla)古巴,若昂·奥诺弗雷(Joao Onofre)葡萄牙,史蒂夫·麦奎因 (Steve Mcqueen)英国,马克·沃林格(Mark Wallinger)英国,杨福东 中国,多米尼克·冈萨雷斯-福斯特(Dominique Gonale-Foerster)法国,法比安·纪劳德(Fabien Giraud)法国,易托·巴拉达(Yto Barrada)法国,艾里·坡恩(Elisa Pone)法国,瑞恩·甘德(Ryan Gander)英国,麦德尔·福蒂纳(Maider Fortune)法国,井上,小金沢(Takehito Koganezawa)日本,麦卡·罗腾贝格(Mika Rottenberg)阿根廷,刘真辰 中国,尼赫·乔普拉(Nikhil Chopra)印度,田中功起(Koki Tanaka)日本,汉斯·欧普·德·贝克(Hans op de Beeck)比利时,恩里克·拉米雷兹(Enrique Ramirez)智利



行走的男人,恩里克·拉米雷兹,2011-2014



后院:嘿,太阳升起了,杨福东,2001



王国的门槛,马克·沃林格,2000



一架由五名钢琴师同时演奏的钢琴,田中功起,2012



直至录像带结尾,井上小金沢,2008


展览简介:

作为“2016中法文化之春”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民生银行艺术机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即将展出勒梅特夫妇收藏的国际影像作品。该展览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16年重要的国际艺术交流项目,由美术馆联合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


此次展览将展出勒梅特夫妇所收藏的20件影像作品。创作这些作品的20余位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其中很多都是国际影像艺术领域的重要代表。这些艺术家的创作体现了影像艺术的魅力,更揭示了影像艺术对于当下社会的意义: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影像作 为一种艺术媒介能够对难以定义和千变万化的形势作出回应。通过艺术家的考察、记录以及对于像素的编辑、解码和组合,影像能够建构和解构事实,带领我们直抵事物的深处和核心。


勒梅特夫妇是来自法国的电影工作者和收藏家,也是欧洲多个电影节的主持和评委。他们常年在世界各地游走,并结交了大量的艺术家朋友,很早就开始收藏版画、油画和摄影等艺术作品。上个世纪90年代末,勒梅特夫妇开始收藏影像作品。他们的影像收藏题材广泛,风格各异,虽然没有设定的主题,但都离不开对人类生存境遇的考察以及对社会和政治的关切,记录了人类的欢愉和痛苦。


为了向观众呈现最佳的放映效果,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对此次展览的布展尤为精心,遵循影像展示的国际技术标准,根据美术馆实际空间和每部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和搭建,局部和整体和谐统一。相信观展的公众不仅会找到自己喜爱甚至着迷的某部作品,更能够从整体上真切感受到影像艺术所传递出来的温度和能量。


推荐理由:

录像艺术是静态影像的一个延伸,我们可以去想象人们第一次看到火车在墙壁上奔弛时候的景象。如果有时间为什么不去亲自体验一下呢?


天津

影展 | 贫困的母亲,她们在笑着,希望着




展览时间:2016年5月8日-5月15日

开放时间:9:00—16:30(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城市:天津

展览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与平江道交口(天津文化中心天津博物馆旁)

展览人员:于全兴



阿尔么吾扎 四川 布拖 2011



阿吉么子阿木 四川 布拖 2008



阿吾么小李 四川 布拖 2008



才仁巴毛 青海 玉树 2005



东尕姐 青海 互助 2005



顾彩莲 云南 丘北 2001


展览简介:

由刘树勇策展的 幸福工程——于全兴纪实摄影作品展于 2016 年5月8日上午 10 点在天津美术馆举行开幕式。现场,于全兴进行了签字售书活动,所得书款全部捐给贫困母亲,用于发展生产。欢迎朋友们前来观展,观众可免费领取门票参观。


“我看见,在西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还有许多尚未脱离贫困的母亲,她们承受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生 活重负,忍受着饥饿、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据悉,在中国 7000 万贫困人口中,至少有 2000 万是贫困母亲,她们当中 80% 以上是文盲,半数以上患有各种妇科病。在养育后代的同时,她们自己的生命迅速枯萎了。但当她们得到了幸福工程的资助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她们的命运获得了 神奇的改变,她们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我希望我记录下的影像,能为这些贫困母亲带来广泛的社会关注,使更多的人了解 “幸福工程”,伸出援手,帮助这些贫困的母亲尽早摆脱贫困,成为 “幸福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


贫困是真实的存在。我从贫困母亲的眼睛里,看到的是对苦难的坚忍和对幸福的执著;从脱贫母亲的笑脸上,看到的是希望。”

——摘自 于全兴 《走过,看见》


推荐理由:

前面刚介绍完父亲的展览,这里便是母亲,而且是贫困的母亲,无忌君不想多说什么,去看吧,去看。


上海

迷途 ——冯方宇摄影展




展览时间:2016年5月7日-7月1日 (10:00-18:00)

展览城市:上海

展览地点:全摄影画廊(上海莫干山路50号13幢2楼)

学术主持:海杰

展览人员:冯方宇



海岳开襟 The World of Magnanimity



海岳开襟_局部  The World of Magnanimity_detail



若帆之阁 Pavilion of Sail



若帆之阁_局部  Pavilion of Sail_detail



狮子林 Lion Grove Garden



狮子林_局部  Lion Grove Garden_detail


展览介绍:

冯方宇是属于那种有历史感的人,这在他以往的很多作品里都能看到,无论是他拍的建筑,还是南京长江大桥,抑或是本文要说的圆明园。而历史感从来都有赖于时间的基座。


说到时间,我想起日本导演寺山修司在电影《再见箱舟》一开始就设置的一个场景:财主时任家的少爷大作偷走村里所有人家的钟表,将其用木车拉到沙滩上埋下,从此,村里所有人失去了时间的概念,荒诞的事情接二连三上演。失去时间,意味着历史成功脱逃,进入混乱的剧场。


这是一个魔幻而残酷的隐喻。


这个隐喻之于中国,能找到现实的镜像。皇家园林圆明园里用来喷水报时的12尊兽首在被英法联 军掠走后,这座清廷的休闲空间里就失去了时间的概念。这注定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有关于兽首的叙事,从根本上是关于丢失的时间的叙事。这也一再提醒我们 关注由于时间坐标丢失而引发的历史迂回。


当这一叙事被扩展为民族共同体伤痕叙事,我们,就得连带承担这些久远的创伤记忆。长期以来,关于12兽首的讨论,既是历史书写中的痛点,又是媒体叙事中的嗨点。


艺术家冯方宇的作品《迷途》和《荒园》正是基于这一叙事的延长线。2011年,部分失而复得的兽首在全国巡回展出,这一新闻促使冯方宇展开了一系列的视觉排演。在《迷途》里,他设置的剧情是,身穿破烂衣衫头戴兽首的人,如游魂一般站在阴霾深重荒 芜遍地的圆明园残垣断壁里,像是一次回光返照。


冯方宇部分遵照了历史原型,比如兽首当初的基座之上也是有袍服的造型,但是,同样是创作于2011年的作品 《迷途》却释放出一种不可遏制的讽喻。当皇家园林的时钟丢失,民族情感上场,新的序幕拉开,此起彼伏的国外拍卖,这洋溢着被设定的情感的剧场,有如高亢的历史G点。可是,我们也应该清楚,我们并没有活在新的时间里,那些被冯方宇置放于荒芜园林中的鬼魂图像,依然徘徊在今天的世界之中,成为找不到路的走失者。不必扭头就走,那就是我们的镜像。尽管这镜像看起来有些突兀和令人不适。


而在《荒园》中,冯方宇正视风景的主体,在日常图景里书写它们,这些曾经骄傲的风景,用来支撑皇家威仪的视觉空间,早已失序,成为墓穴般的存在。《迷途》与《荒园》虽是观景,却是说出了人的困境。


而我们,依然是处在那个失去时间的村落里,即便仰仗技术,在另一个时间幻觉里,无所不能,但依然没逃出“失去时间”这个隐喻所带来的并发症之中,我们依然疯癫,且停步不前。


推荐理由:

这是一个关于历史,关于民族情感的摄影展览,在“失去时间”的中我们找寻着我们自己的身份和方向,是一个值得去看的摄影展览。



可能 - 王轶庶个展




展览时间:2016/05/08~~2016/06/19

展览城市:上海

展览地点:C14画廊(上海市塘子泾路228号3号楼)

策展人:姜纬

参展人员:王轶庶



阿克苏.新疆.Aksu.Xinjiang.2005



北海.广西.Beihai.Guangxi.2015



大理.云南.Dali.Yunnan.2014



德州.山东.Dezhou.Shandong.2004



根河.内蒙古.Genhe.Neimenggu.2003



嘉峪关.甘肃.Jiayuguan.Gansu.2010



永善.云南.Yongshan.Yunnan.2014


展览介绍:

上海 — C14画廊荣幸推出王轶庶的个展《可能》,呈现艺术家最新系列作品。此次展览为C14画廊与北京CIPA画廊合办的交换巡回展览,由姜纬先生担任总策展 人,展览的相应画册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推出,旨在促进京沪两地的艺术交流。开幕酒会于2016年5月8日(周日)下午1:00在C14画廊举办,艺术家王 轶庶莅临,欢迎各位光临!王轶庶个展《可能》将于2016年7月2日(周六)在北京CIPA画廊开幕。


王轶庶的照片弥漫着一种谨慎的暧昧气息,既来自于现实,又游离于现实;既单独成立,又整体积 聚。其照片的色彩感,并不夸张矫饰,是拍摄对象的形态体现,也是不易察觉而恰如其分的表征。所有这些都通往他的叙述核心:人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可能——可能 的身份、可能的关系、可能的状况、可能的动作、可能的痕迹、可能的变化、可能的处境、可能的结局、可能的命运。


如此耐人寻味的气息,源于王轶庶对摄影的深刻认识:“我们的生活周边至少有两个世界,或者更 多。一个是我们所熟知的,按照世界法则运转的,人之常情什么的;另一个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闪一下让你看,不注意就溜过去了。第一个世界的东西我虽然依赖 它,但没什么兴趣,不解渴。在摄影里,我主要是对第二个世界感兴趣。”


大多数摄影师还停留在照片必然也必须说得清、道得明的阶段,这和摄影的一部分属性有关,更主要是和人们对摄影的认识程度有关,人们看到的照片,往往是希望看到的照片。但显然,王轶庶并不满足于此。他让照片自己说话,而不是由他来为照片代言。


王轶庶的照片不会经由我们习惯的有意识无意识的引导就可辨析出它、捕捉到它,而是宾主异位, 不是我们看见它,是我们被它抓住,碎片般的照片,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巨大,甚至不是它在我们眼里为我们所拥有,而像我们置身于它里面,像大自然面貌曾奇异地 闪露一角或者一次,像一个神秘的海市蜃楼形象,像一次梦游之境;它并无阅读一般照片多少总有的社会线索,有着来历因此也就对其情形有着限定,是可望完成 的。他的照片没有摄影通常呈现的“事情”模样,事情的一截截存在,或事情的来龙去脉,才是立足时间和空间的摄影,也才会被时间和空间所穿透、所分解从而消耗磨损。


而他这些照片只是“一个”或“一次”,由此逸出时间和空间的统治。观众阅读照片,也许总是想把它打开来、延展开来,比如说置放到某个夏天下午,有雷雨或有阳光,之前怎样之后怎样,还有谁谁在场然后谁又做了什么云云,但王轶庶心中清楚,它才是起因,才是主体,它不融化于因它才会有的狐疑和猜测之中, 这些狐疑、猜测和它表面的直观形成有意思的对比,这只是它的一次演出,它的可能。它不被完成。


王轶庶照片里的世界仿佛退到了远处,怔在了远处某个地方,有时它好像仍会移动地只存留在人的眼角余光里,你想正视它时它就躲入你的眼睛背后,但有时它也会清晰地完全不动不移,像一幅静物画似的,还莫名其妙地强调细节。这当然不纯粹是平行的、机械的陈列,它更加渗透,而且它还是直观的、写实的,所以它也自自然然就成为了丰硕的隐喻,你有能力看多远是多远的隐喻。


推荐理由:

在当下已经习惯了线性叙述的我们,尝试一下新的讲述方式也是很不错的。


成都

“不声而语”——影像新锐11人联展




展览时间:2016年5月15日——6月10日

开幕时间:2016年5月15日 下午2:00-5:00

展览地址:拍拍照摄影俱乐部(成都市金牛区文家巷12号)

总策划:何军  

策展人:程卓

参展艺术家:陈钰曦、甘瑞、郭江龙、何博、胡潜、蒋彦辰、刘姮妤、潘雨辰、秦浩然、魏睿、张剑


部分参展作品:


《My dear darkness》 张剑



《延伸的刺点》 何博



《líng ling》 陈钰曦



《矩阵》 胡潜



《上海笔记》 魏睿



《断》 秦浩然



《字.义》 刘姮妤



《 逆 · 镜 》 甘瑞



郭江龙



《目》 蒋彦辰



《藏》 潘雨辰


展览介绍:

摄影叙事,这样的能力在摄影诞生之初我们便发现了。


从最初的画意影像到现在的当代语境,不论像美国纯摄影般的极致影像追求或纪实中的内心关照独白,摄影在不长的发展史中不管如何演变,叙事始终贯穿。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利用发现的光学成像原理创造出暗箱,用以解决造型高效准确的问题,摄影术诞生之 前欧洲贵族们也争相在自家花园中建房子大小的黑屋,墙上凿出小孔观赏黑暗中形成的奇特影像。摄影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与历史中远比摄影术的发明早,长久的积淀 使摄影十九世纪以后直至今时早已发展为成熟的艺术表达语言介质,另一种真实。


在当代的艺术环境中,讨论艺术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不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整个二十世纪的艺术发展史可以说是人类艺术史中最活跃的一百年,而摄影又是其中最耀眼的部分之一。工具的革新、感光材料的进步、技术的普及时刻影响着影像语言成长,到现在数字生活的前提下,新媒体、自媒体的载体上我们对影像语言边境探索,反思,实验又在完全不同的维度中,当然,不同于纯技术研究,这样的艺术语言探索也终归服务于一点:叙事——个人内心的表达,我们还能在影像语言的范畴中讲什么,如何讲?


这次的展览汇集了十一位年轻人的作品,他们用不同的视觉方式做着自我表达:对个人生活碎片化 梦呓似的呈现,传统工艺载体上内心潜意识片段的刻画,如森山大道一般的犀利影像却有着自己个人的都市冒险,像巴特致敬找寻“刺点”的延伸,也有把对抽象音乐的感觉想象转化为具体的图示,对生活中琐碎片段整理集合后所产生的思考与担忧,对故乡的现实与记忆错断后的愁虑……影像的含义也许反而用文字很难表达清楚,也没有必要用文字解释清楚,比起文字与声音影像似乎显得更加直接、抽象、内敛和沉默,但正是这样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刻性。


推荐理由:

这是属于年轻人的一个展览,他们蓬勃有朝气,充满着力量在影像的道路上奔跑。


重庆

“父与子”格雷戈瓦尔-柯尔伽诺摄影展




展览时间:2016年5月5日-5月27日

展览城市:重庆

展览地点: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系

承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公社艺术工作室

参展人员:格雷瓦尔-柯尔伽诺



















展览介绍:

2016年5月5日下午2点,由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以及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系主办,四川美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及四川美术学院虎溪公社艺术工作室共同承办的,2016中法文化之春“父与子——格雷瓦尔·柯尔伽诺摄影展” 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公社艺术工作室正式开幕。“父与子—格雷瓦尔-柯尔伽诺摄影展”自2010年开始,在法国及世界各地开展,本次展览新增了在重庆和北京 拍摄的人像,共展出了几十个关于不同国籍的父与子的摄影作品。从20岁到80岁的父亲们与下至几个月大上至年届五十的儿子们用站立着、半裸着的状态相依在 一起,呈现出一场关于时间、继承、身体脆弱性的展览。


格雷瓦尔-柯尔伽诺毕业于巴黎爱斯提尔尼高等艺术学校应用艺术专业,23岁开始摄影。 1991年旅行中的他见证了前苏联解体并打下了职业基础。格雷瓦尔-柯尔伽诺关注现实,他的作品意在向人们展现当今现实世界的断层、悖谬和混乱。他关注镜 头外最细小的事物。身体、伤痕、社会形态转变是其作品的主要题材。此次展览的作品是将人的身体作为拍摄题材,用半裸的状态呈现不同年龄段的父子之间与不同国籍的父子之间透露出来的父子情感。或许是因为格雷瓦尔-柯尔伽诺有一个异国养子的原因,他的朋友曾说他们长得很像。因此,格雷瓦尔-柯尔伽诺产生了这样的拍摄想法,通过拍摄不同的父子合影去发现他们肖像上的相似之处,仔细观察他们脸部的线条,比较他们的举手投足和姿势神态,我们甚至可以猜想他们之间的故 事,去尝试揭开父子关系之谜。


在格雷瓦尔-柯尔伽诺的这些作品中的父与子,虽然都是半裸着相依在一起的状态,但却给观众不同的感受,有的父亲很深沉、很威严,有的父亲很可爱、很柔情,有的父亲就像长辈、前辈,而有的父亲在儿子身旁就如同兄弟的存在。看到不同的父与子会带给你不同的内心感受,但相同的是每个作品都会带给你最真的来自父子亲情的感动。


推荐理由:

母亲节刚刚过去,父亲节还会远么?父爱如山,不妨去看看照片中的父亲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