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荷兰老头的镜头里,拍出了我的乡愁丨老外看中国

2017-09-26 玩摄影的人都在 色影无忌


摄影丨Robert Van Der Hilst

________


1940年,罗伯特·凡德·休斯特(Robert Van Der Hilst)出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


2004年开始,年过6旬的罗伯特花费6年的时间走访中国20多个省份,拍摄1000多个家庭(多数是底层家庭),将他们的生活记录下来,并出版成影集《中国人家》。


此书一经发售,轰动世界,罗伯特拍摄的画面精美无比,像荷兰的古典油画般,看得出,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工作。罗伯特还在《中国人家》扉页上写着一行红色的小字:献给中国人民


无忌君下面摘取了一篇罗伯特的拍摄札记,好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国人家》。





2004年我开始着手“中国人家”这个摄影专题,此前一年我刚刚完成“古巴人家”的专题,所以相信可以将用于古巴的手法用于中国,通过在人们家中拍摄,面对他们,了解他们,根据我之所见,将他们安排在家中的不同位置。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古巴我可以跟他们说西班牙语,在短暂的时光内与他们共同相处。




但是这些招数在中国完全行不通。我不会说中文,对中国文化也知之甚少。我很快就明白我无法融入他们的生活。


当我站在他们门口时,他们对我这个银头发高个子、带着照相器材的外国人流露出的种种反应让我确信:我的手法是不管用的。来到他们门前我觉得自己与他们存在着鸿沟。


此时此地我是一个荷兰摄影师,虽想进入这些中国家庭却不能与拍摄对象交流。


我问自己,“我在这里究竟要干什么?”



但我很有兴致来跨越这道鸿沟,而这些人们所表现出的好奇也促使我去履行这项使命。工作开始时,我通过翻译向大家说明我的身份和企图。


过了这道坎之后,我就能和我的拍摄对象交流了——用眼神、用情感、用我的感受来交流。


在这以后,我发现自己能够融入他们的家庭了,就像在那些我能够用语言交流的国家那样,进而能够拍下与他们默默交流的那一个又一个瞬间。



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展现出一幕幕生活场景,又记录下他们的身影和面庞,不管是在当前还是长远的未来,这都是一幅崭新而细致入微的肖像,其间充满了各人独有的境遇。



在摄影专题进行之中,我被摄入镜头的中国家庭体现的强烈好奇心、极大的热忱和友善所感动。每次在他们家里,我还会感受到他们的决心、勇气和意志力量。


看来他们只有一个行进方向,那就是向前。在被他们的热心和决心感动之余,我问自己,我真的能够拍好这里吗? 我很快就认定我能做到。


我想起了维米尔的画作,这位荷兰大画家在很多方面给我的工作产生了启发。我还知道了怎样在他们家里捕捉他们的神情,怎样记录他们生活中的平和,尊严,安宁,俭朴和团结精神。



现在我对我的拍摄对象有着十足的信心,随着走访的城镇乡村越来越多,我愉悦之情也在不断地高涨。


我自然要感谢那些为我热心开门的中国家庭,他们请我坐下,让我跟他们一起饮茶,我会永远记住他们对我的好奇,他们的真情和热忱让我深感欣慰。



















小编按:半年来,陆续翻看了一批国外摄影师在中国的照片,拍的多是我们熟视无睹的日常。开始总觉得这些老外少见过怪,这有什么好拍的?再细看,照片里透出的观看方式确实和我们不一样,挺好玩儿。今后,将陆续分享一些国外摄影师拍中国的照片,敬请关注。 



________


将建筑之美“抽丝剥离”后给你看!丨老外看中国

(点击上图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