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还没个龙呢🥳
今天是大年初四
按照传统习俗
是家家户户迎灶神的日子
小布祝大家龙年龘龘,四季平安!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
象征着吉祥、繁荣和力量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
龙的喜爱就从未停止过
在无锡
各大景区中有“龙”
街头巷尾有“龙”历史文化里也有“龙”……
上次我们盘点了各大景区的“龙”
dá dá dá🤳!
今天,我们将继续“寻龙”第二期
看看街头巷尾、历史文化里的“龙”~
探寻无锡的万千气象
和烟火里的幸福点滴
街 头 巷 尾
这个春节,来无锡“乘龙”!
“龙行天下 ‘锡’游记”
新春主题公交
换上了“龙年新装”
这个春节它们将成为
锡城街头行走的“年味儿”
“龙行天下 ‘锡’游记”新春主题公交分布在“乐游无锡系列的旅游专线”双层巴士上,贯穿锡城核心区,覆盖锡城著名旅游景点。
车身除了亮眼的中国红、吉祥的“龙”元素外,还分别涂装了鼋头渚、灵山胜境、梅园、惠山、阿福阿禧等主题画面,使市民感受锡城人文之美同时将喜庆、祥和的氛围感拉满。
公交车身不仅换了新装
公交车厢内也布置得年味满满
窗花、福字、拉花、对联……
将车厢装扮得格外喜庆
据悉,为能够让留锡过年的外地朋友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无锡推出“乐享新春·万事兴‘龙’”系列活动,春节期间公共交通免费乘坐,旅游景区优惠开放,公交也将在做好运营服务保障的同时,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把年味传递给来往的市民,共同感受春节的气息。
喜气洋洋迎新春
春节期间
无锡的街头巷尾
“龙”味十足
洋溢着新春的气息
无锡博物院
龙腾盛世,喜迎春来
文物中有哪些“龙”的元素?
一起来锡博寻“龙”赏“龙”吧~
白玉质,整体为镂雕,以16节竹节围成圆形外缘,内区镂雕一降龙,反面光素。
此器龙首在中部,身体扭曲翻转向上。龙三爪,一前爪握成拳状,另一前爪弯曲。龙张嘴,口中含花蕾,鼻上翘,口角线较深。龙眉以细密阴刻线顺着眼梢斜刻。龙角拖曳后卷,龙发后飘,发尾部稍向上飘。龙身四周雕刻卷草纹作为背景纹饰。
元白玉蟠螭纹饰片
直径2.7厘米,通长3.6厘米,厚0.4厘米
1960年无锡尧歌里元钱裕墓出土
国家二级文物 无锡博物院藏
(于《大元处士——吴越王后裔钱裕的故事》中展出)
饰片白玉质地,呈扁圆形,背面光素。上下有如意形系,上系两端向外翻,下系向内卷。
主题纹饰为蟠螭纹,螭身卷曲翻腾状,尾长分为两股三叉,形态生动,大眼大耳,口咬灵芝,头顶毛发上冲飘逸。此器系元代钱裕墓出土,为元代典型的玉饰件,玉质佳、工艺精。
汉蟠螭纹白玉佩饰
直径约4.5厘米,厚0.6厘米
国家三级文物 无锡博物院藏
玉佩饰以单条蟠螭龙卷尾成环状,器身遍布牛毛纹,玉色微泛黄,采用镂空、圆雕工艺,线条圆润、造型生动,是汉代玉器的代表之作。
元磁州窑龙凤纹罐
口径15.5厘米,腹径29.5厘米,高26厘米
1982年无锡利民瓷厂西工地出土
国家二级文物 无锡博物院藏
(于《吴风锡韵——无锡城市故事》中展出)
外壁通体白地黑花装饰。肩部两组弦纹间绘缠枝菊纹,腹部两组菱形开光:一面绘游龙,龙目圆睁,龙发飘逸,龙身卷曲,神态庄严又不失亲和;另一面绘飞凤,两翼展开,凤尾在身后舒展,呈展翅翱翔状,画面灵动飘逸。
唐 蟠龙环
直径4.1厘米,重16.7克
1961年惠山北麓出土
国家三级文物 无锡博物院藏
(于《吴风锡韵——无锡城市故事》中展出)
形态完整。玉质白里见杂青、黄色。全身土沁明显,沁色深浅不一。整体为龙身屈成环,龙首龙尾相接,未断开,两面雕刻。
阖闾城遗址博物馆
新年伊始
为了增添节日喜庆氛围
由阖闾城遗址博物馆
和南阳唐王府博物馆
联合全国各地文博机构
以龙为主题,组织了
《龙起中华——中国龙文化百馆联展》
展览选取了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的
馆藏文物300余件
文物以图文形式展出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龙,经历数千年历史演变,融入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早已成为汉民族的图腾,定格为华夏民族的标志传承至今,并注定将传续到永远。
通过此次展览,希望广大观众对中国龙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并同贺新春佳节。
本展览将由
“线上博物馆”
和线下图版展共同组成
线下图版展位于博物馆大厅
展览时间为
2024年1月27日至3月27日
“线上博物馆”将会通过
微信、微博等形式
陆续推送相关内容
龙山石墙遗址
承载着千年的记忆
闭上眼,感受山风微动于光影斑驳里,听时光深浅感知吴都阖闾城的历史变迁
龙年到
来源:无锡日报、无锡博物院、锡山发布、无锡高新区在线、魅力马山等
编辑:无锡发布工作室
祝您龙年大吉!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