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解之谜——它曾是皇帝的宝贝,何以辗转流落到临海?

2017-10-17 临海在线

内容来源魅力台州、浙江新闻客户端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

信息爆料 | 法律维权  请在后台留言 录用有奖


宋徽宗、靖康之难、宫廷乐器……

当这些词语一个个蹦出时,

你会想到什么?

临海市博物馆的一件馆藏文物恰好是它们的见证者。

走进位于东湖之滨的临海市博物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静谧之感。这座老式的博物馆将于今年下半年迁往新址,大多数文物都已收入库房以待集中整理。虽然博物馆年代略显久远,但库房一打开,这个台州地区收藏最多的文博单位便立刻活力满满,一段段历史似要在空气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取出北宋大晟应钟——这件国家一级文物。




制作精致、纹饰繁丽,

该应钟系青铜铸造,断面呈杏核形,

钮作二龙相对状,纹饰镂空。

钟身为饰曲虺纹及乳钉纹,

每面有乳钉18颗。

钲部铸有篆书铭文,

一面为“大晟”,一面为“应钟”。



对编钟不太了解的读者一定有所疑惑,

“大晟”、“应钟”都是什么意思呢?


徐三见先生介绍说:“大晟是北宋末期徽宗创制的掌乐机构‘大晟府’的标记,因此,该应钟是宫廷乐器,是北宋大晟编钟中的一件。应钟是音律名,按音阶排列,此钟属‘应’。”当时采用的是魏汉律之法,所以大晟钟每编分正声、中声、清声三类,一套共含二十八枚。根据铭文记录,临海市博物馆的这件大晟应钟属于“正声”。



这件与南方关系并不紧密的宫廷乐器

是如何辗转来到临海的呢?


徐三见先生表示,目前,关于这件北宋大晟应钟的收藏过程只能从项士元追溯至杨晨。


1951年3月,台州成立专区文物管理筹备委员会(临海市博物馆前身),新中国临海文物事业的开创者与奠基人项士元(1887-1959年)被推选为委员兼征集组组长,并开始在台州各地辗转,进行文物征集和保护等工作。大晟应钟就是在这一工作过程中征集而得。


大晟应钟的旧主杨晨(1845-1922年)是台州黄岩人,也是清末学者、实业家和收藏家。他于光绪三年(1877年)中进士,曾任乡试同考官、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等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因母亲去世,杨晨辞官返乡,返乡后,曾创办公司经商,开创台州航行事业。民国九年(1920年),杨晨在路桥建杨氏家庙,储御书及法书名画,藏书三万余卷。据有关资料记载,杨晨收藏的珍品大多是从北京带回。


那么,这件大晟应钟是他在京城为官时所得还是返回台州所得?这些具体细节问题均有待进一步考证。而有关于大晟应钟离开宫廷散落民间的始末则更无从得知了。

据史料记载,北宋徽宗崇宁至政和年间议制并推行大晟新乐,同时铸造青铜乐器。


只是,这不是一个歌舞升平的好时代。


北宋徽宗时期,政权岌岌可危,内有农民起义的冲突,外有辽金势力的威逼。然而,宋徽宗却仍想粉饰太平,并命文武百官重制新乐,设“大晟府”管理国家乐政,“铸泻务”则专门铸造铜乐器。


谁能想到,接下去的几年,北宋朝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晟编钟也因此见证了北宋的覆灭。



四海弦歌挡不住金人的铁蹄。从政和三年(1113年)行大晟新乐至政和七年(1117年)因金兵入侵罢“大晟府”,只有短短5年的时间。


我们再将时间线拉长一些,从崇宁三年(1104年)开始铸造大晟编钟算起,至靖康之难,时间也仅仅走过22年。


《宋史·乐志》记载:“靖康二年,金人取汴。凡大乐轩架、乐舞图、舜文二琴、教坊乐器、乐书、乐章、明堂布政闰月体式、景阳钟并虚、九鼎皆亡矣。”北宋亡后,金人将宫廷珍宝一一掠去,编钟一部分被掠北上,一部分就地散失民间,还有一部分随赵宋王朝的南迁而转移到南方。有专家猜测,临海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大晟应钟可能与宋高宗赵构避难台州有关,但一切依然无从考证。



在徽宗死后,被掠北上的大晟编钟仍被金人置于宫廷演奏。但因金太宗名完颜晟,为了避讳,金人将“晟”字刮去,钟铭从“大晟”改为“大和”。一些散失的编钟得以保留原款,临海市博物馆所藏的应钟就是其中一件。


千年前,大晟编钟古朴典雅,音色悠扬,宋徽宗将所奏之乐命名为“大晟乐”,视其为“宋乐之始”。可大晟钟问世不久,北宋王朝覆灭,大晟钟的命运如同国运一般,从辉煌之时跌入屈辱极点,实在令人慨叹,也足见历史之无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编钟的变化、兴衰也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编钟铸造始于商代,雏形是铃,然后是铙、单钟。春秋战国时期,大晟钟像其他青铜器一样,达到铸造技艺的巅峰。


汉代以后,铁器已被广泛使用,青铜礼器和工具有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迹象。到了宋代,涌现出复古之风,大晟钟正是在此情况下铸成的。



当年,宋徽宗设立乐器制造所,在汴京南郊建立了规模宏大的铸造场,最终铸成大晟编钟12套336枚。


虽然大晟编钟在徽宗时期铸造数量庞大,但流传至今、得以著录的却屈指可数,甚至有不少已流入海外。如今,已知存世的大晟钟仅有25枚,其中8件藏于故宫博物馆。


正因大晟编钟存世数量稀少,它也引起了音乐考古学学者的关注。2007年,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教授来到临海市博物馆,对大晟应钟进行了考察与音乐学音响测试。在他十多年的潜心钻研中,研制出百余件大晟钟高仿品,希望以此让人们欣赏到沉寂千年的宋代乐音。



面对这件来源未解、谜团重重的大晟应钟,记者不禁想象起当年大晟编钟演奏时的景象。若干枚音律不同的钟,悬挂于钟座上,庄严而稳重,可谓是镇场重器。作为大型乐队中重要的敲击乐器之一,编钟极富华夏文化特色。在重大场合中,它既是旋律性乐器,又是色彩性乐器。在合乐时,它那特殊的音响,渲染出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也在乐队中发挥了中和之音的作用。


只是,当大晟应钟与家破人亡的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时,它的身上又蒙上了一层其他乐器不曾拥有的悲凉之感。作为研究音乐的重要材料,今时今日它仍能发出乐音。在这绕梁的余声中,它似乎还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岁月变迁的无情。


大家都在看


新规!3次违章未处理扣车、城市里开90以上吊销驾照,还有…

定了!台州出台全市火灾隐患举报奖励暂行办法!

临海这个地方将新增566个停车位来“解渴”!预计明年年底竣工

临海一电动车当街自燃,电动车消防安全不容忽视,赶紧去检查!

瓶装燃气放家中,送气工被拘留9日!这些燃气管理规定你可知道?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查看原帖内容,也可以在里面跟帖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