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之五|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评价
本文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联合发布。文章将从课程、教学和评价方面分析国际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经验。考虑到文章的长度,将分三期发送。
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的大力支持!
面向21世纪核心素养的课程
学校课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系统中实现其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实现对未来公民21世纪素养的培养,通过课程改革将这些素养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中,就成为落实这些素养的重要途径。各经济体在依据各自不同的21世纪素养框架、及其自身教育体系的结构特点等因素,推进相应的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相似的趋势,包括:1)将21世纪素养融入学校各学段的学科课程中;2)基于真实生活情景中的跨学科主题,与学科课程内容一起共同支撑21世纪素养的形成;3)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推进面向21世纪素养的教育。
由于目前国际上多数经济体的现有课程方案是以学科课程为主,因此这些国家或地区都尝试将其提出21世纪素养框架融入到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目标中,以形成指向同一素养框架的课程目标体系,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加拿大的大西洋区就将一系列的21世纪素养作为其毕业生必要的学习成就,将这些素养分别融入到1年级至12年级的课程目标中,最终构建出了一套大西洋区的课程学习目标框架。在这一框架的指导下,学生可在各年级不同主题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形成相应的技能素养。如在数学、语言艺术、科学课程的相关内容主题中都涉及对沟通能力的培养。
此外,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管理局在其报告中提到,澳大利亚在规划其国家课程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七项通用能力,并发布了一系列课程文件将这些通用能力融入其各学科课程中。同样,英国在其国家课程的各个学段中,要求学生学习、实践、发展并提升一系列技能。这些技能中,有些是学科主题高度相关的(如艺术绘画和设计),也有些是在多个学科主题中都有涉及(如在科学、历史等学科中都需要有相应的探究技能)。此外,还有一些技能是跨学科的,如交流、创造性思维等,而这些跨学科的技能也都被融入到其国家课程的各个学科中。
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反映出一个共同的趋势,即无论这些素养与已有学科主题的关联度如何,通过课程改革从整体上规划对学生21世纪素养的培养,并不意味着要针对这些素养重新设计出全新的课程,而是要明确这些素养与已有学科课程之间的对应与关联,从各学段、多学科指向同一项或同样的几项素养,从而实现核心素养与已有课程体系的融合。我国大陆地区目前正在规划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已明确提出要以核心素养为主导。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基于研究提出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同时还要根据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从整体规划上明确这些素养是怎样在各学段、各学科中得到体现与融合的。
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仅仅为了让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色,而是为了帮助他们在走出校园后可以生活得更好,即培养学生形成伴随其一生的能力,这是提出21世纪素养的根本所在。因此,这些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并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而不仅仅是聚焦于单一的某个学科主题内容中。这需要在课程内容选取和设计时,既要有某一学科的视角,又要积累跨学科的经验,即需要开展有效的跨学科内容主题的学习。这种学习也为学生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时,成为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多领域协作的新型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和经验积累。因此,结合真实生活情境、尝试选取并构建跨学科的内容主题进行课程设计,已逐渐成为各经济体的普遍策略之一。
例如,苏格兰在其卓越课程中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要致力于让学生在关联和使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过程中,增进其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卓越课程框架中,基于艺术、健康与幸福、语言、数学、宗教与道德、科学、社会学和技术这八大课程领域,选取了可持续发展、世界公民、以及企业与创业教育三大主题作为跨学科学习主题。但同时,在这一框架的相关文件中也提到,应注意在跨学科主题内容与学科主题的学习之间达成一种均衡,尤其是要综合考虑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乃至一个学段中,这二者间的比例。而这一比例的确定需由各个学区或学校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生活环境及未来发展需求等相关因素来决定。
关于跨学科主题的选取,在已有国家和地区做出的尝试中,主要涉及国际及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或重大事件、STEM或STEAM、以及创新与创业相关主题等。
1.跨学科主题可密切联系国际及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或重大事件。21世纪核心素养很大程度是为了应对全球化、知识时代与科技发展等挑战,各国或地区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需求而提出的。而应对这些挑战和需求,往往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可围绕国际及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或重大事件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带来跨学科的学业体验,进而承载更加多样的素养教育功能。
例如,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在提出其素养框架时,就明确说明了这些技能需由核心学科与21世纪跨学科主题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支撑。这些跨学科主题包括:全球意识、财经及商业素养、公民素养、健康素养、以及环保素养。此外,菲律宾在设计其公民素养教育时,也将与环境教育和已纳入国家政策的气候变化等国际与地区重大问题作为跨学科的主题展开教学。
2. STEM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重要的跨学科主题。基于STEM的课程为学生在学校内学习相关学科领域内容时,创造了跨学科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以美国为例,其教育部门成立了STEM教育委员会,并于2013年公布了其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五年联邦规划,从联邦政府层面大力引导并推行STEM教育。
STEAM是在STEM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艺术类的学科内容,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例如,韩国科学进步与创造基金会创意财团与韩国教育科技部等,都认为STEAM是重构学校教育的一个关键要素。在其2009修订的国家科学课程中就已开始呈现通过跨学科整合开展STEAM教育的意图,并提出在韩国实行STEAM教育可能会对原有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起到推动和加强的作用。
3. 新兴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正在逐步得到关注。创新与创业素养类的跨学科主题正逐渐得到一些经济体的关注。欧洲委员会教育视听文化执行署在其《欧洲学校核心素养发展:政策的挑战与机遇》这份报告中指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与创新与创业有关的初级课程,通常主要聚焦于社会科学,并涉及到部分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主题;而在其高级课程中,结合最为紧密的往往是经济学、商业研究和职业教育等领域的内容。
我国国务院也于2015年6月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将“创新”与“创造”放在国家战略的层面来推动。由此,也引发了基础教育领域创客教育的大爆发,许多学校和校外机构都纷纷设置了创客课程、开设创客空间,为学生获取创新与创业的相关学习经历与体验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