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如何应对医院暴力

2014-03-10 京虎子 科学公园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各地医院暴力事件不断,甚至在国际上也引起反响。其实,美国的医院暴力事件也不少。据调查,美国35%-80%的医护人员在职业生涯中都受到过程度不同的伤害,只不过美国媒体和舆论并没有对此着意渲染。例如2月9日在纽约布鲁克林一家医院发生的暴力事件,一位70岁的女护士在给病人换导尿管时遭病人殴打直至昏迷。


  医院暴力在美国属于工作场所暴力,其定义从辱骂到谋杀。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资料,在工作场所受伤害导致受害者不得不中止工作的暴力事件中,46%针对护士。说明尽管医生受到的伤害通常比较严重,但大多数暴力行为的受害者还是护士,这和中国的情况相似。最严重的是2010年加州的一位护士在监狱中治疗犯人时被后者杀害;2013年11月德州一家医院一位病人的儿子伤害数人,一位护士为保护病人而殉职。

  护士之中,最容易受伤害的是急诊室护士。根据2010年美国急诊护士协会的调查,每周有8%-13%的急诊室护士受到伤害,当然大多数伤害只是语言上面的,但是这个数字依然高得难以置信。在中国和美国,护士,尤其是急诊护士都是医院暴力的主要受害对象。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但医院的工作环境远比其他职业的工作环境恶劣,病人和家属的情绪化是暴力事件的主要诱因。底特律的亨利•福特医院安装了安检门后的六个月内,共查出33支手枪、1324把刀和97罐辣椒喷雾剂,可见很多武器被病人和家属带进了医院。

  美国的医院暴力同样处于上升阶段,针对这种现状,美国有关部门采取了什么措施?

  虽然联邦一级在预防医院暴力上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但很多州的立法机关通过了一些相关法律。主要内容有:

  1.有9个州要求雇主建立预防措施并上报伤害事件。

  2.有19个州建立或者增加对伤害护士者的惩罚手段,并授权医院张贴对医院暴力行为的警告牌。

  在雇主方面,一些医院安装了安检门,加强保安措施。美国急救医生科学院建议急诊室设立24小时保安、安装防弹玻璃等,CDC等机构有预防医院暴力的培训课程。通过制度、培训和安全措施达到预防和减少医院暴力的目的。

  在执法方面,医院暴力属于犯罪,没有借口也不存在调解的可能。有些肇事者确实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一概走法律程序。院方及时报警,由警察依法处理,肇事者马上拘留、上法庭。例如本文开始提到那个最近的例子,打人者马上被保安控制住,警察到后将之逮捕。尽管肇事者有精神问题,检方依然按二级谋杀罪和预谋杀人罪起诉。

  在公诉之外,受害的护士或医生经常提出民事诉讼,寻求经济赔偿甚至追究医院的责任,这样使得医院暴力的成本非常高。由于院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使得院方也不敢忽视安全措施,这些措施防止了很多暴力实施。

  在舆论方面,美国媒体在报道医院暴力时口径一致,从来没有同情肇事者的言论,名人更不敢公开发布宣扬暴力的言论。尽管要讲人权,但在医院暴力事件上,是没有人同情肇事者的。

  例如去年10月,一位19岁的韩裔男子到南卡一家医院闹事,动手殴打医护人员,被几位保安和医生制服。在打斗过程中,他受了不轻的伤,警方赶到后将之依法逮捕,控三项三级威胁和伤害罪,事后并没有人为他抱不平。

  也是去年10月,一名68岁的退伍军人来到佛罗里达一家退伍军人医院,声称书包里有炸弹。警察赶到后,他持刀欲刺,警察开枪将之击毙。虽然事后发现书包里只是一枚假炸弹,但媒体报道只是陈述事实,无人谴责警方滥用暴力。

  医院暴力事件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医院、媒体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减少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减少医院暴力事件的损害程度。这方面美国做得并不见得完善,但相比中国要好得多,值得中国各方面学习和借鉴。

  保护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的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


文章来源:观察者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