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儿推拿这么火,儿科医生却警示:别相信!别尝试!别好奇!

欧茜 科学公园 2021-05-26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科普知识      


如果能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就把孩子常见的病症都给治了,那该有多好?小儿推拿正是利用家长的这种心理需求而开遍大江南北的。

我接诊过的患儿家长几乎每个人都从亲友处得到过“带孩子去推拿”的建议,要顶住这种持续而广泛的诱惑着实不易。


后台私信经常会有读者提问小儿推拿,希望我作为儿科医生给个确定答案。


我的回答是:


别相信!别尝试!别好奇!



别相信小儿推拿


无论小儿推拿的从业者如何狡辩他们只是给孩子做调理和保健,都改变不了家长指望儿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现实。

然而,目前并没有任何一项规范的临床研究显示了推拿的操作可以治疗某种儿科疾病,也并没有高质量的科学证据显示小儿推拿可以帮助改善儿童健康状况。


所有我们听说的小儿推拿的神奇效果都是来自家长间的口口相传,或者某位医生的推荐。



这里有一个非常违背直觉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应该相信遥远陌生专家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数据,而不是相信身边人的口口相传呢?身边的真实案例不是更可信吗?

因为大规模临床研究的数据是客观的,而身边人的口口相传是主观的。

孩子感冒发烧属于自限性疾病,不推拿也会康复,但推拿后康复就会被传为成功案例。儿童发育成长有着自身的规律,不推拿也会自己长高长壮逐渐减少生病,但坚持推拿半年后长高了生病少了,就会被归结为推拿的功劳。

而医学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就是要排除这些主观、随机的因素,去探索某种药物或疗法对于特定疾病的真实疗效。这种疗效必须是确切的、可重复验证的,有定量规范的,才是可靠的。

所以说,别相信小儿推拿,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它能防病治病。



别尝试小儿推拿


道理都能明白,但还是有家长会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带孩子去尝试推拿。


他们认为,反正只是揉揉肚子、捏捏胳膊腿,总不会有什么坏处。

但我要非常严肃地告诉大家,别去尝试小儿推拿。
由推拿直接导致新生儿受伤甚至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以推拿代替医学治疗会严重耽误患儿病情,给孩子带去不必要的痛苦与伤害。


2016年,郑州,2岁男童推拿时被跪压至死。


2018年,鞍山,2个月婴儿推拿中停止呼吸。


2019年,西安4个月女婴做推拿后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

小儿推拿并不会导致患儿全身多器官短时间内衰竭,这个死亡案例并不能和推拿建立因果关系。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一个处于全身多器官衰竭状态的孩子,为什么不是躺在医院的加护病床上,而是躺在儿推馆的按摩床上?

而且,由于临床规范缺失,入行门槛极低,市场上小儿推拿的培训最快一周就可上岗,也没有学历和背景的要求,你根本不知道送孩子去推拿会碰到怎样神奇的操作。

所以说,别尝试小儿推拿,很多家庭已经承受了惨痛的代价。



别好奇小儿推拿

人性都会有弱点,即便我身为受过多年专业医学训练的医生,也同样会有心理的弱点。如果不想自己的心理弱点被人利用,就该尽力去避免接触那些明知有害无益的事物。

小儿推拿所利用的,正是新生儿家长想要不打针不吃药就给孩子治好病的心理弱点,以调理之名行“治病”之实。

3岁以前是孩子就医最频繁的阶段,这是正常规律,但家长关心则乱,总会担心自家孩子是不是格外爱生病,是不是去医院太多,因而希望找到让孩子少生病的预防方案,不去医院就治好病的替代方案。


这种心理需求我完全理解,所以我经常写科普告诉家长,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焦虑,自限性疾病不需要着急看医生。

这种心理需求儿推从业者也完全理解,所以0到3岁这个年龄段也是小儿推拿泛滥的重灾区。

另外,很多儿推馆建立了让顾客介绍新人给提成的分销体系,将患儿家长变成销售人员,以此形成口口相传的假象氛围,利用人际关系的信任纽带来推广小儿推拿。

患儿家长以为自己做了好事还顺便挣了钱,殊不知这样其实是坑了亲朋好友。


如果没有建立起循证思维,很难察觉这一套说辞的漏洞与错误,因此也不能责怪他们。最好的做法是避而远之。

所以,别好奇小儿推拿,他们正在利用你的心理弱点。



可靠的循证医学知识,推荐关注欧茜医生👇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 2021年4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图片来源搜狐新闻,正文图片来源网络。



End



姑娘,那是黑死病的感染源,不是你的小可爱啊!


空气里这么多氧气,为什么印度还缺氧?


中国疫苗获世卫组织批准,预测明年4月全球重启



 

一键三连,拒绝小儿推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